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叶笛
野外无端信口吹,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林中翠鸟应声飞。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隔山阻水羞难见,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叶笛传情自是媒。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一片木叶,信口吹之,知曲者自解其意,或以木叶应答。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月琴
怀抱圆琴人似玉,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手拈弦线韵天成。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中启奏春声乱,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月下轻弹夜有情。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月琴是彝族传统乐器之一,春朝月夜,独具清音。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顺风耳
杏花次第正芬芳,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寨三乡对唱忙。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唯有竹筒传意远,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伊人曲调隔歌场。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顺风耳者,以两竹筒为之,中空,一面封以蛇皮,一面口唱或耳听,用丝线属连,可远距离对歌,但闻其声,不见其人。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咂酒
不递银杯不用瓶,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坛咂酒任争锋。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几弯细竹凭君取,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莫怪空空是薄情!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咂酒坛口密封,插竹竿四支,不通者有二,以戏谑耳。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敬酒
进寨先闻敬酒声,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腔唱罢女声迎。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袖珍木盏休推让,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咂酒三坛未了情!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彝族敬酒,以歌劝人,不饮则有负于盛情也。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秋千
元宵佳节荡秋千,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日丽风和树正妍。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年少不谙同比翼,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双双逐梦戏蓝天。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荡秋千一般在春节、元宵之际,可独荡,亦可男女反向却以年少者居多。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初初候
金银铜寨三门排,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解盘歌那得开?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本是郎君迎娶候,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打亲狠劲始开怀!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彝族嫁女之夕,迎亲队层层盘歌――初初候,始得依次进金、银、铜门;新嫁娘之女伴,可用柯条抽打迎亲者,是谓“打亲”。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八)阿买恳
一夜星辰诉感伤,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春风曲曲唱新娘。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低昂天地东方白,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欲别爹娘整凤妆。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彝族嫁女之夕,歌舞达旦,凡天地阴阳、人间伦常、精制嫁妆、心灵手巧、惜别亲人,无不囊括其中,如此盛大歌会,谓之“阿买恳”。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九)牧羊女
羊拴山上却寻羊,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伴愁眉共月光。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转过村头频笑语,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来约会对歌郎!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绣花女
鞋垫相思袖里藏,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几回持赠又彷徨。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鸳鸯一对堪珍重,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践踏轻佻怕感伤!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一)导游女答游客
韭菜花枝笑语人,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林景色尽勾魂。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手机博客休叨念,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曲情歌且赠君。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二)撒麻
村前寨后绽桃花,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少女春风信撒麻。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雀不知云锦事,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叽喳啄食闹篱笆。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农耕之世,彝族户户种麻,妇女既织且耕,尤长于针黹。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三)绩麻
挑灯捻理绩成丝,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日子如麻夜漏迟。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姑嫂闺中闲细语: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提亲人到看花时。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绩麻成丝,颇费时日;长夜孤灯,我见犹怜。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四)纺纱
脚手分工微欠身,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妈示范似腾云。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几番线断芳心乱,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知了声声急死人!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丝线几经煮洗始纺,纺之要在线不断;断而屡接,则布见其痕。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五)织布
记得婚期隔两春,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穿梭不歇忘晨昏。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邻家有女常相助,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织就朝霞绘晚云。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晨昏事织,竟日忘饥,心有乐也。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六)洗布
揉搓捶踩费精神,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板清凉碧水深。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月有心来照影,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秋光含笑赠白云。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洗布之难,一则待水丰沛,二则捶捣耗力,三则借柴灰白泥皂液以去暗色。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七)买丝
彝家土布本天然,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半作山居半换棉。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借得江南丝几缕,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凤装无价赛齐纨。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彝山麻布,未经印染,本色而耐磨。然嫁衣皆纯棉丝线,其美在花,其难在绣。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八)裁衣
黄道初春制嫁衣,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蜂飞蝶舞正芳时。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妈自是知长短,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裁剪婷婷垂柳姿。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裁嫁衣须用福命巧手之妇。有母擅技,则不量身高肩阔自是合体。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十九)绣花
绣花最是有精神,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绿叶芳枝可乱真。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日月星辰来眼底,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雄鹰彩凤聚风云。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嫁衣刺绣繁复,图案师法自然,又多文化内蕴。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十)成衣
闺中针线岁轮回,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紫燕南来北雁归。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滚绣挑镶难计日,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衣成休问几芳菲。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嫁衣针法绵密,平锁堆叠,不一而足;工艺有挑绣滚镶嵌之属,尤见工力。有“三年刺绣,三日缝衣”之说。
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十一)试衣
二月衣成试晓妆,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镜中转盼问爹娘。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芳林款步添春景,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引得蜜蜂胡乱忙。Kke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自制嫁衣,远胜红粉相赠;临风玉立,自是风情。试衣毕,一俟出阁始着矣。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申明:本文从公开互联网平台转载,并经彝族人网重新编排,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版权归属原作者和媒体所有,如涉及版权事宜请与我们联系进行修改或删除。特此向图文原作者致以敬意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