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博萃 博客推荐

当前位置: 首页 > 博萃 > 博库

巴莫姊妹彝学小组

作者:佚名 原出处:彝族人网 发布时间:2010-06-06 点赞+(

博客类型:学术类,杂记
博客地址:http://bamosisters.blog.sohu.com/
博客评价:★★★★★

  巴莫姊妹三人,系四川凉山越西人,彝族,生于凉山,长于凉山。自幼耳濡目染本民族传统文化及风俗民情,深爱本民族文化。在校上学期间,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皆各自专修了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哲学、新闻学、文学等学科,在学术研究上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1991年11月在父亲巴莫尔哈的积极倡议下,姊妹三人在家乡成立了巴莫姊妹彝学小组。小组成立的宗旨是:以繁荣祖国民族文化,振奋彝民族精神,弘扬彝族传统文化,研究彝族妇女问题为宗旨;以探索彝学研究新路,拓展彝学研究领域,充实研究总体构架为己任;通过长期的田野实地调查,在广泛搜集第一手彝族文化素材的基础上,对彝学领域中的文化传承进行归纳、整理,进而从理论上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十多年来的学术实践和专业研究,小组成员已形成了各自的学术特长和学术思想,在专业范围内组织和实施了数次时间较长的田野调查,积累了一定的田野作业经验,完成了一系列的小组或个人的研究计划和课题。

  从1991年小组成立起,大姐巴莫阿依和二姐巴莫曲布嫫两人陆续参加了日本筑波大学历史人类学系与云南社会科学院共同发起的“汉族与周边诸民族的民俗宗教比较研究——纳西族、彝族与日本民俗宗教的比较民俗学考察”;受德国著名汉学家、彝学专家托马斯·海博乐教授的委托,姐妹俩担负了组织中方学者参加第二届国际彝学研讨会的工作;她们还先后参加了法国“利氏学社”主办的“西南中国研究与国际彝学”座谈会,并为巴黎远东学院图书馆鉴定那里收藏的彝文经籍等。2000年1月到3月,曲布嫫作为美国华盛顿大学博克博物馆邀请的专家,前往该馆参加3月1日开幕的“高山图式──中国彝族诺苏文化之传承”专题展览的实施、布展及有关学术活动;5月至7月,她们在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成功地举办了彝族宗教文化展览;11月,她们与另一位在哈佛访学的彝族学者潘蛟博士一同举办了一个“国际彝学工作讨论会”,邀请了美国、德国、法国有关大学的10多位学者和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3位彝族研究生到哈佛进行学术研讨。

  从1992年到1998年,巴莫姊妹彝学小组在凉山腹地进行了“大小凉山彝族民间文化专项田野调查”,搜集到大量彝族民间文化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姊妹合作完成的第一本学术著作是《彝族风俗志》,这部著作后来被列入了《中国民俗文库》。

  乌萨嫫在小组的课题计划中,分担了文化变迁等课题,并协助发展彝族的原创音乐。彝学小组在中国乐坛上推出了中国少数民族第一个原创音乐组合“山鹰”;继之又推出了“黑虎”(“彝人制造”的前身)。此外,巴莫姊妹彝学小组还集成出版了《彝族民间音乐经典》。

Bh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巴莫姊妹小档案:Bh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巴莫阿依(石布嫫):国家民委国际交流司副司长。中国第一位彝族硕士研究生,第一位彝族博士。已出版个人专著《彝族祖灵信仰研究》,译著《田野中的族群关系和民族认同》等,发表论文40余篇,译文10余篇。Bh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巴莫(阿尕)曲布嫫: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主任;巴莫姊妹彝学小组常务理事;世界民俗学者组织(FF)通讯会员。 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鹰灵与诗魂——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研究》,田野图文报告《神图与鬼板——凉山彝族祝咒文学与宗教绘画考察》;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个人诗歌专集《图案的原始》。Bh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巴莫(阿芝)乌萨嫫: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记者、凉山记者站站长。发表新闻报道、通讯、专题采访、研究文章约150余篇;主要代表作有《海洋石油:下世纪中国油田的希望?》、《活着的象形文字》、《彝族历史文化源流》等。她还参与了《北京中华民族园彝寨·民俗建筑总体构思设计方案》。Bh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属专题:

巴莫姊妹彝学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