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学研究 Yi Study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学研究 > 彝学动态与资讯

多角度挖掘支格阿鲁文化源头,全方位弘扬其精神价值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作者:​看彝乡 发布时间:2022-12-08 原出处:马海吃吉 点赞+(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是彝族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继承了原始神话的浪漫主义因素,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彝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及其演变而成的传说为基础,同时也反映了彝族先民在原始母系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不仅对研究彝族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而且也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
I8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支格阿鲁”是一位彝族英雄神话传说人物,其事迹在彝文古典长诗《勒俄特依》《毕摩经书》中有精彩的描述。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庆等省、市也有很多关于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的书籍。I8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支格阿鲁的英雄人物形象,与汉族神话中的后羿相对应。讲述了彝族神话传说中的创世英雄和射日英雄支格阿鲁寻找母亲、为民除害、弯弓射日、降服雷神等故事。由此形成和发展了支格阿鲁文化,构建了彝族自尊、自强而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I8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沙马打各教授主持会议

由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彝族支格阿鲁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1月26日在西昌学院邛海校区举行。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云南红河学院、西昌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等十多所高校的40多位支格阿鲁及彝族文化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会议形式,以不同的文化角度探讨了彝族英雄神话人物支格阿鲁文化价值和意义所在。I8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与其他民族英雄史诗比较

西昌学院副院长曲木伍各教授对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与其他民族英雄诗史比较研究方面进行探讨。他认为,彝族文化研究中心以支格阿鲁研究为核心,从历史、文化等角度深挖支格阿鲁精神及支格阿鲁文化内涵,已取得丰硕成果。积极推进支格阿鲁研究,弘扬支格阿鲁精神的核心要义,推动不同学科的支格阿鲁文化研究纵深发展,为新时代西南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建设性意义的成果。支格阿鲁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要义是一脉相承的。I8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西昌学院副院长曲木伍各教授发言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民族文学研究》主编、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汤晓青通过线上祝贺第四届全国支格阿鲁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她表示,彝族文学有优质的文化传统和良好的文化形态,口头传统资源丰富,文献整理系统规范,民间文化传承有序,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文学生活丰富多样,已经形成了一支汇聚民间文化传承人、作家、批评家、研究者、出版人、教育工作者、文化部门领导人等组成的多层次文化精英队伍,并在国家教育体系的整体架构中大力发展民族教育,培养本民族知识分子,搭建高规格的学术平台,促进与多民族文学的融合,积极深化与多民族文学研究者之间的交流。I8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西昌学院图书馆馆长何刚教授发言

西昌学院图书馆馆长何刚教授对近年来支格阿鲁学术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地梳理,并再次提出了中国史诗理论体系构建这一主题,回顾了《支格阿鲁》史诗研究历程,并将《支格阿鲁》史诗研究情况进行了分阶段阐述,对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评述,后对英雄史诗《支格阿鲁》的研究提出来新的思考。他认为,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创建是当前中国史诗学面临的最大课题,这对于《支格阿鲁》研究而言更是重中之重,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史诗学,无疑需要真正发挥多民族、多语种、多地域的中华文化多样性的无限魅力和“一体多元”文明结构的胸怀力量。丰富精彩、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中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史诗资源,正是深度参与构建史诗学研究的中国气派的底气所在。他认为,当代学者当拓宽史诗研究思路,打开学术研究视野方法,不囿于围绕文本解读、文化现象、神话史诗、文学阐释等传统研究理路,尽力挖掘彝族英雄史诗与其他民族在文化上的共通性,更多展现史诗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I8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彝族文学的影响

会议学术交流环节中,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支格阿鲁学术”专家洛边木果教授就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众多的彝族史诗群中,英雄史诗《支格阿鲁》是一部杰出史诗巨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价值。按照史诗及英雄文学普遍现象并参照其它史诗来看,这部史诗既有史诗的一般性特征,即内容十分古老、族群集体创作、充满神话色彩、富有神圣性及口传性,更具有其独特性。即支格阿鲁史诗的久远性及创世性,同时具有人物本身的神圣性和真实性等特征。洛边木果教授是彝族支格阿鲁(史诗)研究领域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其研究对拓宽后继青年学者的研究视野具有指导意义。I8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对彝人的生死观进行了深入阐释,并对神话古歌重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认为当下研究之重心在于聚焦彝族古歌,重释文学功能,并通过《支格阿鲁》《指路经》等彝文典籍对其中的文学功能进行阐释,并从这些史诗中领会英雄勇敢救世、重塑人类未来的伟大精神。I8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支格阿鲁专家学者认真倾听会议

传说、典故、故事与遗迹研究

国家民委中国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曲木铁西教授就彝文古籍文献整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以宏阔的视野,论述了彝人生死观视野下如何看待神化古歌的重建功能及其意义,对拓展支格阿鲁史诗、神话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曲木铁西教授肯定了西昌学院在支格阿鲁文献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不仅规范了支格阿鲁的称谓,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支格阿鲁研究队伍,并逐步构建了支格阿鲁文化学的研究体系。支格阿鲁史诗文献是彝族地区社会广为流传、影响很大的一部英雄史诗。曲木铁西认为,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国内所存彝文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但对那些散存于境外和国外的彝文古籍文献尚有待整理。最后,他提出了四点新的研究方法:一是通过文献的重新汇编来进行研究;二是按文本进行语文学或不同视角的研究;三是按专题对文献进行研究;四是按照古籍文献从不同视角进行全方位比较研究。曲木铁西的论述不仅拓宽了支格阿鲁学术研究视野,同时也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源及研究方法。I8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红河学院的龙倮贵教授亦从彝族地区地名与支格阿鲁神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纵向剖析。龙倮贵认为,云南境内(尤其是彝区)的诸多地名大多可从支格阿鲁相关神化故事中找到痕迹。他从古滇国的名称开始入手,对古滇国、纳特、谷窝、滇池、美姑河、阿庐古洞、阿倮斐、支格阿龙崖等地名的来源进行了字源学、语义学、语用学等解读,从而认为这些称呼出现较早,且多与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有关。《支格阿龙》传播和传承过程中,为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支格阿龙文化,宣扬民族精神,留下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和族群文化记忆功能的支格阿龙文化地名,这些地名都赋予了支格阿龙文化的具象和意象,更反映和体现了彝族自命为龙族(龙虎民族)的思想观念,以此起到他们族群认同、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意义和目的。    I8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西昌学院杰觉伊泓博士从故事情节、艺术特色、主题思想等方面对支格阿鲁神话史诗所体现的英雄涵义进行了诠释,他通过文学、语言学和教育的角度仔细品读史诗,并将支格阿鲁故事分为神性、半神性和凡人故事三类,从这些故事中梳理出贯穿始终的扶弱惩恶的英雄形象。I8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本语言学研究

此外,中央民族大学胡素华的《彝族史的语言学及文学研究发凡》以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为例,探索彝文文献的语言学和文学的研究方法,提出“原语言应该是所有研究的根基”,这对支格阿鲁史诗的研究回归原语言文本有启示意义。四川大学李祥林教授提出了将支格阿鲁与彝族火把节的起源进行糅合的大胆尝试,使彝族传统火把节更具有神圣性。西南民族大学马鑫国从翻译批评视角对《支格阿鲁》汉译本进行了中肯的评估和细致的鉴赏,肯定了翻译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对应性。中南民族大学沈晓华以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对彝族史诗《勒俄特依》英译进行考察分析,认为这种英译从属于翻译场域、学术场域、文学场域,形成了合作翻译和深度翻译相结合的学术性英译范本,并提出了支格阿鲁史诗经典化的梯次路径。云南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王志刚教授亦就支格阿鲁故事在彝语中部方言区的异变等话题进行了探讨。贵州六盘水市社会科学院陶波教授亦通过彝文文献提要、总目、集成等资料,梳理了乌蒙山区支格阿鲁的彝文文献传世情况,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归类和分析,并结合乌蒙山区口传支嘎阿鲁故事与彝文文献中的支格阿鲁故事进行了比价分析,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I8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文本研究方面,普梅笑教授就《德培好祭经》与尼苏花腰人的祭龙仪式进行了诠释,认为支格阿鲁并非停留在神话阶段,通过对祭龙仪式的解读,阐明了支格阿鲁在彝人日常生活中的现存状况。I8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王明贵教授从田野考察的角度对支格阿鲁在彝族民间活态传承情况进行了介绍。其研究以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为中心,寻访彝族英雄之王支格阿鲁的活态传承情况,发现作为史诗形式在民间的传承仅限于少数毕摩和民间艺人,且在逐年减少;所传承内容也仅是史诗之部分而非全部,传承之场景仅限于毕摩仪式时所诵经籍,而鲜见民间日常生活。进而,王明贵教授发现,史诗支格阿鲁传承的濒危现象已不可逆转,当下最为有效保护、传承措施是数字化、信息化,并依托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并落实。此外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发社会及彝族本身主动保护和传承。研究具有建设性,不仅为支格阿鲁史诗的研究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方法,更是拓宽彝学研究的未来新视野。I8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影视与经济开发研究

从支格阿鲁故事的开发利用方面,云南大学张佳节通过对支格阿鲁文化的影视开发的优势与意义以及现状分析,提出了支格阿鲁文化影视开发的策略。此外,陈文蓉、卜冠方、罗边伍各等多位学者也从支格阿鲁湖对水西故地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支格阿鲁文化的影视开发策略、支格阿鲁文化在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等,为支格阿鲁文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I8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阿牛木支教授在总结会议

西昌学院彝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阿牛木支教授在总结时强调,从多学科、多视角对支格阿鲁进行研讨和交流,为后续拓展和深入研究,特别是为支格阿鲁文化学的再度兴起奠定了基础。这些多学科、多视角研究方法,必将为中国支格阿鲁史诗学建构提供了借鉴参考价值。I8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老的彝族,还能有多少东西能在时代大潮中存留下来,也许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尽力去为她留存一些有价值的文化,这就是彝 族 人 网的价值所在。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