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纪事

鲁且|一个人的文化行动 存留无字的彝族史实

作者:王珍 发布时间:2019-11-16 原出处:中国民族报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未标题-6.jpg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温浩东,一位帅气的“85后”,也是彝族传统服饰的收藏者。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经15年,他收集了数百套(件)彝族传统服饰,这些珍贵的服饰资料大多是自清至民国百年间的传统服饰,涵盖了彝族服饰的“六大类型”和各主要彝族支系的服饰。他用十多年的青春和积蓄,为彝族传统文化保留了珍贵的“火种”。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7.jpg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国云南麻栗坡女服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8.jpg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国云南禄劝女服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9.jpg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国四川凉山女服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著名彝族诗人、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说,一个年轻人,为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做了如此大量的搜集、整理研究工作,“不仅仅对彝族,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文化基因库的保存和传承,都有巨大意义。”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8岁邂逅彝族服饰,为之倾倒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温浩东的彝族名字叫鲁且,虽是生长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人后代,但作为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温浩东坦言,在他18岁以前,他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太多的留意。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2年彝族火把节期间,作为美术特长生,温浩东在油画老师的带领下到彝乡写生。这是一次颠覆美术观念的旅行,他在课堂上所接受的“注重色彩和谐”的美术教育,在彝乡的绚丽色彩中被彻底动摇了。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0.jpg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国云南玉溪背带(局部)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服饰上,各种对比色放在一起,却没有丝毫的不和谐。制出这些服饰的彝族女人,甚至没有上过学、,没有接受过任何色彩配色的培训,就是按照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方法,凭着对天、地、自然、万物的理解感悟,用最淳朴、自然的方式表现出来。”温浩东说。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个发现让温浩东很震惊。采风时间短,他决定购买一套带回家做色彩运用的研究。这就是他第一套藏品的由来。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1.jpg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国云南玉溪背带(局部)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回来后,温浩东对这套服饰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发现了彝族服饰不仅配色大胆和谐,纹样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工艺精美的织绣、对比强烈的色彩、复杂流畅的纹样、复杂多样的款式,见证了彝族人的岁月变迁。衣饰中的飞禽走兽、日月星辰都来自于彝人劳作的自然和族人守护的家园,与彝族的社会历史、民族信仰、节日庆典、婚丧嫁娶密不可分。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此,温浩东打开了一扇奇妙的彝族文化大门,踏上了收藏彝族服饰的艰辛之路,一路走来15年,至今停不下来。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2.jpg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代云南弥勒贯头衣(局部)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时间赛跑的收藏之路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高考之后,温浩东被录取入到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民间美术专业学习。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专业的关系,他有大量时间在民族地区采风、写生,足迹遍布了彝族聚居的村村寨寨。那些年,他记不清自己穿坏了多少双鞋子,多少次被村子的大狗追赶,多少次和彝族老人把酒言欢……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3.jpg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代云南武定女服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遇到心仪的彝族服饰,他就会想方设法买下来。“那时候,衣服也不贵,几十块、几百块就能买一件。村寨里的人都很朴实,看到我喜欢,也不要高价。”温浩东说。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7年,大学毕业后,一心想要进博物馆研究彝族服饰的温浩东,在由于种种因素下,进入了一个与民族文化完全不相关的行业。在工作之余,收藏彝族服饰成为了他的精神支柱。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5.jpg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代云南武定女服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没有足够多的时间下乡泡着,温浩东就从专业的“文物贩子”手中购买。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2007年至2013年,温浩东几乎每年都有两次去贵州凯里“淘宝”。凯里是大西南地区较早对外开放的地方,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人收集民族手工艺品,在这里买卖交易,近年来凯里逐步形成了为亚洲最大规模的民族文物交易集散地。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为到凯里来购买民族绣品、服饰的大多是外国人,因此,温浩东受到的也是“国际友人”的待遇——一套衣服动辄要价10万、20万元。靠工资收入来搞收藏的温浩东,花光了自己的工资不说,实在没钱了,只能请父母动用积蓄帮忙,还两次向银行贷款。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6.jpg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国四川凉山武士服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5年的浸润,温浩东已经能清楚地听到“老衣饰”的呼吸。这些服饰就像是一部彝族的无字史诗,告诉他一段段历史和一个个故事:从一件战袍中能看见彝族男子的血性威武和气宇轩昂;从一件奢华礼服中能看见土司家的兴衰和鲜为人知的血泪;从一件嫁衣中能看见母亲怀着祝福和依依不舍的复杂感情,坐在火塘边飞针走线,甚至还可以听到催人泪下的阿嫫尼惹……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7.jpg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代四川凉山男官服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温浩东的藏品越来越多,很多对彝族文化感兴趣的朋友闻讯前来参观。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彝族服饰的万千气象,温浩东也多次举办收藏展。 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0年彝族火把节之际,温浩东在四川西昌火把广场举办了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展。在这里,他遇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当得知当时展出的“老衣饰”都是温浩东一个人举数年之力从川、滇、黔三省彝区一件件搜集并珍藏起来的宝贝时,巴莫曲布嫫对他“一个人的文化行动”,表示了由衷的赞叹。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8.jpg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代四川凉山男战服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办展览是一项成本很高的展示方式,受众有限不说,服饰在运输、展示的过程中受到的磨损也很大。为了能最大化地展示收藏成果,让更多人便捷地接触到彝族服饰文化,他把所有的藏品从平面、立体、细节等不同角度拍成照片,详细标明尺寸、属地、年代、款式、纹样、工艺、穿着搭配等文字介绍,形成了一个“中国彝族传统服饰图典”,以图说话,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彝族服饰文化风采。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9.jpg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代云南弥勒女袍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用心灵去发掘手工文化特质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于这些藏品图典的价值,巴莫曲布嫫写道:“随着传统社会的急速转型,各地彝人的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一些宝贵的手工文化因子正在消失。因此,通过脚踏实地的行走去山野乡间搜集和收藏留存在民间的手工成果,再用相机的镜头语言去记录、保存和阐释,不仅意味着在用脚步、用眼睛去建立一种系统化的实物—视觉叙事,而且也意味着在用心灵去发掘手工文化特质、感知民众身体实践以及探索人类文明的学术实践过程。”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20.jpg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中国民族报 王珍  图/华服志平台gf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