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彝乡发展

百里彝乡铺画卷 幸福生活节节高——美姑县“十二五”期间扶贫攻坚侧记

作者:俄木尔坡 发布时间:2016-01-30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sg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g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隆冬时节,穿行在美姑县各乡村,一股股项目建设的热浪扑面而来——塔吊林立,搅拌机、升降机运转不停;巴普镇入户道路建设工程,挖掘机在施工人员的操作下挥舞巨臂;牛牛坝乡腾地村新建蓄水池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程车、推土机往来穿梭……时下,美姑县扶贫攻坚项目建设犹如一幅恢弘画卷,正在美姑大地铺展开来。
 
  下定决心打赢美姑扶贫开发攻坚战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政治任务。美姑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凉山州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以冲锋冲刺的状态、决战决胜的勇气,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实现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姑县县委书记商拉批说。
 
  2012年以来,美姑县始终把扶贫开发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扶贫开发政策举措,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整体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编制实施了《乌蒙片区(美姑部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15)》《美姑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等。
 
  去年7月,美姑县派出综合扶贫攻坚工作调研组,深入全县36个乡镇292个村进行了深入调研,按国家级标准精准认定贫困村272个贫困户13218户51818人,并完成建档立卡。
 
  2012年以来,美姑县实施通乡油路6 条32公里,通村公路32个村136公里;累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6.6万人、用电11.16万人。推进产业扶贫,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3455元增加到2014年5244元,增幅达51.78%;推进能力扶贫,2012年以来培训实用技术1.25万人次,就业率达95%以上。推进生态扶贫,全县林业总面积达14.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4%。全县贫困户和人口分别从2012年的14715户66218人,减少到2014年的11435户44855人,实现脱贫3280 户21363人。
 
  深入开展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引导群众“不坐地上坐板凳”,改变了人畜混居、厚葬薄养等落后习惯,贫困群众精神面貌有新变化。四是开展“三进三解”,部门和社会帮扶有新成效。县直部门共下派272人任村“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拟定发展规划、协调项目资金。珠海市、中电投、会东县等先后支持对口扶贫项目资金2808万元。
 
  按照2013年农村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2014年底全县还有贫困村272个、占行政村比例93.15%,贫困人口44855人、占全州总数的8.86%,贫困发生率18.04%。
 
  面对前所未有的扶贫开发新机遇,美姑各级党委政府所承担的使命与责任也前所未有。美姑全县上下干群将负重拼搏、攻坚克难,逆水行舟、背水一战,像抗震救灾一样扶贫,像抢险救援一样攻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地将扶贫攻坚不断推向前进。sg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sg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加快推进交通建设 打破制约美姑发展的最大瓶颈
 
  扶贫先修路,路通百业旺。美姑交通的落后,影响着群众出行,影响着经济发展,影响着对外形象。要深入实施交通大会战,咬定目标,加强统筹,落实责任,一条干线一条干线地推进,一根末梢一根末梢地打通。一是疏通大动脉,协调加快S103线大桥至戳豁觉段86.13公里改扩建工程进度,确保2016年6月30前竣工畅通;加快推进马边界至戳豁觉段33公里改扩建和椅子垭口隧道工程11公里的前期工作,力争在今年底前完成招投标;积极争取S217线(美甘路)、S466线(美屏路)、S309线(美越路)按三级公路标准立项建设;积极对接配合省州做实乐昭高速美姑段的前期工作,争取2017年开工建设,加快融入成都3小时经济圈。二是编织畅通网,全面启动县乡道改善工程、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和溜索改桥、渡改桥工程建设,力争到2018年建成通乡油路201公里,通村通畅公路1034.9公里,到2020年打通断头路、架起便民桥、畅通“毛细血管”,根本改变群众“出行难、行路难、运输难”的状况。三是构建连结点,加快建设县城二级客运站、乡镇客运站和途中招呼站,构建城内坐公交、乡镇赶大巴、出县走高速的便捷通道,早日形成县内畅通闭环、县外四通八达的平面交通网络。
 
  加大农村水利工程推进力度,力争年内开工建设联合水库。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大力发展风能发电项目,让群众尽早用上稳定优质的电。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基本实现村村广电网、互联网全覆盖,加快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提高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着力在增产增收上实现新突破
 
  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根本出路在于产业发展、新增就业、鼓起“钱袋子”。要以全域发展为目标,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支撑,以特色优势产品为引领,推动支柱产业竞先绽放。一是做优粮食产业,全力推进壮大以苦荞为主的“1+N(马铃薯、莲花白、玉米、燕麦等)”特色种植基地建设。到2020年种植苦荞达18万亩,产量2.7万吨,产值1.8 亿元;大力推进高产优质马铃薯示范区建设,研究使用新型储藏技术,有效提高商品率,让农户真正实现增产增收。二是做大畜牧产业,大力发展以美姑山羊、岩鹰鸡为主的“2+N(高山黑猪、绵羊、黄牛等)”特色养殖业基地建设。优先发展获国家农业部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的美姑山羊、岩鹰鸡产业,坚持走规模化养殖和依靠科技提质之路,大力发展家庭牧场和专业合作社+农户养殖,到2018年全县美姑山羊饲养总量达100万只(含能繁母羊20万只),到2020年贫困人口人均养羊5只以上(或1头牛)。认真落实候播乃拖、采红等5个乡岩鹰鸡保种区保护责任,探索推进10个岩鹰鸡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把岩鹰鸡打造成城市居民的珍稀高端消费品。三是做强林果产业,深入实施核桃、花椒、白杨“三棵树”为重点的“3+N(中药材种、苹果、竹子、桤木等)”林业基地建设。引导群众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今天人养树,明天树养人”的理念,把栽树养树当作养儿育女,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实施生态产业发展“三年大会战”,突出品种选育,强化科技推广,到2018年实现全县所有空地“应栽尽栽”,倾力建设“绿色银行”;到2020年贫困人口人均种植核桃50株以上(或花椒80株),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5000元以上。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深化土地、林地确权和流转进程,大力培育种植业、养殖业专业大户或家庭农场,发展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引进优势企业研发、加工、销售特色产品,提高农特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水平,闯出一条优质高效农特产品发展之路。四是开发四大资源、构建四大园区,即开发彝族文化资源,构建毕摩文化和彝族谱系文化展示园区;开发大风顶旅游资源,构建依果觉生态休闲度假园区;开发玛瑙、水电、风能和矿产资源开发,完善拉木阿觉工业园区;开发农牧林资源,建设特色产品加工交易园区。
 
  创新发展教育事业 坚决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引领未来。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要以甘于“自己栽树,让人乘凉”的奉献精神,始终把教育作为治本之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改变美姑教育落后的面貌。一是认真落实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政策。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面落实“一村一幼”计划和乡镇幼儿园建设,确保今年11月底前完成66个幼儿教学点,2016年春季覆盖全县80%的行政村,切实解决农村彝区儿童上学“汉语关”问题,决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巩固和提升普及义务教育,严格执行“控辍保学”工作“七长”责任制,确保适龄入学儿童应读就读,到202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全力以赴办好美姑中学西昌校区;扎实抓好职业教育,积极争取“9+3”免费职业教育招生数量,力争为每一户贫困家庭培养一名技能型打工人才,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二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教师周转房、寄宿制学生住房和教室建设,切实解决教室拥挤和学生、老师住房困难问题;大力发展中小学寄宿制教育,力争到2020年寄宿生覆盖面达80%,使距学校2.5公里以外的农村学生都能住校就读,实现生活补助全覆盖。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等资源,逐步实现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镇集中,初高中向县城集中。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争取更多免费师范生计划培养名额。落实农村小学校直接招聘本科及以上急需紧缺专业人员制度,每年定期培训教师400名。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教师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鼓励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和薄弱学校流动。建立贫困地区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由县委县政府给予表扬激励。重视和加强中小学校校长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同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实施非遗传承人教育培养计划,充分开发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助推文化资源向资本转变。
 
  狠抓新寨新家建设 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乐业必先安居。实现“四个好”,首先是“住上好房子”。要始终把新寨新家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载体,坚持“先难后易”原则和“五新同步”要求,注重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优先解决好24个极度贫困村住房问题,确保到2020年建成覆盖292个村50348户的彝家新寨新家。坚持因地制宜,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和生态移民、避灾移民,合理引导“自主移民”,积极探索“产村相融”集中安置,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搬得出、留得住、能发展。深入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引导群众改变席地而卧、人畜混居、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环境脏乱差等陈规陋习,树立清洁卫生、厚养薄葬、勤劳致富等新观念;成立彝俗改革会,引导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大量建设集厨房、院坝等为一体的农村红白事集中办理场所,倡导婚事新办、丧事俭办;深入实施“六进彝家行动”,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好习惯,形成自尊自强、文明进步新风尚。
 
  坚决打好禁毒防艾战争 着力创建平安和谐新美姑。
 
  毒品、艾滋病是影响美姑发展的两大“毒瘤”,2012年以来全县发生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中,涉毒涉艾案件占44%。“毒瘤”不清除,脱贫与小康没希望。要站在对历史负责、民族负责、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掌握主动权,打好攻坚战,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再掀起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新高潮,从根本上解决因毒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要以坚决破解砸碎毒品市场为重点,着力“堵通道、抓管控、防新增”,坚决遏制毒品问题蔓延势头。“堵通道”就是要“零容忍”禁毒肃毒,重拳出击、开展缉毒破案“斩首”行动,集中摧毁毒品营销网络和吸毒窝点;保持高压,坚决控源截流,严厉打击孕妇、哺乳期妇女运贩毒品和外流贩毒犯罪活动。“抓管控”就是针对“毒品难戒,复吸率高”等问题,探索构建政府强制收容戒毒与“家支”家庭管控相结合的机制,加快建设缉毒侦缉卡点和强制隔离戒毒所。“防新增”就是要大力实施“净土计划”,全面推行板诺洛村社会管理经验,总结推广“支部+协会+家支”禁毒模式,强化禁毒宣传教育,真正让“一人吸毒、祸害三代”等观念深入人心,增强群众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确保新增吸毒人员大幅度减少。坚持县乡村三级联动,打防治结合、网格化管理、持续加大对毒品问题的综合治理。要筑牢艾滋病“防火墙”,严控性传播上升势头和母婴、血液传播,有效降低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环比增长率。深入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大对艾滋病患者帮扶力度。积极争取省州支持,2017年建成县艾滋病防治医疗中心。真诚关心感染艾滋病的学龄儿童,切实解决他们上学等困难,对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社会救助。牢牢把握人口计生工作“三个没有变”原则,遵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票否决制,严格问责问效。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严厉打击涉黑涉恶、“两抢两盗”、“黄赌毒”违法犯罪活动,严防严治农村“秋冬综合症”,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解放思想,创新机制,确保扶贫攻坚取得实效
 
  “思想贫穷是最大的贫穷,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有多远,行动才能有多远。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创新机制、强化保障,必须转变作风、提高效能。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