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凉山州“悬崖村”巨变见闻:中国易地扶贫搬迁的缩影

作者:张蔚蓝 发布时间:2020-09-02 原出处: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位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悬崖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发展农文旅相结合的产业模式,解决“一方水土无法养活一方人”难题,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从某种程度而言,这里是中国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
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张蔚蓝)“悬崖村”名为阿土列尔村,坐落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的千米悬崖之巅。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四川民族类别、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由于基础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自然条件极端恶劣、交通不便等因素,这里成为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硬骨头”,是“短板中的短板”。 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6年媒体报道,阿土列尔村的15名儿童,为了往返于山底小学和山顶的村庄,不得不在海拔高差近1000米的山间顺着藤梯攀爬。“悬崖村”的故事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当年,通往“悬崖村”的藤梯被钢梯所替代,村民上下山的时间从以前的8小时缩短为不到2小时。2019年5月,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支持下,“悬崖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423人全部搬入位于昭觉县城的集中安置点。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111.jpg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土列尔村也称“悬崖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坐落于千米悬崖之巅、地势险要,从前村民们出行需顺着悬崖修建的17段藤梯攀爬来回,再走一段没有护栏的崖壁。张蔚蓝摄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易地扶贫搬迁:搬进新社区拥抱新生活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222.jpg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昔日通往“悬崖村”的藤梯已被2556级钢梯所替代。张蔚蓝摄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8岁的某色伍哈是土生土长的阿土列尔村人,今年五月,他成为最后一批从“悬崖村”里搬迁到集中安置点的贫困户之一。如今,他在“悬崖村”上开起了小卖部,每月收入约有2000元。“五年前我不会讲普通话,也没读过什么书,一个人带四个孩子很辛苦。村子火了之后陆续有很多游客来游玩,我就跟着游客学、看着电视学,现在基本对话都没问题的。”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交通不便曾经为这里的人们抵挡了战乱与匪患,如今却变成村落发展最大的困境。据阿土列尔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介绍,2014年,半山腰的坡地大平台上出现了一条狭长裂缝,时而还有落石从裂缝山涧处滑下,这让当地政府下定决心开始筹划搬迁。“以前上山会遇到一些小猴子,看你一个人走上去,它们就会来捣乱。”帕查有格说,五年来他在“悬崖村”上下来回不少于400次,“大伤没有,小伤有很多”。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克古者一家是帕查有格的帮扶对象。一家六口在迁入安置点前有一些顾虑。“我不会讲普通话,以前住在山上的时候就是在种地,偶尔会下山打打零工、替别人修房子,收入很不稳定。”他用彝语说道,后来眼看着一批批贫困户搬迁走了,在帮扶队员的一再劝说下,他自己也决定尝试一下。“当时就像做梦一样,这样好的房子我从前都没见到过。在彝语里有一句话‘一生没见过大象,这辈子是不会梦到大象的’。”不久以后,他决定卖掉老家里的牛羊,开始适应搬迁后的新生活。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吉克古者所在的沐恩邸社区是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6个安置点中面积最大的一个。该社区共安置贫困户1424户,其中80户来自“悬崖村”。过去,这里的人们在阴冷昏暗、四面透风的土坯房里人畜混住,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现在,安置社区的每户人家按照人均住房面积25㎡的标准进行分配,最大住房面积为100㎡,每套房子都包含有卧室、浴室、厨房和客厅。社区配备齐全,有学校、商店、就业中心、留守儿童家园、妇幼保健中心、法律咨询室和其他基础设施。目前,一个户外农贸市场及一个商业区正在筹备建设中。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有效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安置点积极落实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确保搬迁群众持续稳定。政府加快对扶贫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社区治理,对贫困户开展免费的烹饪、电焊、彝绣等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吉克古者说:“我的妻子参加了社区的刺绣培训班,平均每天可以绣8双袜子和一条围巾,每双袜子得20元,一条围巾则有35元收入。另外,她还通过从事社区公益性岗位,当清洁员每月能挣500元。我自己现在也在上厨师的培训课。”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帕查有格介绍,“贫困户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上了楼房,山上的老屋按照村里发展集体产业的计划将被保留下来,加上‘悬崖村’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观,房子用来发展旅游接待是极好的。”而某色伍哈的心愿就是:“悬崖村”旅游开发出来了以后,要在山上开办一个农家乐。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333.jpg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位于昭觉县城的沐恩邸社区是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6个安置点中面积最大的安置点。该社区共安置贫困户1424户,其中80户来自“悬崖村”。张蔚蓝摄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探索农文旅结合的发展模式,带动减贫成果可持续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4年出生的“悬崖村飞人”某色拉博是当地的“网红”。他在家排行老二,肩负着赡养老人的责任。此前,他们家靠卖玉米、鸡肉和土豆,每年收入大约为2900元。两年前,他乘上了“悬崖村”发展旅游的快车,成为了一名户外向导,现在每月收入就有3000元。他说:“以前我做过直播带货,现在我一边当导游,一边拍一些视频放在网上,也能挣一下额外的收入,外地人没见过这么高这么陡的梯子,觉得很新鲜,我发一些当地的视频可以吸引他们过来。” 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4.png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6岁的某色拉博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目前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拥有9万粉丝,是一名真正的“悬崖村”网红。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自网络截图)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介绍,四川省政府出资6.3亿元人民币用于投资“悬崖村”的旅游项目,希望采用农旅结合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村民致富增收。同时,在彝族“火把节”和其他节日里,该地也会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活动。随着大凉山旅游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来到凉山旅游度假,据悉,2019年,前来观光的游客量近10万人。今年春节期间,共有5万名游客前往“悬崖村”村旅游,收入累计达500万元人民币。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年来,“悬崖村”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确保扶贫开发的可持续性。除了注册“悬崖村”农产品系列品牌,利用该地区潮湿的气候和自然资源,当地政府还引导村民种植脐橙、油橄榄、三七等经济作物,创办农家乐、酿酒作坊,积极开发旅游景区项目。“我们还鼓励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参与村集体分红、务工等形式参与村子的发展,促进自身的脱贫致富。”帕查有格说。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截至2019年底,凉山州贫困人口全州累计减贫80.5万人、退出贫困村1772个,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3.4%下降到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8元,比上年净增1360元,增长10.8%。a75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