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社会.发展 Yi Society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发展 > 史海钩沉

解放前沙马土司辖区(沙马母古)彝族格洪原始住房

作者:​熊子博 吴华清 发布时间:2021-04-01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雷波县瓦岗锁石(瓦岗锁石解放初期在雷池建县,一九六0年奉命撤县并入雷波县)沙马母古(沙马指沙马土司,母古是现在的雷池、咪姑两乡,解放前两乡合称为沙马母古,沙马土司辖地)。居住繁衍在沙马母古的彝族格洪(格洪指的是白彝)过去住在高山上的人民有的住“马公野”( 竹枝房)。这种马公野是用砍长了两三年以上的枝繁叶茂的竹枝趁还没干透时苫盖,盖时把竹枝砍成几节,然后把竹根朝下,竹尖朝上地一层一层移往顶上盖,盖房脊将房前一面的竹枝叠于房后一面的竹枝下,用藤条或篾条将木条或竹枝固定好,再在上面覆盖泥土。有的住“且野”( 竹笆房),这种且野是将长老了的竹子一剖四片编成竹笆,将这些编好的竹笆从下往上一张一张地苫盖至房顶并用篾条固定在椽条上,要盖两三层才能有效防雨雪渗漏。竹笆经不起日晒雨淋,两三年左右就得换一次新竹笆。这两种房盖时房坡要陡,越陡雨水才淌得快,因而才不漏雨,也住得久。坡度陡而且天天烟子熏着的竹枝房、竹笆房使用期较长,就是烟子不易散去,烟尘结得快,烟味特别大。e8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住在高寒山区森林边沿的彝人,劈瓦板方便的人家可就地取材外,离森林远的是经济状况好的人家才盖得起被彝族人称为“皮野”( 瓦板房)。劈开(花)瓦板,最好用冷杉,冷杉纹路直,好花又轻巧,其次是红杉。在没有杉树的情况下,也可用松树代替,但松树重而且节疤多。花瓦板要选高直而且节疤少的树,选定用哪棵树后,先砍下一块三角形的块子试花,如好花路槽又深的话,将这棵树伐倒截成五六尺来长的段,以直径交叉着剖成四块料,树心部分全抛弃,呈弧形的扇沿修成直线,这时木料端面就成了梯形,然后以花掉树心的一边为基准,花去梯形两边的直角三角后,将料花成一指厚的瓦板,架成中空的井字形晾干,然后背回备用。劈(花)瓦板一般选用一抱粗的树, 这样去掉树心部分及弧形部分后, 花出来的瓦板宽约五寸左右。由于树的大小不一样, 粗大的树花出的瓦板相对宽些, 较细的树花出的瓦板相对窄些。盖房时选较宽的瓦板放下面, 彝语称“皮寞”(意为母板); 较窄的盖在两块母板的缝隙处, 此木板称其为“皮补”(意为公板)。每盖好一层后用好多匹瓦板拼接成一条横线,两匹瓦板相接处用没有沾染过污秽的石板压住,平行着每层瓦板压一路,以免瓦板被风揭了。盖房时根据瓦板的多少决定瓦板的疏密,瓦板盖得越密雨雪越不易渗漏,盖到房脊处,如果瓦板多,就将房后一面的瓦板盖过房前一面,起到遮雨的作用。如果瓦板不够,就将房前房后盖得一样齐后,在房脊上加盖几层竹篾笆并用石板压住。因为房坡太陡了石板容易滚落,所以瓦板房的房坡相对竹枝房、竹笆房、草房房坡平缓些。瓦板房的优点是通风透气,敞亮,缺点是冬天较冷,沙尘雨雪容易从瓦板缝隙中漏下。瓦板房在每年雨季来临前都得翻盖一道,将烟熏过的一面翻里为外,烟熏过的瓦板不易霉烂和虫蛀。据老人们说上好的瓦板可盖上百年。e8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去住在二半山的沙马母古彝族格洪大多住被称为“日野”的茅草房 。盖茅草房不需要像小青瓦房那样的椽条, 只要有余丈高锄棒粗的硬杂木条就成。用两根这样的木条并排架在檩上作椽, 每隔一尺左右就架一组, 在椽上每隔半尺左右就横着用竹篾条捆根拇指粗的竹杆或木棍用以托架茅草。要修新房或翻盖用草得在仲秋时节茅草长老, 水份相对减轻, 草还没遭牲啃噬践踏时就开始割草, 将割倒的草扎成捆, 十几, 二十几个草捆聚拢裁立成一个个中空的圆锥形, 经过十天半月的风吹日晒干透后背回备用。茅草种类较多, 海拔稍高的地方长的茅草使用年限较短, 海拔稍低的地方长的茅草次之, 接近坝区的地方长有一种彝语称为“尚指”(箭镞草), 这种茅草的籽实像箭镞一样戳人, 韧劲特别好, 能盖十五六年再翻盖。没有地方割茅草的山寨, 就将收割后的燕麦、 小麦等残茬连根拔起抖掉泥土晒干后也能盖房,只是不如茅草耐用,至多三五年就得翻盖一次。夹带在麦秸中没抖尽的麦粒第二年经雨水泡湿后长成苗,使房坡成为一片绿草地。e8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人们在盖茅草房时将茅草脚墩齐后砍整齐再苫盖。盖房的人们先并排站在脚手架上操作,他们协调一致,将草尖朝上铺成半尺来厚,每铺厚一层就用木板拍出均匀的斜面,然后又铺第二层,如此重复。站在脚手架上够不着了时,为盖房人安全起见,选一根很长的木头或将两三根拼接成一根,将木头牢牢拴在檩子上,盖房的人将脚蹬在木头上继续铺草苫盖,一层一层往上盖,盖到房脊处,将房前一面的草叠于房后一面的草下面,用竹竿或木条固定在脊檩上,再在上面覆盖一寸厚土。然后用筢子把散落在前后房坡的多余的草叶等扒搂干净,茅草房就算盖成了。e8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过去只有极少数富人才盖得起瓦板房。据老人们说,就连统治沙马母古的沙马兹莫也住漏雨的瓦板房。穷人住的是竹枝房、竹笆房、茅草房、石板房等简陋住房,而且都是人畜共居。共产党来了,解放了瓦岗锁石沙马母古,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世人有目共睹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沙马母古彝族格洪村寨进行了“三房改造”, 竹枝房、篾笆房、茅草房等房逐年地不见了,就是瓦板房也逐渐地减少了。彝家村寨家家盖起了大瓦房,到处都是远望一片白晃晃,近观是一座座别墅般人居,厨房、畜圈、水泥院坝组成的农家小院。移民新村的规范整洁,宽敞明亮更是给山寨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过去的主妇们由于在阴暗的屋内围着烟熏火燎的锅庄,不知熏出多少眼泪才能煮出一顿饭,有很多妇女因此患上了眼疾。e8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吹进了瓦岗锁石的沙马母古彝族格洪村寨,如今机制瓦、石棉瓦、彩钢瓦、平顶房代替了竹枝、茅草、瓦板房,人们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彩钢瓦盖顶的房子和楼房,连畜圈都用瓦片或石棉瓦盖顶,走到哪儿都不见竹枝房、竹笆房、瓦板房。瓦岗锁石沙马母古彝族格洪原始的住房已消失,竹枝房、竹笆房、茅草房、瓦板房的原始建筑已成为历史。e8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通过彝-族-人-网,你可以阅尽千里彝乡,略万种风情,宣传彝族文化,从我们自身点滴做起。
本文由蒋志聪荐稿,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