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焦点.观察

闪耀在扶贫路上的警徽

作者:胡宗敏  发布时间:2019-11-07 原出处:凉山日报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未标题-12.jpg8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瞿发清上门为村民服务。8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5年7月,时任木里县公安局东朗派出所教导员的瞿发清,被派驻到木里县麦日乡格伊村担任第一书记。自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情怀,也深知农民的不易。8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带领当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成为了瞿发清内心深处沉甸甸的期盼,也化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他组织发展特色养殖业,加快供排水、供电、道路、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格伊村的面貌一天天发生着改变。8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感恩教育”助推脱贫攻坚8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格伊村地处麦日乡最南端,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离木里县城约237公里,有3个村民小组132户760人,村民年收入人均不到2000元。8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瞿发清与村“两委”一班人,积极主动找寻脱贫致富良策,以“感恩教育”助推“农民夜校”,让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党的惠民政策,第一时间将党的亲切关怀送到群众心坎里。通过“感恩教育”,不断激发了贫困群众自身发展动力,贫困群众“等、靠、要”现象大为减少。8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法制扶贫”护航脱贫攻坚8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任第一书记以来,瞿发清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会了本地藏语(呷咪)方言。针对当地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瞿发清结合公安主业,借“农民夜校”平台,采用藏语方言讲解村民们最为关心的法制问题;结合木里本土发生的典型案例,不断提高村民法治意识。8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进一步熟悉了解乡情村情,瞿发清平均每天要徒步行走20至30公里山路,经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走到哪里就工作在哪里,实现了对格伊村帮扶户走访率100%的目标。并通过走访,为群众解决困难83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6起,化解群体性矛盾纠纷苗头2起。为帮扶户上门办证700余人次,送证上门500余次,提供法律咨询200余次。8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5年以来,麦日乡未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作为一名帮扶干部,瞿发清把藏区群众当亲人,赢得了藏区群众的肯定,为格伊村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8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精准扶贫”打赢攻坚战8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精准扶贫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作为一名党员,一名人民警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瞿发清做到“有激情、在状态、敢担当、善作为”。8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多方面协调资金,瞿发清与乡党委和村两委共同规划、统一标准,推动了投入资金45万元,占地约1200平米,具有木里藏区特色的文化室、民俗文化坝子建设,集多功能为一体的村级便民服务活动场所,基本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完成格伊村村级硬化路17.9公里建设,已投入使用;安装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丰富了全村群众的文化生活。8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创新发展模式,壮大集体经济。2016年,瞿发清协调县公安局帮扶资金,为格伊村购买11套松茸烤箱,以支部为单位,通过每个烤箱每月500元的价格出租收益发展集体经济。采用“公司+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成立麦日乡格伊村藏香猪养殖基地,养殖藏香猪100头。8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的格伊村,发生着基础设施大改善、群众生活大改善、精神面貌大改善的转变,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8q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