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彝乡旅游 Tourism

当前位置: 首页 > 彝乡旅游 > 彝区概览

马边彝族自治县简介

作者:天行健 发布时间:2005-09-16 原出处:茶禅一味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宜宾﹑凉山三市州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2383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彝族占37%。 7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是乐山亟待开发的处女地,是乐山跨越式发展的后劲所在。有磷﹑铅锌﹑铜等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磷矿储量24.8亿吨,列全国八大磷矿第四位,是乐山市磷化工基地。水能资源可开发56万千瓦,是乐山市两河流域开发的重点区域。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能巨大。有“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莲山万亩人工林和石梁大佛(宋代)﹑明王寺(明代)﹑荣丁东皇殿及佛殿(明代)3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不少可供漂流的河段。其中马边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万公顷,主要保护大熊猫﹑金丝猴﹑珙桐﹑水青树等珍稀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区内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至高山草甸森林生态系统,主峰海拔4042米,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43个。目前,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已被乐山市列为乐山大佛﹑峨眉山﹑黑竹沟四大旅游景点之一。全县有林地面积130万亩,森林覆盖率40.8%,盛产茶叶﹑竹笋﹑酸梅﹑中药材等。绿茶历史悠久,享誉川内外,“白岩迎春”﹑“龙湖雪梅”﹑“永山玉叶”等多次荣获中国西部名茶“陆羽杯”﹑“甘露杯”金奖;竹笋被誉为小山珍,已有清水笋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酸梅富含柠檬酸﹑氨基酸和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份,已销往宜宾五粮液酒厂,成为“青梅果酒”的原料。药用植物1619种,是全省中药材基地,目前大宗出产的中药材乌梅﹑天麻﹑黄莲﹑黄柏等。 7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山峻水秀,地灵人杰。7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胜迹荟萃,景色旖旎。 7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跨越发展,日新月异。7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彝族自治县地处四川西南凉山大山区腹地,幅员面积2383平方公里,辖29个乡镇,203个村,共18万人口,其中彝族占37%。20多年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推进“三个转变”和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推进经营城市步伐,积极探索把资源转变为资本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励精图治,奋发向上。1984年,马边彝族自治县成立。1998年以前,县财政系“木头财政”,70%的财政收入来源于木头,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结构单一。1998年天然林禁伐后,县域经济滑入低谷。2000年,县级财政收入仅606万元。2002年,“国贫县”的帽子戴在了马边的头上。但近年来,马边人乘改革之春风,沐西部大开发之雨露,享党的民族政策之关怀,一年一个变化,一年一个发展。一次次突跃,一步步跨越,催生出新的希望,铸就出新的辉煌: 马边的经济。2004年,马边县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5181万元、43582万元、1868元。7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的路,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省道103线贯穿县境,新建4条出境公路,通车里程由自治县成立时的191公里上升到1668公里,80%以上的村已通公路,形成了城乡公路运输网络,改变了制约马边发展的“瓶颈”。7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的城,由2平方公里向6平方公里拓展,形成了一座独具山水特色、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旅游观光城。……  7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个个的巨变,一个个的辉煌,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马边,一个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马边,一个城市靓丽的马边,一个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民族工作成效显著的马边,一个民族团结拼搏无限的马边,一个希望无限的马边。7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狠抓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2004年,马边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9372万元,林、茶、畜三大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7.6%,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全县已建成31.66万亩林竹基地,8.3万亩优质茶基地,年出栏43.7万头商品畜牧基地,实现了“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高效农业产业化。2001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8%以上的速度增长。7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马边紧紧抓住“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相结合”项目实施的历史机遇,围绕农业资源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抓好“林、茶、畜”三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县、乡干部18967人次深入定点帮扶29个乡镇、203个村。本着“因地制宜,优化结构,一村一品,规模发展”的原则,通过协调争取国家、省、市扶贫项目资金,对口捐资、银行信贷、借苗还款、借羊还羊等方式,做大、做强区域特色明显的主导产品,发展和壮大优势项目。该县建立了占地450亩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成立了猪、牛、羊、茶、水果等59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16.4万农民中的12.8万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发展绿色经济产业。通过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和健全营销网络等方式拉动林、茶、畜生产链的延伸,推动无公害绿色产品的加工销售。全县有乐山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企业“森林茶业有限公司”等7个龙头企业,54个营销专业组织和大户,保鲜、加工贮藏龙头企业14个,年贮藏加工能力4.975万吨,产值7400余万元。青梅保健系列及天绿源竹笋系列产品、竹叶青牌茶叶、文楷牌无公害水果等产品不仅在广州、成都、云南、重庆等国内50多个大、中城市畅销,而且还远销东南亚地区。7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奋力实现资源革命招商引资突飞猛进 工业经济高速增长2004年,马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0489万元,工业增加值11064万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962万元,实现利税4428万元。2002年、2003年被乐山市评为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县。民营企业发展到68家,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525余户,实现利税1815万元。“马边人民再不能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端着金碗碗讨饭”,县委书记邓顺贵如是说。近三年来,马边依托位居全国第四位储量达24.8亿吨磷矿和装机容量为56万千瓦水能及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优势,围绕“工业兴县、工业富县”的发展战略,打好“招商引资、领导帮包、优化环境”三张牌,加快构建水电、磷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三大工业支柱产业步伐,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为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马边县把招商引资作为突破口,县领导在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后,反复讨论、修改,最后出台了招商引资18条优惠政策。废止影响投资环境的15个文件、36个部门的214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和降低收费项目21个,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一站式”服务,处处体现出马边“春”的温暖。7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诚信招商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都海天集团投资1个亿承建的装机1.8亿千瓦的茶溪电站,四川光大电力投资8000万元建设装机1.6万千瓦的马拟电站已陆续竣工发电。装机2万千瓦的游乐桥电站已全面铺开。目前已建成发电站13个,总装机6.787万千瓦,总投资2.4亿元;1999年达到农村初级电气化县标准。在建电站11个,总装机30.98万千瓦,预计投资22.768亿元。与此同时,四川省森林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3268亩有机茶园和有机茶叶加工厂两个,年加工成品茶1000吨,明年可实现上缴税收500万元。投资2000万元年产20吨紫杉醇浸膏加工厂已完成全部安装工作,即将投入生产。公司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年利润1000万元,上缴税收1200万元。7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营经济是马边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通过政策引导,扶优扶强。选择了10个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和竞争力强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31位县级领导对其实行帮包责任制,分类指导,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近三年来已投入1.089亿元,新上技改项目7个,全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积极搞好科技开发和新成果转化,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市场占有率。7Qh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