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动态与资讯

从口传到成书,编修族谱为彝族史存证

作者:高剑秋 发布时间:2011-11-05 原出处:中国民族报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从中国第一家谱《孔子家谱》,到两个人都很难搬动的清代皇室家谱《玉牒》,中国的家谱文化源远流长,而今天四川凉山地区彝族家谱的整理和出版工作,则体现了少数民族家谱特色,并且将为彝族家谱传承开创先河。
v3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漫长的岁月中,彝族人民在火塘边通过背家谱来数辈份、定亲疏。清楚地背出家谱,成为每个彝族人的一张“名片”.彝族人按其姓氏构成了一个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式群体,这个群体称为“家支”,每个家支的家谱都按父子联名制,将每人的姓名串在一起,形成一条巨大的族谱链环。v3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研究彝族的汉文史料不多,为了充分发挥彝族族谱的史料价值,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有关专家学者对彝族个体家族口述的家谱进行了整理编辑工作。仅巴莫家族的族谱整理就历时5年的时间,跨越两个省、20多个县,涉及80多个姓氏人家。这从侧面反映了彝族庞大的族谱体系。v3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族族谱审稿会上,中央民族大学曲木铁西教授认为:“整理出版彝族族谱的作用是汉文史料无法代替的。首先,彝族家谱是计算彝族历史年代的重要依据。在没有发现可靠的文字资料和文物古迹之前,彝族家谱是最完整的原始资料。从六祖分支到凉山大致有180代左右。其次,彝族家谱是一部彝族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从家谱中可以看出历史上凉山彝族各等级的产生及其相互关系;毕摩家谱中记载了毕摩的产生、兴衰的发展历史。”v3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成果伴随着本次编修工作。曲木铁西教授告诉记者:“学术界对彝族的来历有‘东来说’、‘西来说’、‘北来说’等很多说法,但从家谱中只能看出彝族人主要是从云南迁徙到凉山的,而且代代都记录在家谱和彝族《指路经》中。可以说,彝族家谱对研究彝族先民迁徙活动具有重要史学价值。”v3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令曲木铁西教授和彝族研究专家感到高兴的是,彝族家谱对彝族社会有着很高的凝聚力。这次即将出版的《俄糯三子──杰史·阿涅·木库世家谱》,在续谱的过程中,为了认祖归宗,各地开了很多家族会议,其中规定了不少家规族规,包括爱国爱党等内容,对教育后代起到了积极作用。v3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就此,国家民委国际司副司长巴莫阿依说:“俄糯三子的后裔们为了修好族谱,各家支和世家都召开了大会。虽然大家居住在凉山不同的地方,但是都聚到一起,商量着把族谱修好。族谱的编修真正地动员了民间力量,同时又回到民间去验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v3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次审稿会对彝族家谱修谱的体例、姓氏、名字的规范用字,运用不同符号表示同辈、不同代数,遗忘的名字、遗漏增减的处理,以及记录名人轶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尊重家谱修谱者的创新内容。v3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数千年来口传的彝族家谱被整理记录了下来,而即将出版的族谱在增加反映彝族发展的图片、影像资料等新介质后,将形成一部立体的新型族谱。专家们说,族谱的编修工作还将继续,并将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发展过程留下见证。v3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民族报 2011年10月2v3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简讯:彝族族谱审稿会在京举行

(记者 高剑秋) 中国民族报 2011年10月22日,彝族族谱审稿会在京举行。彝族族谱编修工程是“985工程”专门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由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担。彝族族谱编修委员会经过5年的整理、编纂,现已完成彝族族谱的初稿工作。v3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民通过背诵族谱等口口相传的方式,记述了先辈迁徙、繁衍和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同时,族谱也成为彝族人认祖归宗、寻亲访友的身份依据。彝族族谱不仅是彝族民间丰富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份宝贵资料。v3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审稿会上,专家们认为,这次彝族族谱编修过程恢复了传统续谱的原貌,充分尊重了彝族各家支的意见,并在编修过程中进行了创新。一些专家建议,可以在族谱中增加家族中的英雄故事和重大事件。另外,很多彝族群众参与了讨论修谱的过程,对这些过程的记录同样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v3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办、校长办主任曲木铁西在审稿会上说:“彝族族谱编修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通过书面方式系统地为彝族人民修族谱,是自古以来的一个壮举。”国家民委国际司副司长巴莫阿依认为,编修的族谱为研究彝族历史发展沿革和文化习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国家民委民研中心调研员刘宝明谈到,整理编修彝族族谱为研究包括彝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和研究中华民族微观史,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苍铭、中国民族报社社长普永生等彝族人士和专家就族谱的书名、体例、形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v3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国民族报 2011年10月22日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