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传统文化 National Cul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节庆与民间娱乐

神秘的彝族跳宫节,通宵达旦跳舞欢庆

作者:张永球 发布时间:2019-05-23 原出处:幸识农夫辛苦力 点赞+(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5月12日至14日,是富宁县板仑乡龙迈村彝族一年一度的“跳宫节”。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富宁2.jpeg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富宁3.jpeg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传古代彝族遭官府驱赶、屠杀,不得已从青海逃往四川、云南后散居滇南各地,居住在龙迈的彝族高裤脚白彝支系就是其中的一支。该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铜鼓舞”传承人罗伟云说:“我们的祖先是在诸葛亮平南时,孟获战败,官兵和家属逃至文山一带,路过广南黑支果,用刀砍下芭蕉树作路标,以示意后来者。黄氏和李氏家族路过此地时,发现标记,即知陈氏家族已过广南前往富宁,随后继续寻踪跟来,有的居住在木央和田蓬一带,我们的先辈则来到了板仑龙迈、木腊、龙洋一带定居。由于在迁徙过程中爬山涉水,裤脚被撕烂,就把烂掉的裤脚用来系绑腿,所以后来被称为高裤脚彝支系。”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富宁4.jpeg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富宁县民族志》和《富宁县板仑乡志》记载:云南省富宁县彝族有六个支系,解放前,按照服饰的差异分为“黑猓、花猓、白花猓、高裤脚猓、白猓、汉猓”。解放后,我国提倡各民族一律平等,将“猓”字的反犬旁改为人旁的“倮”。1958年进行民族归系时将倮人各系归为彝族,板仑乡境内的彝族归属“高裤脚彝”、“白彝”支系,也就是今天的高裤脚白彝。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富宁5.jpeg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富宁6.jpg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富宁7.jpeg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在逃亡或迁徙过程中,为反抗官兵追杀,彝族各部落在族长的率领下,同心协力,与官兵拼搏抗争,彝族在一片金竹林里巧布战阵,用金竹制成弓弩,打败了敌人,并先后于农历正月、二月、四月、六月凯旋。后来,龙迈村的高裤脚白彝为感谢金竹,庆祝胜利,把胜利的日子当作纪念日,于是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初九、初十,各村的男女老少都会穿着民族盛装到竹林边、宫坪处尽情跳舞,祭祀竹神、祭祖送祖、祈求平安。远古时,彝族称为“做磨”,后来叫“跳宫”,龙迈彝族“跳宫节”由此而来。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富宁8.jpeg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富宁9.jpg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跳宫节”以寨为单位举行,入宫自愿,退宫自由,入宫称为宫民,可参加跳宫送祖。一年一小庆,小庆为三天,十年一大庆,大庆为九天,至古至今,延续传承。“跳宫”由寨主组织进行,寨主(素南)、师公(毕么)、宫头(卜事)、郎头(世袭的卜郎)、郎委若干人(称卜比即七大将军,一年一选)各负其责,共同协助。“跳宫节”包括请鼓开始系列活动、祭拜木亭缅怀前辈,喊谷魂祈福来年风调雨顺,抢谷种盼来年丰收,跳铜鼓舞、葫芦笙舞、高脚伞舞、竹竿舞庆祝和平发展,送鼓结束活动等。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富宁10.jpeg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富宁14.jpeg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迈村的“跳宫节”以“跳宫坪舞”为主,寨主要年年组织跳,宫头要每年轮流选,选为宫头的要昼夜带头跳,以前“跳宫”之前要举行出征仪式,由7人组成骑马队,各持长矛、盾牌、棍棒等武器集中到宫坪右侧,由家人打伞遮盖,师公口念彝经,另外还有一“法郎”施行符法,手拿木牌,口念咒语,马队后是步卒,分两队,一队拿大刀,一队拿棍棒,边跳边打前行至宫坪,到宫坪后,由宫头带领跳舞,男前女后,先老后少,逐渐围成一大圆圈,整个过程中,会穿插着铜鼓舞、葫芦笙舞、高脚伞舞的各种原生态跳法,民族文化氛围浓厚。(张永球)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富宁12.jpeg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富宁13.jpgn6C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