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彝文古籍《查姆》保护纪实

作者:计思诚 钟楚宇 发布时间:2023-03-17 原出处: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点赞+(

十五周年
从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迄今已有15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会同全国古籍保护单位在古籍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值此15周年之际,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邀请各古籍保护单位对15年来的工作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展现各地古籍保护风采,以期促进古籍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在彝族文化发展进程当中,留下了大量丰富的文字古籍。创世史诗是彝族人民艺术创作的结晶,反映了彝族早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研究古代彝族社会、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重要素材。《查姆》是流传于云南省双柏县大麦地镇、安龙堡乡等彝族地区的彝族民间创世史诗,具有悠久的历史。查姆在彝语中为“大”和“起源”之意,一般意译为“万物的起源”。《查姆》是一部较完整的彝族创世纪史诗,这部史诗展现了彝族先民开天辟地、创世劳动斗争的广阔图景,艺术地赞颂了人类的劳动。此外,史诗还生动记叙了彝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生动地记录了人类由低级向高级、从野蛮到文明的史路历程。关于《查姆》的起源,形成于哪个年代难于考证,但是它经历了口耳相传和代代流传。《查姆》除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外,对于探讨彝族远古的社会、经济、风俗等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查姆由通晓彝文的毕摩(彝族祭司)用彝文记录在书笺上进行传承,其结构庞杂、神话色彩浓厚。2008年6月,云南省双柏县申报的《查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Qc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2021年7月,在双柏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和彝族毕摩的帮助下,志愿者对彝族古籍查姆进行整理、分类和著录工作

image.png

2021年,志愿者在双柏县彝族毕摩的指导下进行彝文古籍普查

2021年7月15日至22日,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开展“2021年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云南行”活动,首次成规模开展了彝文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由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古籍普查员带领高校相关专业研究生志愿者,在彝族毕摩的协助下,对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文化馆收藏的彝文古籍进行了普查登记。此次彝文古籍普查登记在全国古籍普查中尚属首次,根据普查对象特点和古籍保护的要求,参考汉文古籍普查登记项目,制定出适合彝文古籍的普查登记项目,包括序号、分类、题名卷数、责任者、行款、外帙长宽、内页长宽、版式、材质、页数、装帧、卷册状况、成书年代、内容提要、附注等十余项,同时,彝族毕摩志愿者对彝文古籍逐册辨识、翻译,尽可能全面地描述普查对象的体量、成书、形制、保存状况和著述内容等基本信息,从而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普查数据。在云南省图书馆的普查人员、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和当地毕摩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这批古籍的普查工作,普查登记共127部230册。在普查过程中,发现现存的大部分彝文古籍由于原来都分藏于私人手里,保存条件较差,大部分破损严重,属于重度或中度破损,其中有70卷彝文古籍经非专业人员进行了修复,因缺乏科学的修复技术,部分采用胶粘托裱,造成破坏性修复。Qc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书叶除尘、消毒

image.png

彝文古籍《查姆》书叶厚度检测

image.png

彝文古籍《查姆》书叶及补纸的纤维检测

image.png

彝文古籍《查姆》书叶酸碱度检测

2021年10月,为使这批古籍得到有效保护,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遴选双柏县文化馆所藏《查姆》中破损严重的5册,积极争取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支持,向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申报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支持彝文古籍《查姆》修复,经专家评审获得立项。Qc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2年3月,双柏县文化馆积极配合,将待修复的《丧葬经》《彝族九方图》《天地起源传说/皇帝故事》《丧葬查姆故事》《祭祀驱邪经》等5册彝文古籍送到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珍贵彝文古籍《查姆》修复项目正式启动。这5册破损严重的古籍是彝族创世史诗《查姆》的五查,共计165个筒子叶。由于彝文古籍的使用环境和存放环境特点,古籍上多有水渍、油渍、烟熏痕迹,纸质发脆、变形,书芯过度磨损,大量的烟尘颗粒物附着于书叶之上。为提高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此次修复争取了云南省档案馆的全力支持,利用他们购置的多种修复设备,对5册彝文古籍进行消毒、除尘、测酸、测厚、测定纤维等科学检测,然后针对每本书存在的不同问题制定了针对性强的修复方案。就修复方案的可行性,专门邀请杜伟生、潘美娣、杨利群等修复专家召开专家论证会,根据专家们在会上提的意见和建议对修复方案进行修改完善,论证通过后才实施修复,为完善修复档案,对修复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图像、影像记录,并形成了详细的结项报告。邀请杜伟生、潘美娣、杨利群等修复专家召开专家评审会,对5册《查姆》修复成果进行评审,专家对云南省图书馆修复的5册彝文古籍的整体效果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易洇染的《彝族九方图》修复效果很好。Qc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在修复彝文古籍《查姆》的过程中,邀请楚雄彝文研究院的彝文专家施文贵老师参与指导修复

image.png

特邀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潘美娣、杨利群等对《查姆》的修复方案进行论证

image.png

邀请修复专家对彝文古籍《查姆》修复项目进行结项评审

2022年7月3日至15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公益支持,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云南省图书馆承办的“第十三期全国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在云南省图书馆举行。来自云南、四川、甘肃、内蒙、贵州、广西、西藏、宁夏等8个省、区、市的50名学员对22册,539叶彝文古籍《查姆》进行了抢救性修复。Qc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破损彝文古籍《查姆》修复前

image.png

破损彝文古籍《查姆》修复后

image.png

通过精细修复后的彝文古籍《查姆》书叶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展一部副主任陶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苏品红,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马迎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江红,云南省图书馆馆长、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马云川,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云南传习所导师杨利群等专家、领导参加了结班仪式。结班仪式上,熊远明馆长表示,2021年,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公益合作开展古籍保护活化利用项目,正式启动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以三方各自行业优势为依托,共同促进古籍保护研究利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期培训班是公益基金与公藏单位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也为后续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Qc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第十三期全国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学员作品展与结班座谈会

image.png

在“全国第十三期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上,云南传习所导师杨利群指导学员修复彝文古籍《查姆》

image.png

学员们对彝文古籍《查姆》进行修复

两次针对彝文珍贵古籍《查姆》的修复工作,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下,抢救修复了濒临损毁的珍贵彝文古籍,丰富了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法,为后续开展《查姆》其他部分的修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协同民族学、历史学、文献学、版本学等学科进行《查姆》整体研究提供了文字实录。通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古籍进行修整与复原,从而延长古籍的使用寿命,发挥和传承古籍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为相关文化、艺术、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科研线索,让更多的人对《查姆》的历史文化内涵、民族文化内涵进行研究,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Qcr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作者: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 计思诚 钟楚宇。
原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文字来源:双柏县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转自公开互联网平台,并经彝族人网排版发布,旨在公益宣传彝族文化和彝区发展。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完全赞同或者证明其信息真实性。文章版权归属作者和原媒体,如著作权人不愿意在本网发表或文章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或修改。特此向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和感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