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彝族海菜腔:唱爱憎情怀

作者:云方 发布时间:2006-09-03 原出处:侨报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素以能歌善舞著称的彝族人民,民歌渗透到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他们表达感情,自我教育和娱乐的一种重要形式。7m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云南红河州内石屏、建水一带的尼苏(彝族支系)民歌发展较为成熟,历史渊远流长,形成了四种唱腔:五山腔、四腔、山药腔、海菜腔,统称四大腔。7m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菜腔本义是在“海”上唱的腔,因当地的异龙湖中一种名为“海菜”的水生草本植物而得名。它是彝族人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作的;由青年男女在山野、田间、湖上谈情说爱唱出的山歌发展衍变而来。 其历史久远,自诞生以来,便在以异龙湖为中心方圆百里的农村、城镇广为流传。7m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菜腔的演唱形式独具一格,被誉为民族中的“美声”唱法。它属于一种对唱形式的民歌,有领唱、有帮腔、有问有答。音域宽广,昂扬激越,优美动听、旋律起伏连贯,婉转悠扬,犹如异龙湖水,清澈明亮,声浪如波。7m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家男女自幼听大人唱曲,耳闻目睹,心领神会,万事万物经口即成诗句,是憎是爱,出声直露情怀。无论湖中、山林、田地间,随时皆可唱曲对歌,男女歌声互答,其情融融乐乐,非见高下,不肯停声。7m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明代石屏人袁润曾在军队中供职,后隐居故里,他常进山游玩,听樵夫唱海菜腔,写下五律《礼社渔歌》:7m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礼社渔家乐,风清晚泊舟。 7m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歌怜喉舌巧,出爱水天秋。 7m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乃波纹碎,轻肠月影浮。 7m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鱼羹常一饱,不似把人忧。
7m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清初的石屏文人胡瀛,趁月游异龙湖,当即吟道:“香稻花轻玉露稠,月明渔话满船头。小蛮打桨冥蒙里,海菜腔夹醒睡鸥”。7m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国年间,石屏的彝家妇女走西头到思茅、普洱一带背运东西,一路上唱海菜腔,跳烟盒舞,劳逸结合,以解困乏。民国《石屏县志》四十卷《奕志》中载:“夷人妇至思茅地,为人负茶至普洱”,每唱“胧匆”调为嬉,又名“跳胧匆”(按:烟盒舞民间也称为“跳胧匆”)。有诗云:7m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石屏夷女健腰脚,出门大笑男儿弱。招携远作菜山行,茶叶尖如妄命薄。7m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薄命奈如何,听唱胧匆歌。7m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歌拍双声双起双舞,郎心不知妾心苦……7m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些史料中对海菜腔的有关记载,说明了海菜腔渊远流长,是彝族民众传统的歌舞艺术形式。7mk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