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美妙的丘北彝族弦子舞

作者:文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05-13 原出处:文山新闻网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丘北县以盛产辣椒和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区“普者黑”而广为人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的游客和寻幽探奇者。JC2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红土地上,各民族和睦而居,创造了灿烂丰富的文化。在众多的民族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全民性并且一直延续到今的群众文化活动当数彝族的弦子舞。近日,经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和科学认定,并征求省级有关部门意见,丘北县彝族“弦子舞”顺利进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独具特色的舞蹈
  
  据民间口传资料,丘北彝族弦子舞已有500多年历史。民间有:“是人不跳弦,白活几十年。”“阿哥的弦子响,阿妹的脚板痒。”“小小弦子一块柴,爱在心中抱在怀。衣裳磨烂好几件,生死不离这块柴”等绝妙谚语。
 
  丘北彝族弦子舞分布在树皮、舍得、双龙营、八道哨、腻脚等乡镇。只要有彝族居住的地方就有旋律悠扬的彝族弦子舞,千百年来,丘北彝族弦子舞凭着独特的艺术韵味不断延续和发展。如今,它不仅仅是彝族民间独有的舞蹈,同时还得到周边各族群众的喜爱和广泛参与。
 
  每逢明月当空的夜晚,彝族小伙子会弹响铮铮的弦子,听到拨动人心的弦子声,忙完家务的男女青年会聚到寨中的空地上来,小伙子和小姑娘手挽手、肩并肩成双成对随着悠扬的琴声翩翩起舞,有时参加舞蹈的数十人,地上尘土飞扬,吆喝声此起彼伏,场面十分热闹壮观。
 
  丘北县境内彝族弦子舞的步伐套路分为两大类共26种,每一种都有固定的弦子曲调。基本步法和套路有:一步弦、两步弦、三步弦、两跺脚、慢三步、快三步、小四步、抖抖弦、十字穿花(大穿花、小穿花)、跳乐、勾脚舞、斗脚、拖拖脚、蹲蹲调。模仿动物形态的步法和套路有:蜜蜂采花调、小鸡掏食、蜻蜓点水、老牛擦痒、跑马弦、狗舂碓、猴子扳包谷、田鸡跳水、龙摆尾、老鹰展翅、苍蝇搓脚、喜鹊走路。其动律特点是:膝微屈、蹉步、跳步、跺脚、踮脚、前三步、后四步、双脚颤抖,由腰带动臀部牵动全身前后来回颤动。队形包括有圆形、直排、横排、内八字、串花等。
 
  弦子是弦子舞的核心和灵魂,弦子舞离不开弦子。丘北彝族弦子用香樟木、核桃树、香椿树等薄木板制成,琴颈短,音箱外形为圆形, 面板上刻有各种图案花纹及两个镂空的散音孔,中间镶上“小圆镜”。琴头为“龙头”上配有丝绒线球和珠穗等饰物。丘北彝族弦子的声音悦耳、动听,高音清脆、中音明亮、低音丰满。跳弦子舞时,领舞的男子左手持弦,手指在琴弦上不断变动,右手指捏住拨子弹奏,女子挽着男子的右手随琴声的旋律舞动。
  
  充满魅力的文化
  
  弦子舞的舞曲,固定的动作套路有固定的曲调,曲调婉转动听,富于节奏、力度和速度的变化,民间有可以随意弹奏随意起舞的“无根调”;弦子舞来源于彝族人民生产生活中,与农耕生活密切相关,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非常浓郁;“跳弦子舞”是彝族群众择偶、婚恋、展示才艺、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弦子与弦子舞相依相伴,有丰富的表现力;弦子舞的表演不拘形式,三、五人有兴即舞也可,成百上千人同欢共舞也可;弦子舞及弦子舞曲是艺术工作者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弦子舞是彝族独有的传统自娱性舞蹈,集中展示了彝族民间的音乐歌舞艺术,是彝族群众交流情感的纽带。弦子舞体现了古老的音乐舞蹈文化,承载着彝族许多生产生活的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丘北地区有长期的农耕历史和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彝族弦子舞使大量原始农耕礼仪、节日习俗、民族服饰得以一脉相承的保持和延续。丘北弦子舞不仅在彝族村寨普及,而且已普及到各乡镇以及城区、社区、大街小巷,此舞已成为该县的全民性民间舞蹈。弘扬与发展彝族弦子舞对增强凝聚力和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彝族弦子舞对研究彝族历史、民俗、节庆活动、服饰等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弦子舞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提高了民族自信心,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让弦子舞传承更久远
  
  随着市场经济和文化多元时代的到来,弦子舞的传承受到影响,传统弦子舞文化不断的衰落。现在掌握弦子舞精髓的老艺人寥若晨星,多在乡村,大都年逾古稀。且弦子舞只是言传身教,少有文字记载,故很难掌握弦子弹奏技法和舞蹈动作的要领,传承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突出表现为以下问题:弦子舞艺人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革。传统民俗日益淡化,弦子舞的主要活动阵地逐渐缩小、消失,在广大农村中的展示平台也日益减少。一些掌握弦子舞古老动作、弦子弹奏要领的老艺人,因年事已高不再授徒,有的则已谢世,而年轻的艺人在技艺上不能全面掌握跳弦子舞和弹奏弦子的真谛,如不及时发掘,仅靠师徒口传身教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至今尚无完整的弦子舞及弦子弹奏的适于教学的书本问世,有人亡艺绝之忧。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元化,许多弦子舞艺人迫于生计,参加表演活动也愈来愈少,弦子舞的发展举步维艰。长期以来,传统民族舞蹈交流形式被现代歌舞所替代,使许多弦子舞艺人没有机会展示技艺,导致为了获得比赛成绩,片面追求审美效果,丢失了传统弦子舞的根本。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对传统弦子舞的传承有很大的冲击,存在民间传统舞蹈向商业方向舞蹈演变的趋势,如果不注意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彝族弦子舞独有的民间性、原真性受到挑战。受打工潮的影响,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无心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等原因,整个弦子舞的传承都存在新老交替出现断层的现象,后继乏人,濒临失传。
 
  为了让弦子舞的传承更久远,丘北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对彝族弦子舞及相关音像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复制收集彝族弦子调子80余首,整理了《彝族弦子舞曲谱》30余首,培训推广20余首,《彝族弦子舞》编入《文山州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丘北卷》,建立了“彝族弦子舞”档案及数据库。2005年以来,丘北县文化馆和彝学会每年都联合举办彝族弦子培训班和弦子舞培训班,参加过弦子演奏培训的爱好者近1000余人。丘北县文化馆将建立弦子舞传承示范基地,建立彝族弦子舞遗产管理中心,进一步对丘北彝族弦子舞进行挖掘、整理,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保证弦子舞的顺利传承和发展。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所属专题:

文山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