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Litera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歌赞记者:使命在四头山演绎

作者:文/杨学诗 视频/普俊峰 发布时间:2023-11-04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4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是弥勒电视台3位记者在红河州革命遗址——诺糯四头山废寝忘食工作的真实故事。
4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诺糯四头山,是位于滇南弥勒西山阿细人山寨诺糯村村西的一座扁形的大山,因其顶端一排地隆起着4个乳白色的山峰而得名。1948年3月初,“为配合正面战场,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我党高级将领朱家璧将军按照中共云南省工委的指示,在诺糯四头山一带,召集300余人进行整训,至中旬时,组建起了第一支云南人民武装的主力部队——“一支人民的军队”。这支队伍,1948年6月,发展到1500多人,7月1日在文山富宁县理达镇,打出了“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第一纵队”的旗号。1949年1月,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与广西左右江地区、黔西南等地区的游击队,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纵队,钳制了国民党近20万人的兵力,最后配合进举华南、西南的野战军部队,解放了滇桂黔三省,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树了历史功勋。4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itoushan54.jpg4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然而,诺糯四头山,因处在距弥勒城20公里的人迹罕至的僻壤荒野,朱将军在此建军的具体经过,鲜为人知。弥勒电视台记者罗焘焘(女)、孔德云、邱少瑞3位记者,人还年轻,却牢记着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教育的教导:“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以及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因而,在2023年建党节来临之际——6月30日,前往诺糯村,攀爬四头山,探访将军洞穴“卧室”,拍摄革命遗址,采访当事人,追寻红色故事……4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aifang1.jpg4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夏日的太阳,果真厉害,才是上午10点多钟,就像一盆火在燃烧,山上的水冬瓜、水马桑,甚至于硬铮铮的麻栗树,被烤得耷拉下了脑袋。然而,酷热的天气,并没有阻止3位记者在四头山的热情工作,他们忽而拍摄,忽而记写,忽而请教向导……忙得挥汗如雨,不亦乐乎。在高树上啃食叶子的如电话线粗的黑色的樟巢螟虫,受不了烈日的炙烤,纷纷落在地上,落在人的衣裤上,爬过来爬过去地蠕动。可记者们,除了那虫子已经钻进衣裤里而出现强烈的瘙痒感外,一般置之不理…… 4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caifang2.jpg4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年朱将军活动的知情人李文辉,89岁,不会讲汉语,3位记者是汉族,采访他根本就无法直接进行,需诺糯村党支部书记张天福在其间,一句汉语一句彝语地轮流解释,相当费劲费时,而到采访他结束时,时针就已经指向了下午3点50分。有当地乡亲知道他们还没吃中午饭,邀他们去家里吃点东西,可记者们听说下一位要采访的知情人李光明,会汉语,却耳朵很背,跟他说话,要像吵架一样的大声叫喊,就感到采访他依旧费劲费时,担心完不成工作任务,于是决定将这顿中午饭并入晚饭一起吃,而婉言谢绝了当地乡亲的邀请……果真,采访完李光明老人,时间就到了下午5点30分。张天福书记拿起手机,在记者们回弥勒城过路的花口龙潭处一家好一点的餐厅,订了一桌饭。4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itoushan33.jpg4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可两顿并一顿吃的这餐饭,3位记者连酒都没喝一口,匆忙吃些饭菜,说“还有事,你们慢慢吃”,走了。4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第二天,弥勒人的手机,几乎被弥勒电视台的新闻视频《弥勒西山诺糯村红色之旅》《弥勒重大发现!这个山洞不简单!》,和传统教育视频《答案》盖满,于是,成千上万的人已经知道:“诺糯,第一支云南人民武装的主力部队建立的地方!”、“四头山上,75年前朱家璧将军驻扎的山洞‘卧室’,已经找到:此洞洞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中有层!”4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来,罗焘焘、孔德云、邱少瑞3位记者,头晚两顿饭并一顿吃,也没推杯换盏,好好享用,是忙于去整理他们采访的素材,挑灯夜战地赶制这些视频……4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战争硝烟,早已散尽,但革命遗址和它的红色故事,昭示着历史的厚重、革命的艰辛、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4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向3位记者致敬!4g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撰文:杨学诗;视频制作:普俊峰。杨学诗:彝族,云南省特级教师,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弥勒作家协会顾问,弥勒市第五中学退休教师;普俊峰,彝族,弥勒市国土资源局年轻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