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彝族传统音乐舞蹈

《海菜腔》后继乏人

作者:兰迪 发布时间:2010-09-03 原出处:劳动报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云南省大型原生态民族舞蹈集《云南映象》姊妹篇———大型原生态民族音乐集《云岭天籁》,5月9日、10日将登台上海大剧院,为“上海之春”添加亮丽色彩。在音乐集荟萃的18个民族23首原生态民歌中,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彝族尼苏民歌《海菜腔》尤为引人注目。据悉,这种独特唱腔能以独特的气息方式让演唱者在真假声之间不露痕迹地自由转换,曾有歌者一口气最长唱了一分钟的长音拖腔。但记者昨天采访去年获得央视青歌赛原生态组金奖的李怀秀、李怀福时遗憾地获悉,有着600年悠久历史的《海菜腔》而今却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目前能演唱这种民歌的年轻人仅有5人。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少年嫌美妙唱腔太老土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海菜腔》孕育于明代,成形于清朝,距今有近600年历史。这种唱腔独特的换气方法和长气息,使歌者能在真假声之间不露痕迹地自然转换,以交替歌唱的长音拖腔,一口气能唱完一首“诗”。1953年云南彝族歌手白秀珍在世界青年联欢节献演《海菜腔》,拖腔长达一分钟,震惊四座,获得银奖。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悉,数百年来,彝族老农们在开心和痛苦时,都会唱不同情绪的《海菜腔》,使之传承至今。但随着云南农村经济的发展,电视机走进农家,农村少年纷纷爱上了卡拉OK。至于传唱了数百年的《海菜腔》,则被孩子们认为是只有老人哼唱的“土疙瘩”。及至上世纪90年代,哼唱《海菜腔》的身影中不再看见年轻人的身影。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田丰自掏腰包挽救遗产 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怀秀昨天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海菜腔》如今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得感谢曾创作著名毛泽东诗词歌曲的中央乐团著名作曲家田丰。原来,上世纪90年代初,田丰在云南采风时发现《海菜腔》等原生态歌舞后继乏人的危机,便扎根当地创办了“云南民间音乐讲习所”。当年,他带老农民到昆明住下,给他们种地的工分钱,让他们专门教农村孩子唱原生态民歌,15岁的李怀秀就是讲习所的第一批“学员”。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因演唱《海菜腔》而成为云南省原生态民歌的代表的李怀秀,对无私奉献的田丰老师感激不尽:“那么大的作曲家,拿自己微薄的工资来养一批人,只为抢救云南原生态民族歌舞,最后却积劳成疾病故了,没能看到《海菜腔》如今唱响海外。”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氏兄妹誓要创造纪录 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年田丰病故后,“讲习所”里的人都离去了,年龄最小的李怀秀却坚持留了下来,并继承田先生的遗志,继续招农村孩子学习原生态歌舞,其中包括她的弟弟李怀福。现在,姐弟俩的《海菜腔》不仅唱进北京城,而且唱响在巴黎。今年4月12日在日本举行的“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演出中,他们演唱的《海菜腔》,一口气拖腔长达50秒,令中日观众叹为观止。云南省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候瑞云昨天表示:“这还不能算最高纪录,要是上海观众热情够高,也许他们能创下新纪录。”而姐弟俩也铆足了劲,想在上海向已故的前辈白秀珍当年创下的“一分钟”的纪录发起挑战。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除了创造新纪录,李怀秀更希望努力改变《海菜腔》后继乏人的尴尬。让姐弟俩欣喜的是,看着他们唱《海菜腔》唱进了红河地区专业歌舞团,现在已经有不少彝族少年开始学习《海菜腔》,而红河地区小学里也开设了专门的学习课程。v9a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