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石林:彝乡铿锵勇改革 民族团结一家亲

作者:石林县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8-12-17 原出处:昆明日报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风光奇美的石林景区。 石林县委宣传部供图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路南县到石林彝族自治县,彝乡25.8万各族人民在1719平方公里的红土地上,铺展出经济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居环境优美的美丽画卷。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生态旅游大县,40年来,石林各项品牌创建硕果累累,先后荣获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打造了全省首家“中国天然氧吧”、全市首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多个首例荣誉。新时代的今天,大叠水旅游专线、长湖旅游专线进一步串起大小石林、乃古石林、长湖、大叠水四大景区,与云桂高铁石林西站连为一体,促进石林高铁旅游和经济发展。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编王丽娜/制图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产城融合 打造经济发展“接驳站”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是打造和谐周边、建设与周边国家交通互联互通、实现“亲诚惠容”周边外交关系的重要省份。石林完善的交通网络具有很强的城市和经济辐射能力。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78年前,石林是传统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如今,在石林生态工业园区,每分钟都有3000支双汇肉肠、600罐王老吉凉茶饮料从规范的流水线上产出,装箱销往全国甚至东南亚。这块仅有9.7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厚积薄发的力量贡献着全县占比最大的税收。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围绕省会城市经济所需,最终将厂区投资落地在石林这块绿色发展之地。”昆明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广辉站在透明、独立的操作车间旁说。2015年投产的昆明双汇,是目前全省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一系列“绿色生产”保障了食品的安全可溯性,也巩固了园区经济的发展前景。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是石林新一轮规划发展的新城,也是辐射全域旅游深度发展的“接驳站”,200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特色工业园区,2010年创建为云南省第一个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按照“一园五片区”工业发展格局,园区发展主导产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产业、生物产业及新型建材加工产业。华能集团、双汇集团、广东温氏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园区。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深入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石林坚持生态化、基地化、集群化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今工业经济总量和规模不断壮大。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534万元,2017年达到56.31亿元,是1978年的1054倍。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林彝族第一村五棵树村成展现石林民族文化的新窗口。 记者杜文蕾摄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农旅融合 激发市场活力全面开放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石林县发挥台湾农民创业园(下称“台创园”)平台优势,构建以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特色种植、生物技术等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格局。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改革开放的直接产物,台创园先后树立起云南省一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品牌,成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亮点、昆明休闲观光旅游的热点、石林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目前,台创园已入驻企业50余家,聚集微藻养殖、三七立体栽培、犀牛养殖、蓝莓组培种植等一批高新农业科技项目。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商贸发展可谓翻天覆地。百姓生活已从温饱型转向文明质量型。”石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李绍玉说。面对上世纪80年代初市场体系建设落后和专业化市场少、无大型批发市场等实际,石林打造了以台创园、生态工业集中区、旅游度假区、城区个体经营户、农村集体为主的“经济圈”,极大程度地提高市场活跃度,激发市场活力全面开放。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一张景区门票 到一张全域旅游地图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第一版门票到现在,票面已有上百个版本。”1978年4月1日,石林景区售出第一张油印门票,开启石林旅游发展新时代。而70岁的杨新民,作为一名见证者和门票设计者,40年来用一张张图片记录着石林旅游沿路走来的变化与升华。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改革开放的大门开启,个体经济进入景区旅游服务行业,省文化厅掷地有声“要把石林办成有文化的石林”。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境内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是喀斯特地貌,为更好地展示地质特征和彝族文化,石林县决定把大大小小的石峰“搬”到景区门票上。于是,由杨新民设计制作的门票陆续出炉,以彝族撒尼姑娘作票头、不同石峰景点作票面背景一同印于门票上,按“邮票模式”每年一换。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7年6月27日,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联合申报的“中国南方喀斯特”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历经15年的准备和不懈努力,云南石林成为我国第34项世界遗产、第6项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昆明没有世界遗产的历史空白。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78年,石林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人次。2017年,全县接待游客9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3.86亿元。其中,大小石林景区接待游客35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6亿多元。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林的旅游网格仍在不断扩容。彝族第一村、石林喀斯特地质科研博物馆、石林游客接待中心交通网络等项目建成投入运营。石林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功能进一步完善,让石林旅游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万家欢蓝莓庄园、杏林大观园、冰雪海洋世界等一批带动力强的旅游项目落户石林,长湖景区、大叠水瀑布、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改造提升,标志着石林旅游业正从最初的自然景观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较强的产业优势。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昆明到石林的路程缩短,对石林旅游业至关重要。”杨新民说,改革开放前,两地间没有直达汽车,需坐货车到宜良再乘火车到昆明,用时差不多7个小时。如今,云桂高铁通车,从昆明火车南站到石林西站仅需20分钟,游客自驾游走昆石高速一个半小时即可到达石林,极大程度为石林旅游交通提供便捷,让更多旅游资源走进彝乡。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交通与旅游无缝衔接。为配合高铁开通,石林投资近10亿元建成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大叠水旅游专线,将石林景区、石林县城、长湖景区、大叠水景区连为“半小时旅游圈”;以点成线、以线成面地发展研学旅行网,沿着高铁线路引入周边研学实践教育资源,为石林全域旅游注入更多教育文化的力量,把石林县打造成为“一片研学景区”。在扩容并进中实现旅游内涵化、多样化,带动石林走进高铁旅游时代。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传唱国家非遗叙事长诗《阿诗玛》。 记者王俊星摄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族团结之歌 热情淳朴传唱不息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丰润的谷穗迎风荡漾,期待人们收割的时光……”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压轴响起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一曲,描述的原型就是石林彝族撒尼人的热情淳朴,在奥运盛会中也象征着世界民族大融合。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78年到2018年,石林县各民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物质基础不断夯实,全县各族群众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良好局面。通过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017年12月,石林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非遗文化 坚持保护抢救传承发展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叙事长诗《阿诗玛》唯一健在的代表性传承人,76岁的王玉芳仍坚持要把非遗文化带进校园,留给下一辈,“将这项民族结晶保留下来无比重要”。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长湖镇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是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乡镇。而长湖镇维则青联希望小学有少数民族学生700多人,占学生总数约96%,是全镇少数民族人数占比最多的学校。这里的兴趣班除了《阿诗玛》非遗传唱,还开设彝族撒尼音乐教育活动,小三弦、叉舞、霸王鞭舞、过山号等兴趣小组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同时,也将彝族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0年来,石林人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先辈留下的文化精华。扎实做好民族立法权的承接和行使工作,通过颁布实施《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文化传承与保护条例》,把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和地域特色的阿诗玛文化传承下来。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林县台创园已入驻企业50余家。 记者周密摄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第一村” 成展现民族文化旅游窗口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改革开放不但敲开了石林景区旅游的大门,也打开了石林县石林街道五棵树村民族团结的百叶窗。与景区“共同呼吸”的石林街道五棵树村委会,由于90%的耕地都处于景区内,促使村委会必须实现农业向旅游业的转型升级。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上世纪80年代石林景区兴起旅游开始,我们村大部分村民陆续从事民族服装出租、导游讲解员、景点快照摄影等与旅游相关的工作。”五棵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普国亮说,时隔40年,景区仍蓬勃发展,搬迁新建的五棵树彝族第一村也成为新的“旅游窗口”,担负起展现石林民族文化的重任。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充满彝族特色的近390户独栋新居、架着篝火的中心文化广场,正以多元化的交融接纳性吸引着全国游客。今年,参加“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来自99个国家的332名师生到石林彝族第一村体验篝火晚会,在牵手共舞中筑起世界民族团结的友谊桥梁。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林居住着彝族、汉族、苗族、壮族等26个民族,共有少数民族人口8.7万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5%。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始终将民族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从党建、和谐、幸福、发展、环境等5方面共促转型,让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独特的地质环境与阿诗玛文化交相辉映,铸就了改革开放40年的和谐之美。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生态骨干” 筑起石林绿色生态屏障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978年前的石林,照明靠油灯松明、取暖靠火塘,用不了一顿饭的工夫就能把整个县城绕上一圈。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一座座现代化建筑错落有致,清澈见底的桃源水乡、巴江穿城而过,大街小巷花团锦簇……天蓝、地绿、水清、气爽的宜居新石林,以此摘得昆明首个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的“国”字号桂冠,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标杆。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7000亩山地坐拥115440立方米林木蓄积量,这是石林林场两代人用近40年来无数个日夜守护而得的“生态骨干”。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小就在林子里长大,哪个角落会有菌子我都非常熟悉。”1978年参加工作的护林员张江邑,童年时便随父亲一同守林,对一树一枝感情甚深。如今,林场仍有8户“两代”护林员坚守在护林一线,他们的生活就是在高高山头的瞭望塔上守住一片满目青葱、鸟语花香,只为保护数十年以来才搭建起的生态防线。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森林生态服务旅游发展、旅游反哺森林生态建设,石林县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生态建设。如今的昆石高速石林段近10公里道路两侧,有3000余亩栾树、雪松、滇朴、石楠、火把果等10多种本土树木落地生根,渐渐形成一条绿色廊道,成为在全市乃至全省高速公路绿化美化的石林经验。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净化史” 走出一条石林特色生态之路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巴江是石林人的母亲河,沿江两岸居住着全县近60%的人口。其水质影响着城乡空气、居住生活环境、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形象。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3年6月,石林县启动石林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环境整治和保护工程,对巴江河道进行截污、拓江、驳岸、蓄水、绿化和岸边园林建设,使之成为旅游观光型、城市休闲型、农业水利型、城市疏导型、城市排污型五位一体的生态河流。如今,治理后的巴江俨然一个植物园,加上320多盏流光溢彩的路灯地灯,完全达到园林城市的标准。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8.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6.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环境空气质量常年优良;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全县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集中式水源地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市第一。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石林县通过发展生态产业、优化经济结构,构筑生态家园、提高民生质量,推进细胞工程、引导全民参与,走出一条具有石林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巨变40年 一砖一瓦铺实小康路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喂了多少饲料、种了多少玉米……石林鹿阜街道的建档立卡户李树明正在“记账”,把日子过得精准如今也成了贫困户的日常。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石林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紧扣“三率一度”核心关键指标,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健全完善脱贫攻坚考核机制,按下“快进键”、打好“组合拳”、形成“合围势”,确保贫困户777户2396人稳定脱贫,长效脱贫不返贫。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长湖镇的苹果丰收节上,10个村委会的“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备受关注。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农业为最坚实基础铺路致富。通过积极巩固提升烤烟支柱产业地位,石林县实施“3533”农业产业发展工程,拓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推进人参果、辣椒、菜用玉米3个五万亩,以及枇杷、苹果、花卉3个三万亩建设,全县有效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鹿阜街道变烤烟地为高楼新城,可谓改革开放40年的“石林缩影”;大可乡路途虽远,仍将旅游村貌建设和新居搬迁入住做得有声有色。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资源均衡发展。石林县通过强化10项到村到户到人举措,加速改善城乡发展新格局,真正实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每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四十载春秋,石林如同雨后春笋,高楼大厦林立,道路宽敞整洁。贫困的性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相应转变,开始实施以开发式扶贫为主的新型战略,使贫困的内涵得以丰富。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来源:昆明日报 编审/校对:朱永发、侍伟)sMq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