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贫瘠土地上创“金银” ―记金阳县李子坪村吴依波发展青花椒创富

作者:果布柳作 发布时间:2007-02-01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1月16日,经过3个多小时路途的颠簸,意着专程去采访的记者终于达到了“中国青花椒第一户”的金阳县德溪乡李子坪村吴依波家中,依波一家都十分好客,不知用什么来招待人。VY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走进院坝就好像走进了繁华的城市,院内不仅具有卫生,而且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摆放得整整齐齐,更惊讶的是家里电视、电话、彩电、DVD、功放、音响、电饭煲、电炒锅等一应俱全的现代生活用品,没有什么不像城里人。VY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个地方是个好地方啊!”记者随便问着。VY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平均海拔一般在1650米左右,这里山高坡陡,土地十分贫瘠。以血缘择居于此的贾巴石一等几个彝族家支团结在这里日落而息,日出而作。通过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今天我们走出了致富的一步。”吴依波笑了又笑道。VY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你怎么选择了这个地方呢?”记者问了才知道,吴依波是随其叔居住西昌,1990年入伍,复原后安置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物资局,月薪600余元。善于广交朋友的依波600元的工资不够一天花。便来到李子坪村,找到了亲属所有的一片闲散土地,该土地因距村寨较远,管理不便,土质差,产量低,几乎被荒芜。他买来白酒向父老乡亲要地。“要得,打什么酒呀!土地反正我们做不了了,你做得起就送给你吧?”善良的亲戚朋友们一言敲定。VY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工作比做活儿轻松多了,可一年的工资才7000多元,不如当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发展青花椒产业,所以我自愿辞职,坚持走这条路的。”吃荞巴、啃过洋芋的吴依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突然有一天,无与论比的金阳青花椒,无论是在品质还是价格都远远高于市场其它农产品,这个念头的产生,使他突然发现自己所寻找的、所需要的就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他还说,通过自己不懈创业和县上对资金以及技术上的帮助,现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VY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思路决定出路。1984年,四川省青花椒种植现场会在该县红联乡召开,拉开了金阳县发展青花椒产业的战略序幕。多年来,还没有完全从小农思想中解放出来的李子坪发展缓慢,直到90年代初,望着沿江农户手中用青花椒换来的大把钞票时,他们也只是在田边、地角简单粗放的种植几株、几十株花椒,然而就是这几株青花椒开启了吴依波发展经济的思路。VY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创业的路是艰难的,只有执着追求的人才不畏艰难险阻。”该村的乡亲们告诉记者,依波开始在这片土地上耕作,披星戴月,通过一年不懈努力,面积扩大到60来亩,原无法耕作的土地,用畜肥豆类植物根茎积肥改良,成为适应青椒种植的肥沃土壤。其间,他几乎与世隔绝,就是缺盐少油,也只是托人购买,2001年,从西昌购来10多吨磷肥,他一个人硬是从几十里之外的沿江公路上一袋一袋背到地里。就是空手往返一趟也要五六个小时的路程,他却顶着烈日,每天往返两趟,每次背两包,背上、肩上磨起厚厚的茧疤,人瘦了,脸黑了,更磨练出了坚强的意志,目睹他创业的乡亲们无不发出感叹。VY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吴依波用辛勤的汗水耕耘的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出了奇迹,创造出了“金银”,创造出了人生,也创造出了幸福,每年十多万元的收入便是对他的回报。他用他的付出为养育他的乡亲们寻到了一条播种”黄金”之路――大力种植金阳青花椒。如今的德溪乡李子坪村一组,青椒种植达2500多亩12多万株,已挂果9万多株,产值达100余万元,人平收入达2500左右元。青椒使李子坪村一组的人们走上了致富之路,吴依波黑瘦的脸上也泛起了笑容。VY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年种植了60余亩3000余株的青花椒,通过精耕细作,修枝除草,科学管理,2005年全部进入初果期,产量2000多公斤,产值8万余元。“今年前期挂果相当好,若后期没有什么大的灾情,产量可以达到3400公斤以上,平均每公斤达20元,产值13万元,人均年收入实现5万余元。”1月16日,记者再次与吴依波闲谈青花椒产量和产值情况时,他的心里乐开了花。 VY3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