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Litera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普显宏:寻访水河源头

作者:普显宏 发布时间:2023-05-16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昨天是星期六,刚好我休息。第一次随“镇南户外徒步”的群友一起活动,去南华城北的水河野外徒步。不到一年就要退休了,向老年人群靠拢。早8:20,我们15人在龙泉广场边的国税局前集合,迎着春天早晨的第一缕晨曦,过镇南古城、两旗海向北边的群山进发。钻过楚大铁路涵洞,沿新建绕城而过的320国道前行一段路后,就向一个山箐走去。这里应该就是金珠河的上游。
D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1.jpg

出发时徒步队员在镇南古城牌坊下合影

第一站,我们来到小古坝水库,这是我昨晚上在地图上看到的地理位置。依我分析,水河应该就是水库的上游,我们行走的路线应该是沿山脉顺箐走。小古坝水很少,只关了不到三分之一的水。这些年,全球气候变暖,云南旱象严重,到处都是缺水。从南华县公安局退休的一位徒步者告诉我,1998年夏天,长江上游突发百年一遇的洪灾。当时小古坝水库也岌岌可危,他们公安干警前来协助抗洪救灾,可是泄洪道怎么也打不开,眼看洪水就要溢出垮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锈迹斑斑的闸门打开了一个缺口。D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小古坝的上游,两岸是一些渗水的龙潭,长满了杂草,其中还生长着一些高大的桉树。桉树是抽水机,绝对不能栽在这种出水的地方,这是小古坝来水减少的原因。路上我们看到有几个城里人周末开着车来摘棠梨花,但似乎还早了点,枝头只有一些含苞待放的花蕾。往箐里走,植被越来越好,到处都是密林藤蔓和古树。再往里走,就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令人惊奇的是,哗哗流淌的山泉,越往上走水流量越大,清亮洁莹的水让人欢喜不已,有两处还出现了一丈多高的瀑布。可这么多的水,只需几个月时间就能把下游的小古坝水库蓄满,可为何水库里没有多少水呢?他们跟我解释说,这些水都被人用水管接到村里做饮用水去了,根本就没有流进水库里。沿途仔细观察,真还看到了一根树丛中架设的水管。D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2.jpg

队员们在水河源头瓦窑村山顶留影

走了约8公里,我们来到水河源头,这是我今天特意想要寻访的一个地方。我们顺箐走,遇到了很多个岔箐,尽管森林茂密,土壤潮湿,但都没有出水的迹象。我顺着水流找到水源地,根本没想到出水的地方竟然是集中在一个向阳的山坡上。高大的树木,枝干虬曲,少说也有三四百年的树龄,龙树旁还留有人们祭拜的香烛及糖果。这种高大的乔木,我叫不出名字,但我在响水河源头见过,出水的环境似乎也与见性山响水河源头一致,泉水集中在方圆一百平方米范围的石缝里,最大的一处出水口,就在一棵大树的树根下面,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龙水。有人在此砌了一个出水池,搭了一个简易棚子,上面遮了防晒网。冒出的泉水从池口哗哗流出。D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3.jpg

女同胞们在水河源头森林里留影

水河,不是那种每年六七月下雨天汇积溪流而成的季节性河流,而是一年四季从龙眼奔腾流淌的清泉,流量衡定,南华人称之为“龙潭”。在阳春三月,山茶烂漫的时节,见到如此汹涌奔腾的山泉确实让人惊喜不已。难怪乎,水河每天都有人徒步来此取水。D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洁净的泉水可以直接入口,我们每人都喝了个痛快,在这原始森林里休息,享用带去的午餐。饭后是自由活动,女同胞们当然是采花、跳舞和拍照,而我就喜欢到处走走看看。进山的时候,有两个钟头手机都没有信号,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也就没法通过手机发现场图片。我看我们所处的位置已经离山头不远了,就想上到高处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如有手机信号,就往群里发几张拍摄的图片。于是我们三人就沿着一条山路向山顶上走去。走了约五百米,就有了微弱的信号,微信也叮叮咚咚传了进来。再往上爬了三百多米,就到山顶了,看到一所民房,有一男子在房前劳动,就上前询问这里是什么地方?他告诉我:瓦窑村。瓦窑村我昨晚在卫星地图上看过,方圆几里都是绿色植被,显得人烟稀少。我大惊,我们竟然走了这么多的山路,来到了瓦窑村。那人竟然还说他认识我,说是我俩一起开过代表会,我以为他是县政协委员,后来他说不是,说是十多年前了,我在煤矿的时候。原来是2009年我俩参加南华县第二届文代会,在南华县委招待所住同一房间。他原来是搞根雕艺术的,叫普万国。我们到他的家里看了看,屋里到处摆满了根雕的工艺品。D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ad43.jpg

队员在徒步水河源头途中留影

回到山箐,动员大家探索走一条新路。刚才我们问普万国,说顺山顶村民下山的路近一些。于是我们第二次爬上山顶,从大湾子方向绕道回南华城。没想到2月22日云南下的一场大雪,压断了山上的许多树木,把路也堵住了,许多地方行走困难。再是这条路自从通了乡村公路之后,已经有十多年没人走了,茂盛的林木早已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所以下山的路走得十分艰难,手上脸上留下了不少划痕。女同胞上了年纪,走不动山路,休息一会才能走,还因她们平时饭量太少,体力不支所致。D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走出山林,一看是上民村,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来时的路上。回到镇南古城,已是下午5:30,在“一条牛”餐馆聚餐,实行AA制。晚上回到家一查,原来三百多年前,水河在南华文献之祖陈元编纂的康熙《镇南州志》中就有记载:“龙潭,一在州治东十五里多蕨厂,灌溉甚广,祈雨辄应。”这样的“龙潭”,南华地域上还有四个。即雨露力戈龙潭,见性山响水河源头,兔街七村河源头,还有一个叫“皎坂泉”,可能在马街一带。但我对照卫星地图发现,对水河的记载地理位置还是出现了偏差,龙潭在瓦窑村附近,并不在多蕨厂,相隔了两个山梁,约四五里路程。过去的志书,多有这样的差谬,后人照搬却不谌误,就有失严谨了。(2022-03-06.21)DR9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所属专题:

彝族作家普显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