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乡旅游 Tourism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乡旅游 > 彝乡览胜

攀枝花:神秘的迤沙拉

作者:beley工作室 发布时间:2005-12-15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一段几乎保持了历史原貌的史迪威公路从村前盘旋而过,朝大山深处迤逦而去;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条奔涌不息的大江把横断山脉边缘的一座陡峭山峰横切成一段险峻的金沙江大峡谷,湍急的江流翻卷起巨大的旋涡,拍打出一种磅礴大气;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座村子里的人96%以上是彝族,但彝族人里有毛、张等汉族人姓氏;彝族男人不穿查尔瓦,彝族妇女不披羊皮褂;彝族人家,堂屋里只摆神龛,不设锅庄;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地处川西、滇西交界处的彝族山村,错落着江南水乡特色的各式民居;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这个汉族和彝族生活习俗高度融合的“中国彝族第一自然村”,找得到在此居住了600多年、与毛泽东有血缘宗亲关系的彝族人家……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就是迤沙拉,一个在中国地图上不留下任何标记的彝族小山村,一众引起国内外人文学者高度关注和浓厚研究兴趣的特殊人群。在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于2005年11月12日公布的第二批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榜上,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的迤沙拉村赫然有名。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读迤沙拉,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在这里做着研究课题的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后韩华女士就有一种与迤沙拉相见恨晚的感觉。“迤沙拉太神奇了,她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韩女士已经是第三次到迤沙拉,唯一的感受就是:来了还想再来。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那是一个秋色宜人的上午,温暖的阳光散落在这块掩藏着众多谜团的土地上。从村子旁边数千米长的葡萄沟里,微风送过来一股淡淡的、酸酸甜甜的气息,与田野里青草散发出的清香氤氲成一种独特的气味,让人痴醉,令人沉迷。在古色古香的谈经古乐悠扬婉转的余韵里,老人们叼着硕大的烟斗,或依门而坐,或斜靠在门框上;放牛牧羊的孩童,爬上缓缓的山坡,在地毯一样厚实的青草甸子上仰躺而卧,高一声低一声地吼起了带着山歌韵味的流行歌曲……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幅婉约的泼墨山水画卷就这样在我们的视线里慢慢铺展开来。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迤沙拉认识史迪威公路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迤沙拉附近有一段原貌保存下来的史迪威公路。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0年前,抗战最艰难的岁月里,中国人民通过唯一的一条公路,接受世界各国捐赠的援华物资,抗击如狼似虎的日本鬼子。这条公路,就是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滇缅公路又被称之为史迪威公路,它的得名,源于二战初期出任中国战区司令的美国将军史迪威先生。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个重要的局部战场,为支援中国战区物资运输,美国开辟了“驼峰航线”,同时要求中国政府迅速打通缅甸到昆明的公路,以确保战略物资及时从印度转运中国。1945年1月28日,滇缅公路正式通车。蒋介石先生在发表的讲话中说:“为了纪念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卓越贡献……我把这条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起点在印度,终点到中国昆明的史迪威公路是怎么绕道攀枝花来的呢?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来,在二战后期一直主导着远东战事的美国人眼里,中国是远东战区的一个主要战场。为确保远东战区战事顺利推进,美国人提出史迪威公路有必要向东延伸至贵阳进而直达重庆;向北经西昌、雅安直达成都,以支援中国的西北和华北战场。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紧随滇缅公路开通之后,美国政府敦促中国开始了滇黔公路和西祥公路整修。因为这两条公路均属中国战区战略物资运输生命线,车辆、司机、军用物资,甚至连公路线的整改、车辆维修等几乎都由美国人包办,因而从昆明到重庆,云南祥云到西康雅安的公路在国际上被统称为史迪威公路。其中从云南祥云到雅安的公路运输线从现在的攀枝花境内穿过,史迪威公路就是这样修到攀枝花的。当年迤沙拉的村民,也因此有机会与来往的美国大兵经常打交道,或参与修路,端茶递水,或目送车队远行,挥手作别,独特的经历虽年深日久,依然镌刻在一些老人们的记忆深处。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过攀枝花的这段史迪威公路,严格意义上说是史迪威公路的北延线,也就是史称“西祥公路”的一段。西祥公路后来改建成为108国道,此后攀枝花建设需要,108国道再次改道,从平地到拉?几十公里西祥旧道破旧的原貌才得以保存至今。如今,云南境内重要的公路线早已改成了柏油路面,当年原汁原味的史迪威公路已经不复存在,只有其东延线贵州晴隆“二十四拐”一小段和北延线四川攀枝花境内平地到拉?一段,因偏处崇山峻岭间,不及改造,才有幸原貌保留至今,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解“谜”迤沙拉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初访迤沙拉,众多“谜团”令人满腹疑惑,不明就里。第一个“谜”,绝大多数彝族村民使用汉族名字,自称老家在江苏南京或江西、安徽一带;第二个“谜”,崇山峻岭中的彝族山村,建筑物大都明显带有江南水乡特色;第三个“谜”,村子里毛姓彝族人家与毛泽东有血缘宗亲关系。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村落的迤沙拉,至少在600多年前的明朝初期就已形成。史载,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云南还不在其治下。当时盘踞云南的元朝残部梁王,踞险峙守,不接受和平解决方案,并连续诛杀2名明朝特使。朱元璋震怒之下,遣义子沐英统大军30万从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这个地方出发,远征云南,史称“洪武开滇”(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这30万明朝大军,以南京人为主体,包括江苏、江西和安徽等地的人。云南归顺后,朝廷在贵州、云南一带实施军屯,此后,又实行民屯、商屯,一部分将士就地转为居民。再往后,大明朝庭为稳定数十万戍边大军,实施了鼓励士兵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的和亲政策,并规定,娶了哪个民族妇女为妻的士兵也随之改归该民族。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一通婚和亲政策在彝族人聚居的现攀枝花迤沙拉一带,逐渐演化为上门给彝族人家当女婿(俗称“倒插门”)的既改族属又改姓氏,娶了彝族女人为妻的则只改族属不改姓氏。这一习俗数百年延续下来,逐渐形成了大量彝汉混血后裔,留下了彝族人(彝汉混血)使用汉族姓氏的奇特现象。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迤沙拉村的彝族人,绝大多数都是明朝戍边将士的后人,因此,他们称自己的老家在南京或者是江苏、江西一带。600多年来,他们始终难忘故土风情,代代吟唱同一首歌谣:“南京应天府,大坝柳树湾。为争米汤地,充军到云南。”村子里的彝族人,其实几乎都是彝族和汉族的混血后裔。数百年来,他们虽然汉被夷化,但眷恋先祖故地,倾慕秦淮文化,顽强固守和保留下来很多汉民族的文化特质和民风民俗。村里的彝族男人也绝对不穿查尔瓦,彝族妇女不披羊皮褂,每家每户的堂屋里,只设神龛,不置锅庄,与西昌和楚雄等地的彝族,风俗习性迥然有别。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迤沙拉村的建筑,一变彝族村寨杂乱无章的特点,非常讲究布局和街巷设计。村子里街巷门肆、骡马客栈,大多依照祖先留下的体例而筑。村民家家有院,一正两厢,四合五井,白墙青瓦,高瓴飞檐。“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之势十分醒目,显现出徽派建筑“五岳朝天,四水归井”的特色与和合聚财的风水氛围。具体到每座院落,则是飞檐翘壁(马头墙),板壁雕刻、太阳纹饰,“只刻不画”,颇多江南神韵遗风。走进迤沙拉的高墙小巷,让人顿生仿佛置身江南农村小镇的奇异感觉。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迤沙拉最令造访者称奇之处,是这里600年来居住着毛泽东的世代宗亲。村子里145户,830名彝族毛姓人家,与韶山毛氏同祖同宗,一脉相传,此事经专家考证属实。毛泽东之女李讷于1997年4月18日到云南永胜认亲,2001年,《韶山毛氏五修族谱》出版,正式将永胜毛氏收入族谱。迤沙拉毛姓族人2005年10月到永胜认亲,得到永胜毛氏承认,正式认祖归宗。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专家艰辛慎重考证,明朝洪武年间,毛泽东始祖江西吉安毛太华公为避战乱,跟随沐英军入滇定居澜沧卫(今云南永胜县)之凤羽毛家湾,娶当地彝女王氏为妻,生下8个儿子。洪武三十三年,毛太华公以军功携妻王氏、长子毛清一、四子毛清四迁入今湖南落籍,后定居韶山。至今传二十三代(2004年毛泽东之孙的儿子出世,算此为二十四代),毛泽东即毛清一公后代。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毛太华公内迁后,其余6子均留居云南。其二子毛清二一支留永胜,世袭军爵,代代相传。明万历年间,其第九代毛万仪一支迁云南大姚县小屯(后改名毛家湾),至今传二十四代。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姚毛氏之第五代毛尚锦、尚彩、尚文,因避匪患,部分族人于清康熙十二年迁苴却(今云南永仁县)之慕义里迤沙拉(现归攀枝花仁和区)定居,因娶彝女为妻,依俗改汉归彝。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就是毛泽东为什么有一支彝族亲戚定居在攀枝花市仁和区的来龙去脉。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段尘封的历史,一缕割不段的亲情,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秘闻。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此可以推断,毛泽东身上有二十分之一的彝人血统。彝族是一个源流众多、支系林立的民族,以至建国后识别民族时很难用一个准确的名字来命名,据说还是毛泽东提议用“彝”这个内含有吃有穿意思的吉利字命名,才得到了大多数彝族同胞的认同。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迤沙拉村有“起、毛、纳、张”四大姓,全村450户,2250多人,毛姓占全村总户数的26.9%,总人数的38.9%,是第一大姓。但为什么第一大姓排在了第二位呢?村子里有个说道,叫做“起家车轮子,毛家笔杆子,纳家包谷子,张家酒坛子”。起家人脑子活,转得快,善经商,灵动活跃,占尽先机,因而排位第一。毛姓人家道渊源,诗书传家,世代重文,得“笔杆子”美名,同时又暗含有村民对毛家“书呆子”的戏谑,不得不曲居老二。毛家人从文从医者多,起家人从政从商者众,因而起家名人甚多,名头响亮,毛家固守家道,默然不为人知。不过,现在毛家人大有崛起之势,迤沙拉村现任书记和村长都由毛姓人担任。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茶马古歌迤沙拉的千古绝唱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探索迤沙拉的过去,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令人称奇叫绝,这里是西南夷道的重要驿站;迤沙拉的里颇彝人是彝族大家庭中传播汉族文明的播火者;这里的里颇古乐是打上彝人印记的江南丝竹,如泣如诉的旋律里,缠绕着迤沙拉被彝化的汉人,一代又一代对秦淮文化的苦苦追忆,数百年来,仍然跋涉在浓得化不开的思念里,追寻自己的根;这里是彝汉民族大交融历史见证最丰富的地方;这里可以寻找到马可波罗当年踏访的传说。诸葛军师“深入不毛”,“五月渡泸”的渡口在哪里?以金沙江大峡谷为界,凉山州的彝族人和云南楚雄的彝族人在社会形态、生产关系和文化演进等方面为什么存在极大的差异?研究迤沙拉,你会发现许多重要的线索,甚至找到确切的答案。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最令人感动难忘的,是迤沙拉人传唱至今的茶马古歌。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迤沙拉走出来的第一代里颇彝族大学生毛志品是研究和收集整理茶马古歌最热心、最有成就的人之一。毛先生供职于云南永仁县医院,自己收集编印了一本书,书名叫做《留在茶马夷道的古歌》。书中所录全都是迤沙拉民间世代相传的说唱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真实地记录了迤沙拉里颇彝人在过去时代的生活状态,对研究迤沙拉的历史具有不可复制的原始性。由于一些老人相继作古,留存在他们脑子里的民间传唱文学作品也随之而去,毛先生收集整理的作品就显得弥足珍贵。其中主要写马帮生活的有《大赶马调》、《过山赶马调》、《走厂调》、《送郎调》,描述古代募兵打仗的有《募兵调》,表达迤沙拉人对安居乐业美好生活向往的有《青棚调》,还有《十二属调》、《鲁班调》、《寡妇调》、《劝赌调》等等。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赶马调》以饱蘸感情的笔触,描写了赶马人的艰辛生活。赶马人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远走他乡谋生,妻子因丈夫远行,生死难料而哀怨楚楚,生离死别的悲苦之情,跃然纸上。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砍柴莫砍葡萄藤,有女莫嫁赶马人。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赶马之人良心狠,出门赶马不管妻。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小哥娶你,欠了三千八百债,不走夷方还不清。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差了三千八百你莫气,抽纱纺线添补点。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为老来不为小,只为我郎劝不依。
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几句开场白,把妻子的哀怨和赶马人的无奈烘托得让人愁肠百结,顿起怜悯之意。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铃一响就开稍,罗锅一响就吃饭。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草地点就放马,落凹地点就安身。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哪里有草就放马,哪里有水就安锅。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个石头打个灶,就地挖个洗脸盆。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理茶山多走些,阿瓦地方少要玩。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理地方瘴气多,阿瓦地方人吃人。
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妻子反复叮咛,放心不下。担心丈夫在路途中不会照顾自己,担心丈夫遇到危险,忧虑之情,令人感慨系之。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唱词中的“夷方”,即现在云南的西南部,是茶马交易必去之地。在赶马人心中,那是九死一生之地,到处危机重重:“宁走险路三千八,不走夷方潞江坝。要到潞江坝,先把婆娘嫁。”“石头就是花恼靠(枕头),思茅得病普洱死,阴魂落到九龙江,景东坝子万人坑。”赶马人要去的地方如此险恶恐怖,难怪丈夫出门,妻子忧心忡忡,难分难舍。因为这一去就可能是生死离别,这一走或许就音讯渺茫。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小郎出门妹赶路,手把门坊望郎哭。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小郎出门妹赶路,抹下银镯哄小妹。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抹下银镯妹不要,要跟小郎走夷方。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夷方那边有蚂蝗,咬了多少好汉子。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咬着别人道不怕,咬了小郎气着我。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男:叫你夷方不要去,枪炮一响吓着你。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怜不过赶马人,头顶雾露脚踩霜。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天要搭马说话,晚辰苦愁哪个知。
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妻子最终拿定主意,不能让丈夫单独涉险,要陪着心爱的丈夫走“夷方”。丈夫哪能让娇妻身处险境,一哄二吓三叹气,把个夫妻恩爱,写得回肠荡气,令人感叹唏嘘。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送郎调》是妻子唱给丈夫的情歌: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送郎送到大门前,一堵乌云遮满天。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说上两句腹心话,满天乌云散半边。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送郎送到墙拐角,留郎不住跺跺脚。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踏烂布鞋千层底,跺烂花鞋几十双。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送郎送到屋山头,郎上马来妹上楼。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上马就是三鞭子,眼泪汪汪顺墙流。
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妻子对丈夫的依恋和深情,撒娇的神态,伤心的模样,描写得栩栩如生,刻画得淋漓尽致。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募兵调》则通过描写小五哥应招入伍,远征阿瓦,得胜返乡,却面对家破人亡,一幅凄凉破败的惨景,于是发出“早知回家这份样,不如打仗早早死外乡”的悲叹。歌谣强烈表达出了人民群众痛恨战乱的思想情绪,渴望平安的生活,具有浓烈的现实主义色彩。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做人一世莫挨整,做人一世莫当兵。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做人挨整心难过,做人当兵枉为人。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了兵来不认亲,吃了皇粮不认娘。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变铁做砧难回头,做人当兵难回头。
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歌谣开场就表达了老百姓痛恨战争,厌恶当兵的情绪,然而,“戊戌年间兵马乱,戊戌年间水淹城。戊戌年间是非多,是年头刀兵起,”“个个垭口吹冷风,个个龙潭出凉水,村村寨寨都出兵,家家户户当兵人。”平安的生活不可得,村村寨寨都没有安宁。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战争残酷得令人头皮发麻,“拿地刀枪就打起,只见刀枪不见人。”“人头滚得一夹沟,人身码得山头高。”“拿起刀枪打一仗,人头马头堆成山,人血马血淌成海,身子还立马鞍身。摘个西瓜是人头,人头西瓜一起滚。”结果是人和马的尸骨“塞得三江水倒流”。说唱的最后一节,小五哥九死一生,终于“打了胜仗把家回”,那成想,他自己的家却早已家破人亡。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院坝心头长蒿草,堂屋心头菌子生。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望望四边不见人,抖灵磕颤叫一声。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叫声爹来爹不应,叫声老母不回声,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姐姐嫂嫂齐叫遍,破墙破壁不回声。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风吹天地树身抖,风吹蒿草弯下身。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小妻子在哪里?小小妻子在哪方?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兵哥来五兵哥,夜夜梦家不得回,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天想家想断肠。这回总算回来了,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九死一生回家乡。早知回家这份样,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如打仗早早死外乡。五兵哥来五兵哥,
  眼泪四股八岔淌下来,身子一软坐地上。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眼泪干了又淌湿,气死几回又醒来。

  歌谣以写实的白描手法,一唱三叹,真实反映了迤沙拉自明洪武开滇以来,人民苦于战乱,疲于征战的苦难历程,具有强烈和感人的艺术效果。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迤沙拉的民间说唱艺术,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现状,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悲喜哀乐,更从一个侧面传递出当地民间文化深受中原文化漂染熏陶的信息。这些说唱文化的字里行间,都明显带有中原文化深深的烙印,其表达方式,叙事手法,行文风格,都有着对中原文化的借鉴和传承,与汉文化中的民歌小调一脉相承。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迤沙拉,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极其厚重的彝族村寨,走进它,就如同走进了一个连通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时空隧道,透过这扇小小的窗口,探询彝汉文化水乳交融的源流变迁,或者揭开那些早已湮没尘封的历史文化之秘,我们总有或多或少的惊奇和喜悦。我们有理由相信,迤沙拉将成为镶嵌在仁和区这块人杰地灵的宝地上一颗璀璨闪亮的历史文化明珠。(注:文中选用史料均引自王文君研究资料集《中国彝家第一村》,特此说明并致谢) EyY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