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人物 Yi People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彝人纪事

两位彝族表演者33年后再相聚 仍然很“文艺”

作者:潘媛媛 发布时间:2015-04-09 原出处:三江都市报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一位彝族小男孩,身着彝族服装,站在舞台上,正唱着歌。而在男孩旁边,还站着一位彝族小伙子,也身着彝族服装,正拉着手风琴,在为小男孩伴奏……
 
  这是邓洪秀1982年在乐山市川剧团拍下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男孩叫阿于旭东,当年9岁,小伙子叫阿彭山尔,当年20岁,他们来自马边彝族自治县。时隔33年,邓洪秀经过多方打听,再次联系到两位,日前,三人相约乐山广场,再次合影……
 
  当年的小百灵 嘹亮歌声震撼观众
 
  1982年,马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的一位林姓的馆长,在走访过程中巧遇阿于旭东。当时,小阿于在山间打闹,嘹亮的一嗓子喊叫,让林馆长记忆深刻。“就是他了!”林馆长对小阿于的妈妈说,乐山地区正在搞地区群众文艺活动,希望小阿于能代表马边去表演节目。
Y7v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县苏坝公社文化站的男童独唱演员,7岁的彝族儿童阿于旭东用彝语演唱《凉山风光好》,伴奏阿培山尔(彝族)。邓洪秀摄于1982年3月26日
 
  小阿于的妈妈是苏坝乡里一所村小的老师,酷爱唱歌,当即答应下来。不久,小阿于就随林馆长来到地区比赛。
 
  跟着林馆长到城里比赛的小阿于既开心好奇。站在台上的小阿于一开口就技压群芳,他用彝语演唱《凉山好风光》,嘹亮的嗓音一下就惊艳了台下的听众们。他记得台下有闪光灯在闪,他却越唱得起劲,当他唱完,全场掌声雷动。
 
  之后小阿于也经常参加县里、地区上的活动,1988年,乐山小百灵歌唱比赛,他拿下了初中组的一等奖。
 
  “那时候,学校里课间休息都放的是我唱的歌哦!”人到中年的阿于旭东,现在峨边彝族自治县商务局工作。回忆起童年时光,全都和唱歌有关,直到现在,他回到老家,他的爸爸弹琴,妈妈和他们兄弟姊妹六人合唱,那是他觉得一家人在一起最快乐的时光。
 
  从雪山到首都 藏着青涩又甜蜜的回忆
 
  照片上的这场演出,对于在一旁伴奏的阿彭山尔来说,只是一个工作,没有太多像阿于旭东那样的感受。对于眼前的这张照片,他既开心又意外。当年为他拍摄照片的邓洪秀再找到他,他更是非常惊喜!
 
  1981年,他从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器乐班毕业后,进入马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工作。此后,他经常到地区上来学习交流、汇报表演。
 
  对于1982年的这场演出,他记忆不多,对于照片前后的故事,那些记忆就像流水一般涌来。
 
  阿彭山尔的老家,在马边沙腔乡。15岁以前,他和彝族山中普通的孩子没有区别,就在那年大雪纷飞的时候,偶然间听说中央民族学院的一位老师,要选有才华的彝族孩子到北京去学习器乐。为了求学,他在漫天雪地里徒步37公里,雪很大,天很冷,他一步一个深深脚印,一刻不想停下,他想要读书,想要去首都!
 
  到达县城,他见到了中央民族学院的老师。或许是他的才华,或许是他在老师面前表露出渴望读书的执着,或许是他还未扑打干净的一身雪花,在三位面试的孩子中,他赢得了这次机会。经过四年的学习,他回到了马边,在当地文化馆工作。
 
  除了经常演出,他还与同伴创作了一首名为《月琴为什么会唱歌》的歌曲,1983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征歌三等奖。
 
  2011年,他的儿子来到乐山城区嘉定坊,发现一张老照片,觉得很像自己的父亲,就拍了下来。拿回家一看,阿彭山尔太吃惊了,确实是自己。他赶紧来到嘉定坊,想拍下这张照片作纪念,可惜工作人员不允许。
 
33年后的阿培山尔(左)和阿于旭东
 
  “我自己拍自己都不允许?”当时,阿彭山尔有些沮丧,以为这张照片就只能在展出老照片时才能看看,谁想,照片的拍摄者给了他惊喜。
 
  邓洪秀辗转找到阿于旭东和阿彭山尔,提议再拍摄一组“穿越照片”。三人相约到乐山广场拍照,因为这里有两座彝族雕塑,非常有纪念意义,大家一拍即合。日前,33年未见到的“老朋友”,再次像当年一样,出现在了镜头里。
 
  一会拍照,一会接受记者采访,阿于旭东和大家说说笑笑,开心得不得了,而阿彭山尔眼里泛起了泪花……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