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Litera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

此心归那山——彝族作家英布草心的长篇小说《归山图》阅读札记

作者:​白晓霞 发布时间:2022-10-30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8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老一代作家的小说作品中大多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意识,充满爱国主义色彩,中青年作家从古老的土地和丰富的文化事项出发,有着比较明显的史诗意识和家国情怀。8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水依旧,时代在变,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作家对生活不一样的认知,与生活幸福指数齐头并进的,是作家对写作技巧的饶有兴味的顽强探索,应该说,这是民族地区物质与科技发展在文学方面的生动体现,是值得研究的文艺现象。80后彝族作家英布草心(熊理博)就正在试图用一种新的方法阐释祖先们创造的丰富文化,尝试用新颖的方式讲述今天的中国边地故事。8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民间文化的奇特处理

英布草心出生在充满神奇文化色彩的西南边地,山水浩渺,人情温婉,从小就受到毕摩文化影响的英布草心,在选择用精美的汉语描述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时,产生了一种比较奇特的叙事效果。通读英布草心长篇小说《归山图》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家试图对彝族文化的古老面貌进行一种现代的表达。显然,英布草心小说中的民间叙事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对民间文化进行的重构与模塑,作家具备这样的特殊文化身份:用汉文写作的彝族作家与出生于毕摩世家的彝族青年的双重身份。因此,我们便在作品中看到了一种奇特的文化拼接状态,一种身份驱使作家向现代文化图景不断抵达,另一种身份又以一种天然的力量将作家拉回到充满怀旧色彩的古老传统之中。这种矛盾的书写状态常常撕扯着作家,于是,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被选择,在亦真亦幻的表述中,小说的字里行间出现了某种奇妙的意蕴。这意蕴的构建折射着作家创作的主体意识,也许是作家在特意表达什么,但也有可能是作家在有意遮蔽什么。8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毕摩世家的生活经历,作家对民间文化的丰富外表是认同的,认为它们是值得传承的文化事项,但是,作为80后的年轻作家,他的文艺观又促使他试图用一种新的方式完成对民间文化内在自足性的新阐释。正是基于这种思维方式,一方面,在作品的结构上表现出了明显的民间思维,如“三兄弟”“九十九条大河”“九十九座大山”“九十九个少女”等可以称之为民间文学“母题”的叙事单元在作品中非常多见,都是民间传说故事中常用的结构。客观地讲,这是作家深受彝族毕摩文化影响的结果,是与生俱来的文化储备。同时也可能隐在地表达了作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出发的文化传承意识,因为,毕摩文化在彝族文化中地位特殊,正如巴莫曲布嫫在《活着的经典:凉山彝族毕摩文献的独特文化价值》中所说:“毕摩在彝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从古到今,彝族民众都视毕摩为‘智者’和‘知识最丰富’的人。彝谚有曰:‘头人的知识上百,兹莫的知识上千,毕摩的知识无数计。 ’古代彝族文化遗产,除民间口传以外,大量地保存在毕摩的彝文典籍中。” 但是,另一方面,80后作家的理论自觉意识或者说理论直觉意识又使得英布草心在努力超越老一代作家对民间文化的传统的或者说现实主义的处理方式,试图用一种他所能理解和达到的新的现代性眼光去分析与表达民间文化文化。所以,他选择了用跳跃的、不连续的叙事方式去讲新奇甚至怪诞的故事,这种方式有时候甚至带给我们晦涩难懂的观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必须不时的在章节之间来回翻阅,才能保证对人物关系和事件顺序的清晰理解。但作家的理论探索意图与行为还是值得肯定的,也表现出了熟悉民间文化的少数民族年轻作家试图呈现新锐风格的理论创作意愿。8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传统文化中“善德”的认同

年轻的作家英布草心有着构建宏大文学王国的愿望与决心,他也已经出版了被称之为“彝族三部曲”的小说《玛庵梦》《虚野》《神光》,大多在神秘主义的氛围中努力展演着人性之善。而《归山图》更是用了一种非常轻盈诗性的手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善德”进行了表达和认同。在先锋性很强的叙事氛围中,长篇小说《归山图》为我们打开了一卷“没有文字的经书”,表面的神奇跳跃甚至光怪陆离并没有遮挡小说对“善德”的核心追求。小说塑造了中国西南边地环境中智慧的毕摩、慈祥的老人、神勇的青年、艳丽的姑娘……作者试图让这些集爱与美于一身的边地人物在现代性的语境中全文翻译彝族地区代代相传的“没有文字的经书”,作者愿意为之代言的主观愿望在字里行间灼灼行走,这愿望的最大价值是对中国大地上善良人性的永恒守望:“兹兹格则是一道善良的山岗”,从文本的人物形象和细节去看,这“善良”有着多元丰富的含义:人类的互爱;人类对大自然的爱;人类对知识的热爱;人类对劳动的热爱等等。这种对善德的分析式描写体现了作家对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发掘,更体现了作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域中对小说道德意蕴的提升,这种向善的价值追求值得首肯,是文学永恒不变的重要价值之一。8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两性文化的节制叙事

《归山图》中的女性形象较丰富,情事描写便也较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作家用比较节制的叙事方式对两性文化进行了认真处理,含蓄而稳健,形成了一种内敛之美。所以,作品中那些享受恋爱甜蜜、婚姻幸福甚至那些品尝失恋之苦的人们,都隐忍而自省,快乐时不张扬,失意时不绝望,有一种理性之美,很多时候,这种审美选择来自于对所有生命的真切热爱,来自于对两性相合而产生的蓬蓬勃勃的生命力的尊重与礼赞:“一个毕摩加一座山寨,再加九十九座大山的传说。也许,谁听到都会说,那里有最肥沃的土地,那里有最可人的女子和最神秘的男人。”当然,这种节制叙事的美学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一部以叙述民间生活旧文化或者说原始文化的作品褪去了几分本应该具有的非理性色彩,而带上了几分现代的理性色彩,这其实是作家“我注六经”的表现,是作家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80后作家的年龄、阅历、文艺观的朴素直接的体现。在以后的写作中,这方面的话题与审美选择如果能够得到精研与升华,应该会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碰撞出更为灿烂的文字火花。8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总而言之,《归山图》是作家英布草心的心中山水图,登山临水,快意文字,已经展现了旖旎风光。但是,日月常在,学无止境,那山那水值得继续看继续写,此心归那山,作家在辛勤跋涉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8j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作者简介:白晓霞,女,甘肃天祝人,文学博士,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教授,2020年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签约理论评论家。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民俗学。
文稿编审:阿索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