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振兴阿勒南瓦传统染技 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沙马你呷 发布时间:2019-04-10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金阳县南瓦乡,原为阿勒“土司”所辖,原名阿勒南瓦,阿勒是土司的姓,故得名南瓦。走进阿勒南瓦,有一种山地民族的气息扑面而来,山地坡缓沟深,连绵起伏。地形南北走向,北高南低。走近南瓦,又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在心底油然而生,这里曾经是赫赫有名的阿勒土司管辖区,在这片土地上不知发生过多少传奇和故事呢。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或许是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赋予阿勒南瓦人民独特的情怀。阿勒南瓦的彝族植物染黑在凉山,乃至全国更是独具一格。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提到植物染黑,南瓦人们会滔滔不绝,为此也感到无比的骄傲。曾经这里是彝区的染织“天堂”。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为工作关系,我和这里的民间艺人们很熟悉。他们见到我对植物染黑很感兴趣,与我打开了话匣子。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里其么日作,女,54岁,南瓦乡特尔村人,是省级非遗《彝族植物染黑》传承人。从事染织20多年。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30多年前,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在植物染,植物染是这里人们的一门稳定收入来源。那时印一件“瓦来”30多元钱,一件“披毡”40元左右。一年可以挣1000元多元。但染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耗时,耗材,染出来必须均匀,不褪色,顾客才肯付钱。但南瓦乡这里的人因为技术熟练,再加上染料优质,一般都会受到顾客满意。”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里力且,男,45岁,南瓦乡特尔村人。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我印象里,我的母亲是个植物染高手,她染出来的披毡,颜色乌黑,均匀,不褪色。我从小开始帮忙母亲染织,采蓼蓝,打靛等,耳濡目染也是学会了染织技术,但我们这里彝族植物染有传女不传男的习俗,从来没有真正亲自染过,但是我见证了阿勒南瓦植物染黑的兴衰。我记得母亲和很多外地人打交道,他们不远千里送来披毡,一件件洁白的衣物从我家里印上黑色或者蓝色,之后才穿在人们身上。从客人的笑容里,我感受到了母亲的染织技术的高超。记得有一年我们的院子一次性晒挂着十多件披毡。为了生计,母亲和我们也忙的不亦乐呼。”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苦么牛作,女,37岁。南瓦乡特尔村人。《彝族植物染黑》州级传承人。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5岁时开始传承植物染黑技艺,那个时候,来我们村植物染外地人开始减少,因为化学染剂的出现。化学染剂成本低,速度快,植物染一件“擦尔瓦”只需要四五十元元就能染,一两天就染成。而我们传统植物染需要七八天,成本需要两三百元。现在基本没有人来这里植物染,就是说没有市场了,我们多半染的都是自家的。蓼蓝种植面积也日渐减少。如果植物染有市场,也像以前那样能挣钱的话,我们也很愿意一直想把这项技术传承下去......”。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了解,70年代初期,彝族地区比较盛行原始传统的“植物染”擦尔瓦、毡衣等制品。南瓦盛产蓼蓝,植物染的必需品泥浆也特别多。得天独厚气候和自然环境,还有南瓦乡人民勤劳和高超染织技术,使南瓦的植物染黑产业不断的壮大,自然远近闻名。民间有句佳话“在凉山州穿着什么最美丽,蓝色披毡最美丽,什么地方的披毡最美丽,阿勒南瓦的披毡最美丽,寻找蓝色披毡就到阿勒南瓦去。”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走访对南瓦乡各村进行田野考察,我得知传统染色手艺的人都是50多岁以上了。而年轻人对这些不感兴趣,所以整个状况就是懂技术日渐老去,后继却无人。即使金阳依旧存在着植物染作坊,但在植物染过程中采用的植物染法依旧不是纯碎的传统技法了,而是采用了改良的。因此真正意义上的金阳南瓦乡彝族植物染黑已经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面临着濒危状态。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化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然而我们如何拯救和发展彝族优秀的传统染织技艺呢?!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抓住机遇,利用好政策。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关于大力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的通知》。通知强调:加强贫困地区非遗传承人群培养;支持传统工艺项目优秀代表性传承人、工艺师到贫困地区开展讲习活动 ;支持贫困地区探索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搭建贫困地区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展示和销售平台;加大贫困地区传统工艺振兴力度。面对这个大好形势,相关部门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高屋建瓴,统筹规划好传统技艺的发展总体思路和方向。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在创新中传承和发展。现代化是传统文化的最大障碍,但不能为保护传统而牺牲社会进步,因此,彝族传统染织技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去适应社会的迅速发展,只有与社会适应,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保存与发展。才能打造出满足社会需求、具有更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是实现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挖掘传统技艺的价值,培育产业。彝族植物染黑与化学相比,彝族植物染纯天然染料,不同的媒染剂以及不同的媒染方法得出的色泽富有极大的变化。民间民族瑰宝,富有文化意义。优点在于历经时间考,无污染,有益健康,材料可再生。但缺点是耗时,耗材,受地域时间等颇多限制。而现代化染织虽然简便易得,但是污染、对人体伤害,原料难再生。随着人类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和旅游热的形势下,彝族植物染黑与旅游相结合,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 、加大项目保护,提高老百姓主动性能。文化遗产管理人员要加强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主动地关心帮助民间艺人,有效指导帮助艺人,尽可能让他们收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非遗”的主人。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借鉴国内外经验,取长补短。据了解,植物染在贵州、台湾、日本等地一直受到青睐。我们凉山应专派专家、学者到外面学习考察,把外面先进的实践案例引进来,再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找出合适本地发展法子,把彝族优秀传统染技术发展起来,推向市场,给老百姓增加收入。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北京知名教授李丽在《彝族的黑——凉山彝族植物染黑研究》一文里写到: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近代由于化学染料的普及,植物染使用范围大打折扣,但是在环境问题突出、回归思潮日盛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能采用天然植物作为染料来源是大自然思赐给人类的礼物,植物染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植物染在我国有着适宜的物质条件和优秀的传统技术,它历经时间考验如今已发展出许多优秀品质。植物染料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许多染料植物还兼具药草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原材都是天然可再生资源,即使规模化生产也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因此在当代社会人们重新重视植物染无疑是有很多积极意义的”。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重拾阿勒南瓦传统染技艺, 让这项璀璨的文化再次熠熠生辉,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ROu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