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艺 Culture and Art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演艺•活动

广南县彝族花倮人 闻笙起舞“秀”彩衣

作者:赵艳娟 发布时间:2016-04-21 原出处: 文山新闻网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花倮人美丽的服饰ZJ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倮人,从遥远的历史走来,慢慢地走进我们的视野。
 
    随着葫芦笙乐曲的响起,妇女们排成排,闻笙起舞,动作简洁明快、粗犷热烈。近日,笔者慕名来到崇山峻岭中的广南县篆角乡大坪行政村石碑坡村,这里珍藏着许多鲜为外人知晓的民族村落和古老文化。村子距县城70多公里,当我们一行走进村,只见彝族花倮人身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花倮人喜欢跳葫芦笙舞,每年农历四月第一个属兔日是花倮人的“荞菜节”。
 
    活动当天,全村男女老少都会自发地聚集在一起跳葫芦笙舞。相传,古时候一场旱灾造成花倮人家颗粒无收,花倮人面临着被饿死的危险。绝望中,寨中一大户人家献出积储多年的苦荞,挽救了大家的生命。为感谢那一堆救命的苦荞,从此,花倮人在荞菜节开展各种祭献和娱乐活动,跳起葫芦笙舞,与汉族的春节一样隆重,沿袭至今。
 
 
跳起芦笙舞ZJ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倮人的葫芦笙舞是一种古老的彝族民间舞蹈,以躯体“S”形前后曲动的典型舞姿而独树一帜,展现着古代滇人葫芦笙舞的遗韵。以其“S”形动作可以证明,在漫长的历史年代,古滇先民跳葫芦笙舞时,是头戴羽冠、手执羽毛、身穿羽衣、屈肢顿足而周旋飞舞。今天石碑坡花倮妇女的头饰和服饰仍保留有一些“羽冠”和“羽衣”的痕迹,饱含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
 
    据当地村民介绍,除“荞菜节”外,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正月十五这几天,花倮人都要跳葫芦笙舞。舞蹈共分七路,每一路都有不同的葫芦笙曲调吹奏,音乐较为丰富。舞蹈的特点是:一拍一次的膝部屈伸来带动腰肢、胸部和下颚部,呈“S”形前后自然曲动,节奏缓慢,动作有一种下垂感。而花倮人服饰以花、黑为主体色调。妇女上身穿较短的无领襟衣,用多种颜色布料裁剪成三角形小块拼合缝制,同时绣有鸟嘴、鸟眼睛、鸟脚等花纹图案。下着裙子为黑色齐脚踝长筒裙,后腰部系上三角形布块和红绒线泡缨制成的飘带,远观似凤凰尾。
 
    然而,当笔者问起这种服饰的设计由来,很少有花倮人能给出确切说法。据了解,有专家分析认为三角形小块的拼合缝制可能与战争中的盔甲有关,而整体的鲜艳色彩则是出于审美需要。现在的花倮人家基本都为家中女性制备有这套服饰。这美丽的衣服不但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花倮人节日中最炫丽的符号。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所属专题:

文山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