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云南彝族民间舞蹈的分类及其特点

作者:杨绍冲 发布时间:2020-09-15 原出处:《卷宗>2017年30期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摘要】云南彝族历史悠久,它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众、分布最为广阔、支系最多、民族民间歌舞最为丰富的一个少数民族。云南大部分彝族同胞多聚居于乌蒙山、哀牢山、小凉山、无量山、罗坪山等丛山峻岭山区、半山区和高寒山区。由于历史的原因,直到解放前夕,彝族地区同时分别存在着原始社会制度残余、完整的奴隶占有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以至官僚资本主义的多种社会形态。这种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彝族历史发展特点和立体型的居住自然环境导致云南彝族传统民间舞蹈一方面是种类、套路奇多,另一方面彝族舞蹈的发展又受不同社会形态、地理风貌、社会生产力等的制约,同时具有从古老原始至已成民族歌舞戏剧等多种形态的特殊民族舞蹈文化现象。
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彝族舞蹈;分类;特点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pkk.jpg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 彝族舞蹈的分类及其特点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跳弦》:舞者双手拿着“烟盒”一边弹着边舞着,因此也被称为《烟盒舞》。《烟盒舞》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州的各个县彝族支系尼苏人居住地区。该舞蹈分为“正弦”和“杂弦”两类。 “正弦”是双人自娱性舞蹈与表演性舞蹈为一体,优美轻盈的舞姿、活泼而具有风趣。而“杂弦”则是在“正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是一种表现人物、具有故事情节的歌舞小品。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跳三弦》:俗称《大三弦》和《跳月》,是云南省中部地区彝族支系撒尼人喜愛的自娱性舞蹈。主要分布于云南石林县、丘北县,在大中小三弦和不同音调的竹笛伴奏下的《跳三弦》,是彝族“火把节”中不可缺少的舞蹈。也是撒尼人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而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罗作》:又称《乐作》流行于红河,故又称为“江外”彝族舞蹈。彝语称“裁比”,意思是一对一对的舞动。乐作舞的动作颇似蜻蜓飞舞,因此还有叫做“蜻蜓舞”的。这是传统的自娱性集体舞,男子可以从年少一直跳到年老,妇女在做母亲以后就不能再跳。“乐作”是男女青年们主要娱乐活动之一,因此什么时候都可以跳;在彝族传统的节目,如农历十二月三十日过大年、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往往要跳好几天;在婚礼、丧葬和祭祀活动时也一定要跳。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打歌》又叫“打跳” 彝族称“古蔗”,是一种自娱性舞蹈,也是彝族人民最喜爱最普及的群众性舞蹈, 各地区“打跳”的风格有异,在称谓上也有差别,又叫“打歌”、“跳歌”、“叠脚舞”、 “叠左脚”、“左脚舞”、“三跺脚”、“芦笙舞”、“阿垂乐”等等。流行于云南省西部与四川省凉山交界地区、云南省西南部的彝族和相邻的其他少数民族之中。自娱性舞蹈《打歌》与汉族古代的《踏歌》极为近似。现存于云南省巍山县巍宝山文昌阁,绘制于清代乾隆时的《踏歌图》便记录了当地的舞态。每当节日和喜庆之时,人们挽手围圈,载歌载舞或随乐而舞,舞蹈始终以下肢动作为主。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花鼓舞》——彝语称“热波比”,该舞蹈的表演者都是男子。它流传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山区的双柏县一带,是一种表演性、祭祀性的舞蹈,通常由村子里的花鼓班子来表演。在双柏县,每逢年节和办丧事时,就请花鼓班子来跳。俗话说,人在世上活着高高兴兴,死后也要高高兴兴,因此办丧事时要跳花鼓,相反办喜事时是不能跳的。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铜鼓舞》:史称为“妻丽”。是云南东部彝族人民喜爱的古老的传统民间舞蹈。该舞蹈是载歌载舞的群众性自娱舞蹈,男女老少均可参加,不限人数。它主要流传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因为跳“妻丽”时,击铜鼓为伴奏,所以叫铜鼓舞。彝族每年的“打公节”,即农历六月十五的这一天,彝族人民就跳“妻丽”。舞蹈的风格和律动别具一格。它以胸、腰及胯部的大幅度扭摆为基调,舞风清新、纯朴。步伐不复杂,基本是一步一并脚,向前进或横走,膝部随扭摆而屈伸。有时拉手,有时左、右手交替上下甩动。男子左手抱铜鼓,右手敲击,脚步男女相同。舞蹈时歌唱,到高潮时呼叫,情绪激越。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 云南彝族民间舞蹈的起源功能目的及其分类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宗教祭祀舞蹈: 云南彝族信仰的主要有原始宗教(巫术)、道教、佛教等。十九世纪末叶,天主教、基督教先后传入彝区,但信仰者甚少。彝族的原始崇拜主要有:祖先崇拜、英雄祟拜、土主崇拜、虎崇拜、树祟拜、龙崇拜、葫芦崇拜、竹崇拜、马樱花崇拜、火崇拜、太阳祟拜、山神崇拜等十余种。彝族群众举行各种宗教祭祀活动、民族节庆、婚丧嫁娶和生儿育女、耕种收割、建房迁居都少不了要表演与之相关并具有某些崇拜内容或寓意的宗教歌舞。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仪礼舞蹈: 热情好客的彝族人民,以礼敬宾的礼仪饮宴歌舞习俗源远流长。早在南诏时期即有各种宫廷宴乐礼制和专门用以礼仪活动的十余种歌舞。而今,在滇西多数彝民聚居区还广布着较为完整的“捧盘舞”、“跳菜”之类专用于待客敬宾的传统歌舞。其它彝区也流传着“酒礼舞”和一些同类传统节目。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自娱自乐舞蹈:各民族都有各自的自娱性民间舞蹈形式,它们千姿白态,美不胜收。这是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创造的璀璨辉煌的舞蹈文化,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轻松自如的娱乐性,十分自由,情绪热烈,不限人数,不拘场地;舞蹈的动作简便、易学,而且在统一的节奏中,舞蹈者可以即兴发挥。云南彝族的打歌、烟盒舞、跳三弦、乐作舞等集体舞蹈就是娱乐舞蹈。这些舞蹈是一般是节庆时跳的,大都围着在屋外的场地上进行,参与性和随意性都很强,是一种彝族群众社交的主要方式之一。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 继承与发展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当前世界上许多民族民间的风俗传统文化正在经受外来文化和现代社会发展的而变化,所以很多部门都在采取很多措施来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云南彝族民间舞蹈也将面临着怎样继承和发展的问题。现在我们继承和发展彝族舞蹈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1)加强彝族舞蹈教学能力,培养彝族舞蹈新新人才。学习彝族舞蹈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舞蹈人才,特别是培养彝族本民族的青年舞蹈者。(2)抓紧建立彝族舞蹈体系,整理彝族舞蹈语汇。彝族舞蹈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非常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彝族舞蹈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舞蹈体系,还没有鲜明的,形成舞蹈界认可的彝族舞蹈语汇,这严重影响了彝族舞蹈的普及与发展。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抓紧时间把门类繁多的、分散的彝族民间舞蹈进一步的进行挖掘、收集、整理、加工并提炼出较完整的、得到认可的彝族舞蹈语汇。(3)创作新的有魄力的彝族舞蹈精品,确立彝族舞蹈的重要地位。一种艺术形式的确定,与这种艺术形式有无代表作有直接的关系。和兄弟民族的舞蹈艺术相比,彝族舞蹈有代表性的作品还不多,被称为经典的彝族舞蹈作品更少。这要求彝族舞蹈工作者要有扎实的舞蹈能力,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彝族舞蹈精品剧目,使彝族舞蹈成为中国舞蹈百花园中一朵艳丽的鲜花。(4)彝族舞蹈的发展,一要适应人民的生活需求,二要合乎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要按照人民群众的喜好和理解、接受的方式去促进彝族舞蹈发展,同时必须要保存原有的舞蹈风格特点及其基本动律体态。吸收、创新既要大胆,又要小心谨慎,否则就有可能脱离原有的基础,不能为本民族的人民所接受。这是舞蹈专业工作者所要坚持的创作原则,也是我们培养舞蹈人才继续发扬舞蹈民族特色的要求。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文献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石裕祖主编:《云南民族舞蹈史》。云南大学出版社。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纪兰蔚、邱久荣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韩萍、郭磊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于平主编:《中国舞蹈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5]聂乾先主编:《云南民族舞蹈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施惟达、段炳昌主编:《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7]郭净、段玉明、杨福泉主编:《云南少数民族概览》.云南人民出版社。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杨绍冲(1984-),男,云南,讲师,舞蹈教学。)6U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