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节庆与民间娱乐

云贵川三省彝族同胞相聚叙永 传承600年祭风节

作者:刘涛 王镜 苏忠国 等 发布时间:2014-04-04 原出处:央广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央广网记者 刘涛 摄)
[此文由彝族人网从其他媒体yizuren.com转载]
  央广网成都2014年4月3日消息(记者刘涛 泸州台记者王镜 通讯员苏忠国 李富平)昨天(农历三月初三),鸡鸣三省岔河“祭风节”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鸡鸣三省大峡谷上“轰轰洞”前举行。来自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各族同胞聚集在此,参加鸡鸣三省彝人同胞一年一度的“祭风节”。
[此文由彝族人网yizuren.com从其他媒体转载]
  和熙的阳光下,村民搭建的“祭风节”显得格外喜庆和引人注目。红红的大门再裹上一些小柏香树枝,尽显乡村风情,书写在门额上的“岔河祭风节”五个红色大字,在鸡鸣三省大峡谷的山头,被温暖的春风吹得呼呼直叫。“轰轰洞”前的一块平地上,早已聚集了来自云贵川三省的彝苗汉各族同胞。漂亮的彝家姑娘花枝招展,笑容满面,潇洒的彝家汉子弹奏起了优雅别致的月琴,在欢乐的唢呐声中,已有600余年的彝族“祭风节”让人们体会到春天般的欢乐。
[此文由彝族人网从其他媒体转载]
  载欣载奔 三省彝族同胞祭天祈福
[此文由彝族人网从其他媒体转载]
  几根竹竿竖在峡谷崖头,大红纸书写的“岔河彝寨祭风节”在和熙的阳光下随着春风哗哗作响,当地的村民和前来的彝族同胞,兴高采烈,载歌载舞。两桌叠加,上面放这装满的玉米的大斗,插着“风波雨师位”牌,下面放着祭天所用的彝文经书。首先是祭天仪式,法师在神坛前念彝人先人流传下来的祭天词,叩首作揖,奠酒插香,配以酒水,点燃香烛纸钱,鸣炮杀猪。杀猪后,将猪打胀,刮毛剖解。然后将猪头割下来放在神坛上。“猪剖解后,必须把猪的五脏割一点下来,‘回熟’祭天,然后剩下的才能用来制作食物,共进晚餐。” 将“回熟”的祭品贡在神坛上,法师做法进行祈福仪式。祈福仪式过后,鸣炮响起唢呐,随着法师的口令,凡是来的人都手持一炷燃香,在神坛前磕拜。彝寨里家家户户、大大小小都参加这个仪式,以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此文由彝族人网从其他媒体转载]
  祈福仪式后,点燃轰轰洞门前的大火,参加的人全部都聚在轰轰洞门前的平地里,载歌载舞。舞蹈结束后,全部人聚在地里共进野餐宴,吃“坨坨肉”,喝包谷酒。
[此文由彝族人网从其他媒体转载]
  民俗历史 祭天祈福驱除妖魔邪怪
[此文由彝族人yizuren.com网从其他媒体转载]
  “祭风”始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相传明代年间,鸡鸣三省一带连年天灾,民不聊生,鸡鸣三省彝人祖宗相信这是由于轰轰洞内妖魔邪怪作祟,所以每年的春天芒种时节请来法师作法驱邪和杀猪祈祷。久而久之,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在轰轰洞门前“祭天”成了鸡鸣三省彝人的习俗。目前,该民俗活动已被列入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文由彝族人网yizuren.com从其他媒体转载]
  “祭风”传承人李禄清说,“祭风”是云南、四川和贵州交界一带彝族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祭天有祭神仙祈福和镇压驱除妖魔邪怪两个目的。祭的对象是“风波雨师”,“彝人祖先认为,风波雨师就是掌管天晴下雨的神仙,祭祀它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祭祀神坛上只能写‘风波雨师位’。”
[此文由彝族人网从其他媒体转载]
  除了祭天祈福,另一个目的是镇压轰轰洞内的妖魔邪怪,两个仪式是同时进行的。驱除妖魔邪怪所用的木质是用当地的一种树木“敷烟”制成。因为相传彝族祖先曾被敌人追杀掉下悬崖,正是落在这种叫做“敷烟”的树上,被救了生命,免于灭族。“我们这里的彝族人也把‘敷烟’当做祖先。”李禄请说。
[此文由彝族人网从其他媒体转载]
  民俗演化 “祭日”渐渐演化为“祭节”
[此文由彝族人网从其他媒yizuren.com体转载]
  大到八九十岁的老人、小到丫丫学语的孩童和游客各持一炷香,依次到洞门前的“风波雨师”神坛前叩首插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古代,彝族仙人把今天当做妖魔邪怪的祭日。”李禄清说。
[此文由彝族人网从其他媒体转载]
  “以前在人们生活水平还不高的时候,买不起猪,人们就杀鸡代替杀猪‘祭天’。”“祭天”传承人李禄清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祭天”保持祈福的同时,已渐渐演化成彝族同胞欢庆的节日。祭风节还是云南省和贵州的彝族同胞共跳彝家舞蹈,联谊交流,送美好祝福的节日。
[此文由彝族人网从其他媒体转载]
  民俗文化爱好者杨甲林告诉记者,鸡鸣三省一带彝族同胞的“祭风”意义已从祭天祈福驱怪的传统演化出对大自然的崇敬,把保护大自然的愿望寄托在“祭风”中。祭风承载的是彝族同胞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
[此文由彝yizuren.com族人网从其他媒体转载]
  (央广网记者 刘涛 摄)
[此文由彝yizuren.com族人网从其他媒体转载]
  (央广网记者 刘涛 摄)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