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浅谈彝族纳(乃)苏支系毕摩(呗髦)文化

作者:李天俊 发布时间:2019-12-03 原出处:红色彝人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一、毕摩文化简介
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一词,是彝语音译,不同彝语方言区有不同的称呼,如布玛,布莫,呗髦等。其中在彝语东部方言滇东北次方言中,则被称为呗髦。“毕”为“诵经”之意,“摩”为“有知识的长者”。是一种专门替人礼赞、祈祷、祭祀的祭师。毕摩神通广大,学识渊博,主要职能有作毕、司祭、行医、占卜等活动。毕摩在彝族人的生育、婚丧、疾病、节日、出猎、播种等生活中起主要作用,毕摩既掌管神权,又把握文化,既司通神鬼,又指导着人事。在彝族人民的心目中,毕摩是整个彝族社会中的知识分子,是彝族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播者。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jpg未标题-2.jpg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彝语东北方言滇东北次方言武定土语的呗髦(毕摩),呗髦的武定土语发音源于纳苏颇(红彝)土语。该支系人口近两万人,自称为纳苏颇,近年来被归为彝族乃苏支系(注:乃苏,以前是楚雄州境内所有彝语支民族的统称,近些年被特指某支系。)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3.jpg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就目前传承下来的毕摩来说,彝族纳苏(红彝)支系的毕摩祖师爷有两位,发源地也有两处。南边的叫“呗卜鲁大若”,是“阿来古冒念”人氏,就是今天的禄丰县中村乡阿勒村。传说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教出的毕摩分三支九种。北边的叫“彩肯”,是天上的神仙,传说有880岁,他教出来的凡间弟子名叫“李肯”,是“洒好佬”人氏,就是今天的武定县猫街镇洒好佬村。毕摩在作祭前念的“呗楚卜”的第一句“彩肯鲁靠若,彩念呗若塞”里面的彩肯,就是这位毕摩祖师(呗楚卜:称赞各位呗髦祖师之意)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古时候,各支系各地区毕摩每隔十年,就要在三月三拘(选)一次大毕摩,解放前的最后一次大毕摩,就选给了“阿觉冒大路”。文革时候的毕摩境遇很惨,很多经书法器惨遭毁坏,差点出现了断层。据说最后一代大毕摩——阿觉冒大路,就是生生被整死在木瓜箐的。而最后一代大毕摩的弟子——李自功毕摩,也于2018年去世了。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4.jpg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自功毕摩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接下来我们简单梳理下毕摩的支派,呗卜鲁大若教出了三支九种的毕摩。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一支为“呗则”,分烧呗,协呗,呗则三种,这一只毕摩全部用书。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支为“呗爬”,分呗则,呗爬,基呗三种,这一支少数用书。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三支为“基呗”,分呗则,基呗,呗爬三种,这一支不用书,其中这一支里面的呗爬,又称为“呗欺呗查”,他们既做呗髦,又做拿念(巫师,凉山彝族称苏尼)。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5.jpg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我们说说毕摩经,毕摩经因毕摩支派不同,会有一些差异,但主要部分还是大同小异的,在丧葬中主要有:《迎接祖灵经》、《召祖经》、《送祖经》、《出场经》、《洁净经》、《供牲经》、《作祭经》、《供晚饭献牲经》、《献水经》、《迁徙经》、《献药经》、《献早餐经》、《绕场经》、《开路经》、《指路经》、《献午饭经》、《献晌午经》,《拆祭棚经》、《毕摩拆神座经》、《脱孝经》、《招魂经》、《制作祖灵牌经》等等。在其它的祭祀场合,又有其他不同的经书,在此不一一列举。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6.jpg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图法器为禄丰县高峰乡牛街李家有毕摩所有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7.jpg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图法器为禄丰县高峰乡卜打拉李德生毕摩所有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毕摩的法器也有很多种,有法铃(栽来)、法帽(阿窍)、法刀(呗岱)、法扇(腊熬)、神卦、经书、鹰爪等。至于为什么用鹰爪,传说是远古发大洪水的时候,老鹰用鹰爪把我们躲在葫芦里的祖先踢到了旁边的山竹(文)上面得救了,所以就用到鹰爪。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8.jpg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毕摩文化和丧葬改革
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丧葬改革对毕摩文化未来的传承是否会有冲击?想必这个问题也许有些同胞也想过,我想说的不是很多,火化没什么,我们彝族以前也是火化的。重点要集体埋进公墓,对毕摩(呗髦)文化的传承冲击还是很大的,因为好多毕摩经里面的流程都将用不到了,毕摩文化未来的发展堪忧!!!因此,我们的毕摩文化也应与时俱进,是该适时适当对呗髦文化进行改革了,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果这次我们改革成功了,即使这世界只有一个彝人了,毕摩文化也将能传承下去。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时代的发展,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断层和现代文化的冲击,毕摩文化离我们渐行渐远。很多年轻人去外面打工,已经远离了彝族的环境,对毕摩文化也没有了兴趣。目前我们支系掌握毕摩文化的保守估计有三十多位,在做毕摩的不超过二十位。会彝文的不超过十位,这个统计的数字今人堪忧。1U1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