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黎朗纪实摄影“彝人”系列

摄影作者:色影无忌  更新时间:2019-09-17  原出处:色影无忌 点赞+(

未标题-10.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黎朗,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彝”系列,是他自1993年开始持续深入四川凉山彝族人生活的世界,以纪实和抒情并用的手法拍摄当地彝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及其生存环境的作品。黎朗的摄影不仅反映了彝人平凡而有尊严的一面,更体现了摄影家对于人性的强烈关注和深沉情感,可以说这些作品涉及爱、同情、悲悯、感动……该摄影系列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获得很大反响,1998年曾荣获得美国琼斯母亲国际报道摄影最高奖,作品被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收藏。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1.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2.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从拍摄主题以及手法来看,黎朗的摄影显然会被归入纪实摄影的范畴,但黎朗摄影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气质却又往往会令研究者的思考超越所谓纪实摄影的边界,进入艺术的,抑或是社会的、观念的摄影层面。这是黎朗摄影的复杂之处,也是其吸引人之处。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人”系列,是黎朗摄影创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起始于1993年,摄影家深入到四川凉山彝族人生活的世界。此后多年,彝人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环境一直让他着迷。那些在穷乡僻壤中坚忍生活的彝人,他们独特的精神气质吸引着摄影家一次次地走近,用手中的相机真实地记录自己所看到和所感受到的一切。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黎朗的摄影是纪实的,但同时也是充满浓郁的个人抒情色彩的,是很风格化的。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按拍摄情境的不同,黎朗的“彝人”系列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然生存环境中的彝人,即被命名为《彝人的土地》的作品;一是在绘制的背景布前摆拍的彝人,即被命名为《彝人的肖像》的作品。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3.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4.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5.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6.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人的土地》里,黎朗以抒情诗人般的角度出发来表现他们,贫穷艰苦的彝人生活在照片中呈现为一种朴素悠然的田园诗般的画面,孩子、年轻人、老人、妇女、男子……他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是自然的一部分,即便是那些触目所及的生活的贫瘠也与自然显得是那么地天然不可分。在彝人生活的土地上,彝人自有与周围的土地、山川、河流一般静默的尊严、骄傲和美。这些是典型的前现代乡村牧歌式风景。但重要的是黎朗的“彝人”并不止于抒情,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处处在照片中流露出来,他所选取的拍摄角度、对象、背景,都令他的摄影画面体现着关切、怜悯与爱的情感和精神倾向,而这种情感与精神倾向显然令照片本身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和更深远的意义。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7.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8.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9.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20.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21.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彝人的肖像》里,彝人出现在简陋的背景布前照相,原本这不过是彝人极为普通的日常行为,但在黎朗的眼中,却被挖掘出了不平凡的意义。背景布上描绘着园林、洋房、吉祥图样等显示美好幸福生活的画面,背景前站着淳朴的彝族乡亲。年长的大都神情严肃,有牵牛的、抱鸡的、带儿女的……,显示自己生活的实在;年轻人则显得活泼乐观,他们有的带着墨镜,有的捧着塑料瓶花,也有叉着腰、叼烟、拿玩具枪扮酷的……,向他们心中的时尚和现代生活靠拢。彝人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在摄影机前表露无疑。显然,这一场景中的彝人形象与自然生活环境中的彝人形象有了相当大的距离。而这些无疑应是体现了更为真实的现代彝人的精神面貌。虽然他们今天仍处于偏僻之地,但现代生活的影响已经不可避免地渗透进来。黎朗在拍摄这个《彝人的肖像》时,与《彝人的土地》中所表现的抒情性和追求的美感不同,他是以一个冷静客观的思考者和记录者身份,用直白的方式来展现人物形象、道具、布景等等之间的那种种细节乃至不谐。在此过程中,拍摄者黎朗个人的思考角度被亮了出来,而其本人的情感则隐匿了。《彝人的肖像》中所反映出来的彝人的现实与梦想与《彝人的土地》中所体现的真实与审美性已然大不相同。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10.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22.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23.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24.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25.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未标题-26.jpg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果说黎朗拍摄的《彝人的土地》,带有诗歌的、美学的气质,它们不仅仅是彝人生活的记录,更是摄影家自我主观情感的深刻流露和视觉才华的生动体现。那么他后来拍摄的《彝人的肖像》,则带有社会学者的批评和审慎的特征,在这个系列里,审美让位于观察和思考,镜头后的拍摄者着眼于展现拍摄对象身上所存在的另一种真实——社会性的真实。这里需指明的是,两者虽表现殊异,但内旨却是一致的,即呈现人性中最为本质的东西。正是这些鲜明的个人化气质,令黎朗的摄影在中国当代摄影生态中显得特别而突出。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pVO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