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雷波汶水凉山彝区的五彩蝶变

作者:​苏世承 廖朝有 发布时间:2023-02-20 原出处:​掌上凉山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果树林立,稻田掩映,高山养牛,半山种菜,山下集镇商户云集,地处四川大凉山深处的雷波县汶水村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实现脱贫摘帽后,汶水村抓住政策契机,因地制宜兴产业、党建引领强治理、大抓教育惠民生,让这个原深度贫困村实现了从落后走向振兴的华丽蜕变,创建了“五彩汶水”乡村振兴新品牌。
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地制宜兴产业

“我们祖祖辈辈都在山上放牧种地,没文化没门路,以前想挣钱只能出去打工干苦力。现在村里建成了一个个产业基地,优先招聘本地人,我们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来了。”汶水村7组的彝族村民韩尔体不禁感叹。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阿依合唱团的孩子们登上了央视跨年晚会的舞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汶水村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工作重心,因地制宜规划产业布局,做强品牌带动产业升级,多渠道促进村民增收致富。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2年,汶水村携手行业龙头华润五丰公司,建设了面积1404亩、存栏900头的高山生态肉牛养殖基地,引进18户农户入驻家庭牧场,按照“企业抓两端、农户做中间、政府强保障”的总体思路,由企业为农户提供架子牛采购、养殖技术指导、商品牛销售等服务,由政府提供金融、保险等支持,基地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户均年收益约20万元,带动了全县肉牛养殖产业提档升级。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汶水村的海拔、水土、气候特别适宜种植高山芦笋,我们流转了260亩土地建设了大棚基地,产品主要销往成都、重庆市场,2022年芦笋还没上市就已经接到了不少订单。”芦笋基地负责人夏新富高兴地说。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汶水村在山间缓坡地带建成了300亩设施农业基地,主要种植高山有机芦笋、绿色无公害蔬菜等作物,群众通过土地出租、就近务工、产业分红等渠道,每年可增收120余万元。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浙江象山承担着在东西部协作框架下帮扶雷波的任务。汶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借助消费帮扶的东风,创立“彝香田园”品牌,将高山水稻、高山菜籽油、有机芦笋等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送上象山人民的餐桌,实现年销售收入500余万元。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年多来,汶水村通过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其中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0377万元,同比增长15.59%;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超600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80余万元。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党建引领强治理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抓好党建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汶水村的蜕变,始于一场治理变革。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1年初,四川省开展了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原来的2个村和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合并成立了新的汶水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定点帮扶雷波县,将汶水村确定为重点帮扶村并选派了第一书记。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合并后的新村地域广了、人口多了,矛盾问题也更加突出,如何破题?新上任的第一书记苏世承召集村里的党员、干部开“诸葛亮会”,经过反复讨论大家形成了共识:必须牢固树立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树立党员先锋模范旗帜,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移风易俗等各方面工作。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实施日值班、周例会、月总结制度,梳理小微权利清单,编制《党务村务管理制度汇编》,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推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第一书记苏世承说道。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一届村“两委”既有深受信任的老支书,又有朝气蓬勃的“90后”,还配备了两名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专干,强有力的班子为干事创业奠定了基础。汶水村以清源头、强素质、抓示范为抓手,狠抓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动员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高学历人才向党组织靠拢,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党员亮身份做表率”活动,组建“党员先锋队”,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逐步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汶水村实施“党建+产业发展”,每名支委委员联系1-2个重点产业项目,实时跟踪进度,帮助解决问题;实施“党建+民主协商”,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民意收集渠道,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身边事、涉及人财物的敏感事纳入协商范畴,让群众共同参与重大决策;实施“党建+社会治理”,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红白理事会”“青年志愿服务队”等群团组织,积极动员大家参与基层治理,让党建工作成为一盏明亮的灯塔,为各项村级事务照亮方向。汶水村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凉山州乡村治理示范村、凉山州文明村镇等。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抓教育惠民生

2022年12月31日,汶水镇中心校“阿依合唱团”登上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的舞台,为全国观众献上了干净纯粹的歌声,大山深处孩子们的梦想照进了现实。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从高山上搬下来了,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读书方便了,现在村里又想方设法给孩子们创造好的读书条件,我们感到未来很有希望。”村民额齐尔日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教育。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在多方力量帮扶下,汶水村多措并举改善教育条件,努力为山里的孩子们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感谢党的好政策和驻村工作队,现在娃娃们在幼儿园每天都能吃上热饭菜,个头蹭蹭地长。”幼教点老师李君看着孩子们满脸关爱。汶水村探索“公益捐赠+政府运营+家长自筹”模式,为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幼教点开办食堂,119名孩子吃上了一荤一素一汤的热饭菜。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苏世承说:“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亲身经历,让他们看到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最佳出路,孩子们能好好上学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联系教育部电化教育馆、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实施帮扶项目,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走进山村课堂;筹集资金在汶水镇中心校、汶水初级中学分别建设现代化图书室,协调捐赠书籍10000余册,让书香浸润孩子们的心田;联系四川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志愿者团队到汶水支教;组织本村志愿者开展‘儿童之家’活动,常态化提供作业辅导、课外阅读、兴趣培养、文体活动等公益服务;筹资设立奖学奖教基金,开展‘勤学奋进奖’‘学习之星’评选表彰。”2021年以来,汶水村有16名学生考入二本以上院校,尊师重教、勤学奋进已经在汶水村蔚然成风。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除了发展教育,汶水村还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红利。2021年以来,汶水村推动家庭签约医生政策落实落地,组织村医每月上门提供诊疗服务,定期组织开展义诊。联系医疗机构为全村100余名慢性病患者办理“慢病卡”,享受每年最高2000元的用药补贴,帮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等困难群众到省市县医疗机构诊疗;新建产业路3.1公里,硬化学生便道、入户路3.3公里,新建、维修灌溉沟渠12.9公里,改建公共厕所6个,安装节能路灯325盏。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征程上,汶水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基层堡垒,建设红色汶水;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建设金色汶水;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家园,建设绿色汶水;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发展,建设蓝色汶水;激发治理活力,树立文明新风,建设橙色汶水,为原深度贫困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探索新的路径。UR6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原载:新华社《中国名牌》;图文来源:掌上凉山。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