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凉山甘洛: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户 迎来新家首个彝历新年

作者:施建华 发布时间:2017-11-26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甘洛县石海乡古文村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点漂亮的新房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7年11月19日,在2017年彝历新年到来之际,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石海乡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充满喜庆,街道干净整洁,两旁的住房焕然一新。安置小区里挂上了国旗、贴上了寓意幸福的对联,44户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户正在准备新家的第一个彝族年。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集中安置点外丰富多彩的彝族传统文体活动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房子盖好了,想想就觉得高兴,昨晚激动得睡不着,期待早日天亮杀年猪过新年。”甘洛县石海乡古文村村民莫洛发甲说,交通不便、住房破烂、缺水缺电的日子将随搬到新家而改善。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0多岁的沙玛瓦足,家有6口人。今年11月15日,赶在彝族年前,他们一家住进了移民小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新家120平方米,一厨一厅一卫一畜圈,还有四间卧室和宽敞的庭院。家里新购置了沙发、液晶电视等,还用上了电暖炉。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欢快的达体舞、飞旋的磨儿在集中安置点秋轮番上演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年前夕,老人置办了好些年货,打算在老家、新家都过一个幸福快乐的彝历新年。他乐呵呵地说:“老家要杀头年猪,多做些腊肉。新家干净、方便,不养猪了,以后买肉吃。”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一家人围坐在暖烘烘的电暖炉旁,吃着水果、瓜子,聊着天,其乐融融,但老人依旧没有忘记过去的“苦”----“老房子是土墙的,破烂不堪,糊点牛粪就算遮风避雨了。送孙子读书,一天要走四趟山路,每趟都得走一个半小时……”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年、新房、新气象,新移民沙玛瓦足一家聚在一起吃团年饭,其乐融融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好了,政府对易地搬迁实行现金补助,帮助我解决了住房困难,我的愿望实现了。”沙玛瓦足作为首批易地扶贫移民集中安置点的移民搬迁户感触很深:“从大山深处搬迁到这漂亮的房屋里,周边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这是我们祖辈想都不敢想的,没想到变成了现实!”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沙玛瓦足的老家在石海乡甘东村一组,搬迁之前是一座木质结构土墙房,祖辈三代人住了几十年。夏天,雨季面临“天上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困境,要是连续几天下雨还担心山体滑坡;冬天,山村多风少水,在破烂的墙上糊点牛粪,即可遮风又可御寒,有时还要到1公里之外去挑水喝。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女子摔跤——巾帼不让须眉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搬进新家后,沙玛瓦足不用再为住房条件而发愁,水电直接通到家里,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完善,他还打算借助集中安置点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潜力较大、共享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和公益服务等优势实现就近创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农家乐,让全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这是甘洛县石海乡古文村的真实写照。2016年11月,石海乡启动第一批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帮助古文村44户181人挪出了穷窝,住进了新家。工程不但保护了搬迁点的生态,还改善了贫困农户生产生活条件。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小摔跤手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了解,为让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甘洛县结合经济发展实际,积极从强化劳动力转移就业、落实社会保障、灵活经营好服务场所等方面着手,让一项项民生政策在安置点落实,一件件惠民实事为群众打下了“家”的烙印。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摔跤,是力与勇气的较量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甘洛县广播电视台:施建华文/图)VT4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