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史海钩沉

抗战胜利70周年 揭秘彝区救护美国大兵往事

作者:吴梦琳 发布时间:2015-09-11 原出处:四川日报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彝族少年帮助美军救援队过河。 
eQ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凉山发现的美军飞机残骸部件。
 
核心提示
  ◎“鹰落凉山”图片展上,100多张照片揭秘了抗战时期,美军飞机坠毁或迫降凉山后,美军与当地彝族群众之间的故事。
  ◎2009年,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开始着手考察,先后搜集到大量当时的老照片以及仍旧遗落在凉山的美国军机残骸。
 
  2015年9月2日,“鹰落凉山”图片展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展出,100多张照片,揭秘了抗战时期美军飞机坠毁或迫降凉山后,与当地彝族群众之间的故事,也反映出当时仍处于奴隶社会时期的凉山风貌。
 
  据考证,1944年6月至11月期间,共有4架美国陆军第二十轰炸机总队的轰炸机和2架美国陆军空军总队的运输机,在凉山州境内及周边(当时的西康省)迫降或坠毁。
 
  2009年,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开始着手这段历史的调查,先后搜集到大量的老照片以及仍旧遗落在凉山的美国军机残骸。2010年,“鹰落凉山”图片展首次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展出,引发关注。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鹰落凉山”图片展再次在该博物馆展出,再现了那段历史的记忆。
eQ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博物馆仍在征集抗战中与这段历史有关的物品。eQ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军飞机坠落凉山 彝族群众以为是巨型老鹰
 
  据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馆长邓海春介绍,1944年,美国陆军第二十轰炸机总队和美国陆军空军总队的飞机,经凉山往返印度成都执行任务。由于凉山境内地势险峻、气候条件恶劣,且飞机飞行时间长、飞行次数频繁等原因,在短短几个月内,共有6架飞机在凉山境内及周边坠毁或者迫降,这条航线,也正是“死亡航线”——“驼峰航线”的一部分。
 
  当时的凉山彝区仍是奴隶社会,封闭、落后,大多数人从未见过飞机,美国军机坠落时,以为是巨型老鹰。已故四川省政协委员岭光电(彝族名:纽纽慕理)曾在《美机坠毁黑马溪》一文中记录了1944年农历7月美军一架飞机坠毁在黑马溪(现甘洛县黑马娃姑洛村三组)的故事。据其记载,飞机坠毁时,几名机组人员跳伞逃离,有的降落在地上,有的被挂在树枝上,当地彝人在惊吓之余跑去观看,见他们都是些黄发碧眼的人,说的话也听不懂,既不像汉人,又不像彝人,误认为是神仙下凡,叩首祈求保佑平安。
 
  据邓海春介绍,当年在甘洛一所学校担任老师的刘世才老人回忆,当时彝族群众就曾被盘旋在头顶的飞机吓到,以为是来叼取牛羊的老鹰,急忙赶着牛羊四散而逃。
 
  工作组在走访中,搜集到大量美军飞机残骸,一些被当地彝族群众制成锅盖、刀具、尺子等,还有一些仍散落在田间,现在,博物馆仍在继续征集这些遗留下的历史见证物。
 
eQ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军救援队向彝族老乡赠送礼物表示感谢
 
彝族群众倾力营救 美军画漫画记录友谊
 
  虽然不认识飞机,也不认识这些跟自己长得不一样的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但彝族群众仍倾力营救了流落在凉山的美国军人,还将他们奉为座上宾热情款待,美国军人和彝族群众结下了友谊,留下了不少珍贵的合照。
 
  时任宁西特区(现普格县)县级区长的李仕安,是雷波县彝族人,在外地念过军校,受过良好教育,还曾组织发起了“凉山彝民抗日先锋队”。据他回忆,飞机坠毁后,美军专门派出搜救队前往凉山搜救,因他精通彝汉双语且了解凉山地形,专程派他协助搜救队前往坠毁地点进行搜救。
 
  据他的口述实录记载,当时因为凉山山区地势险峻且社会情况复杂,难以直接从西昌抵达雷波,为此,搜救队先从西昌飞抵印度,再从印度转到昆明,最后通过金沙江到达雷波境内的飞机失事点。待搜救队翻山越岭抵达飞机失事地点时,却只看到一片黑乎乎的飞机残骸,不见人影。在搜救人员不知所措的时候,遇到了当地土司安登文,安登文告知搜救队,除了不幸牺牲的1名美军,其余10人全部被当地彝人救出。
 
  而一位美军B-29机组成员,还曾根据回忆画出四幅漫画,讲述他因飞机坠毁被迫跳伞后,被彝族群众营救的故事。在他的画中,老乡们披着擦尔瓦裹着头巾,用自制的担架将他救出,热心地照顾他直到康复,在离别时,双方拉着手依依不舍。
 
  据邓海春介绍,岭光电记载的那架坠毁在黑马溪的飞机的副驾驶员司徒瓦(英文名:Stover),被营救后并护送到汉源,2010年图片展首次展出后,他通过网络观看到展览,还专程发函,感谢凉山人民依然记得这段尘封历史,并希望能寻找到当时帮助他的彝族老乡。
 
eQ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美军救援队为彝族老乡们诊断。图片由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提供
 
大量黑白宝贵照片展示当年凉山风情
 
  在“鹰落凉山”图片展中,展出大量当时美军和救援队在凉山拍摄的照片,有彝族少年帮助美军过河的,有美军为彝族群众看病的。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部电影叫《天菩萨》,讲述一个因飞机坠毁流落凉山的美国大兵,被彝族群众强卖成奴隶的故事。”邓海春说,事实上,经过工作组走访,并未发现这样的故事,流落在凉山的美军都受到了很好的营救和保护。
 
  邓海春介绍,在他们搜集的另一幅图片中,展示了当时美军携带的“血幅”,一般被缝制在衣服后背,上面写着“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虽然很多彝族人不认识外国人,语言也不通,但部分认识汉字的彝族群众,看到这样的字样,都知道他们是来帮助中国人的,给予了他们礼待。
 
  在工作组搜集到的资料图片中,有很多是美军拍摄的当时凉山的人文风情以及他们与彝族老乡们的合照。在美军搜救队拍摄的一张照片中,是在岭光电创办的私立学校里,老师刘世才正在弹奏风琴,这台风琴是岭光电从成都要来的。“这些照片也很好地展现了当年的凉山,虽然封闭、落后,但依然有很多让人想不到的趣事。”邓海春告诉记者,这是一段宝贵的历史,凉山应该留下更多的记忆。(记者 吴梦琳)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