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观点与学术争鸣

十月太阳历与玛雅历法惊人相似 —— 彝族先民开创了玛雅文化?

作者:​秦明豫 发布时间:2014-08-04 原出处:​春城晚报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image.png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种古老而精妙的神秘历法——彝族十八月太阳历在楚雄武定被发现。巧合的是十八月太阳历在诸多方面与玛雅的十八月历法有着惊人相似,这两者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月太阳历 源于上古时期的精妙历法

据说彝族十月太阳历源于上古时期的伏羲氏族,已有上万年历史,它将一年分成10个月,每月分为36天整,不分大月和小月,过完10个月后的5至6天称为“过年日”。“过年日”通常是5天,每到第四年时的“过年日”闰作6天,用这样的历法,通常年是365日,逢闰年是366天,4年平均为365.25天,与回归年(太阳年)365.2422日相近。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套历法既方便记忆,又与回归数值有着相当高的重合度,在古代来说算是一套相当精确实用的历法。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占地五百余亩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坐落在楚雄市郊,在十月太阳历广场上,红白黑的花岗岩墙壁上图文并茂雕刻着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发明过程和计算方法,彝族的发展历程及文化精髓。十月太阳历广场矗立着10根巨大的图腾柱,这10根图腾神柱分别是:祖先神柱、天神柱、火神柱、羊神柱、鹰神柱、龙神柱、葫芦神柱、竹神柱、太阳神柱、虎神柱。位居中央的是巨大的“祖先神柱”, 直径3.5米,顶端是10米高的“三女托太阳”不锈钢雕塑,活像一颗璀璨的星星闪烁在北斗星下方。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根柱子高矮不一,看似随意而不规则的排列,殊不知它的设计却暗藏玄机。按照立杆测日影的方法,10根柱子能显示出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等节令。例如夜间站在祖先神柱下朝正北看葫芦神柱柱顶,北斗星斗柄指向正下方是“大寒”, 北斗星斗柄指向正上方是“大暑”。早晨,太阳照竹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夏至,太阳照虎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冬至。傍晚,在太阳将要落山时,太阳光照龙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夏至,太阳光照在鹰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春分,太阳光照羊神柱影落祖先神柱上是冬至……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广场将园坛为成5个部分,每个部分由两个生肖占据。尽管十月太阳历也是用动物来记月,但相较于汉族的十二生肖却生猛许多。例如它不以鼠为首,而以虎开头,分别是一月黑虎、二月水獭、三月鳄鱼、四月蟒蛇、五月穿山甲、六月麂子、七月岩羊、八月猿猴、九月黑豹和十月四脚蛇。彝族十月太阳历中每两个月为一季,一年分五季,民间又将十月太阳历叫做十兽历。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掐算好日子的 北斗星月历法

人类历史上所有历法,最初都是通过自然界万物变化和人类自身感应不断总结出来的,彝族先民将视点聚焦天空,通过观测太阳运行的方位定季节,例如当太阳的出、没达到最北点时为夏至,称为大年;当太阳的出、没达到最南点时为冬至,称为小年;在云南彝族聚集地区,人们还通过观测北斗星的方位定节令。例如,北斗星的斗柄正上指为大暑,此时可过“火把节”;北斗星的斗柄正下指为大寒,称星回节,此时可过十月年。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深邃久远的彝族文化中,除了十月太阳历这种“测量太阳运动定年月、观察星斗方位定节令”的精妙历法外,更不乏与汉族农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掐算“好日子”的历法,例如《彝族北斗星月历法》。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学者李应聪告诉记者,他的祖辈就是用“对照月亮数星宿”的方法来记事和推算日子的。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应聪的父亲和伯父们经常在夜晚对照着北斗星,看月亮是在前还是在后,等到月亮与“七姊妹星宿”运行成一排时称为“星宿齐”,“星宿齐”这一天就是良辰吉日。从星宿齐开始算起,历时二十八个昼夜,第二十九天又为星宿齐,各天分别用火日、雪日、虎日等称谓来记载,与十二属相合用推算吉日。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应聪还记得,小时候附近十里八村的彝族村民但凡办结婚、建房等喜事,都要背着一壶酒、一包糖或一块腊肉来请他伯父推算吉日。由于小时候的耳濡目染以及之后的刻苦钻研,李应聪最终钻透了这部掐算“好日子”的彝族历法,并将它取名为称《彝族北斗星月历法》。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向天坟暗藏玄机

彝族十月太阳历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将一个月恒定为36日,10个月为一年,一年终结另加五至六天为“过年日”或“岁余日”,由于置闰,不但每月日数整齐,季节也很准确。然而在科技滞后的上古时期,彝族先人是如何摸索出如此精确的天文历法,当中玄机令人费解。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教授刘尧汉等学者在“云贵川”等地调查彝族向天坟时发现,这些造型奇特的墓穴竟与十月太阳历有着密切关联。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向天坟是古代一种独特的墓葬形式,从外形和结构看,大致分为圆环状、单圆台状和三圆台堆垒金字塔状3种类型。这种墓葬的特点是每座坟丘的顶部都有一个向天的圆形凹口,死者火化后将骨灰盛于瓦罐内,再埋葬于凹口处。刘尧汉发现,云贵川等地的向天坟大多位于南北走向或北南走向的山冈,兼有彝族十月太阳历古观象台的功用。并认为石质墓冠上的八角图案,代表了彝族十月太阳历“八方之年”周期纪年法。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存最大的一座向天坟是贵州威宁盐仓区古彝王的向天坟,呈大、中、小三圆台堆垒而成的金字塔形。墓基周长217.2米,直径70米,墓高47.3米,有台阶自基台、中台而达顶台。据考察,这座名为“直穆乌屈”(彝语“乌屈”为坟墓,“直穆”为王、酋长、首领之意)的向天坟,建在一座山上,正南有一个孤立的山峰,而东、西、北三面都只有比向天坟矮得多的小山。这样,坟南的山峰为向天坟附近唯一的突出标志物。根据南面山峰的高度,以及与向天坟之间的距离,冬至那天,日中时分的峰影正好投射在向天坟顶的“葫芦口”,因而成了测定冬至的场所。而向天坟北面是一片开阔地,夏天晚上,北斗星斗柄南指之时,又正好在坟顶的上面。就这样,世所罕见的向天坟,成了古代彝族的观象台、天文台。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八月太阳历 与玛雅历法惊人相似

继彝族十月太阳历之后,又一种古老而精妙的神秘历法——彝族十八月太阳历于在楚雄武定被发现。巧合的是十八月太阳历在诸多方面与玛雅的十八月历法有着惊人相似。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玛雅人通用的历法有两种,一叫“圣年历”,作宗教崇拜用,把一年分为13个月,每月20天,全年共260日;第二种是“太阳历”,又称“民历”,每年有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是禁忌日,即全年共365天,每4年加闰1天。在平时,玛雅人是把两种历法同时使用的。他们的纪年,由“5日”的名号,与1到13的数字相配合,便能组成52年循环一次的周期(颇像中国的天干地支纪年)。这套历法,玛雅人早在纪元前已熟练运用,其精确程度远远超过同时代古希腊或古罗马人所用的历法。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武定县彝族十八月太阳历,与古玛雅人所用的太阳历一样,一年分为18个月,一个月为20天,共360天,所不同的仅仅是余下的5天,玛雅人称为“禁忌日”,而武定彝族则称为“过年日”。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玛雅文明先进而高深莫测,甚至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他们就是来自域外的“天外来客”。玛雅的十八月历法不仅与彝族的十八月的太阳历基本一致,玛雅人的类似“金字塔”的图画文字,也与彝族金字塔形的向天坟颇为相似。两者的相似之处还包括,玛雅文的读写方式,行由上到下直书,读自左至右,都与彝文相同。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外,玛雅人崇拜虎神,墨西哥城里有“老虎神庙”,与彝族人自称虎人“罗罗”颇为相似。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虎图腾的典型表现是“老虎笙”,它是流行于楚雄双柏小麦冲地区的一种原始的祭祀舞蹈,表现彝族的生产生活和繁衍后代的场面。每年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这段日子,双柏小麦冲地区的彝族都要由成年的男子装扮成虎态,用红、黑、黄、白等色将脸画成虎面,手脚画上虎纹,再穿上用羊皮黑毯制成的虎衣进行表演,很像汉族的“狮子舞”,“老虎笙”的高潮是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虎神驱邪”,表现为一只只老虎驮着神灵走村串寨为各家各户驱鬼逐疫。“老虎笙”浓缩了彝族罗罗人生产生活的内容,是彝族虎图腾的典型表现。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一个巧合是,中美洲秘鲁文明古国印加帝国也分别有十八月历和十月历这两种历法。一些观点甚至认为,玛雅文化、古印加帝国的开创者正是亚洲中国居住在金沙江两岸的彝族先民。据专家研究,彝族十月太阳历,源于远古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距今已有一万多年,其历史比古埃及太阳历和古巴比伦的太阴历要久远得多。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这种观点被越来越多的证据所支持,那么,彝族太阳历将把中华文明史推到一万年前,排在4大文明古国之首。buD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