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Litera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文学评论

交汇.碰撞与融合——安东文化走笔新著《千年一问》

作者:普忠良 发布时间:2014-03-11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安东是近年来活跃四川凉山文化舞台的彝族文化学者,他以随笔杂记类文本见长,他所书写的文本都是他多年来广泛游历各地、阅览大量人文典籍,用心体悟、思考和理解的智慧结晶。继《龙腾鹰翔虎啸蜀:一个凉山彝人的三星堆遐想》、《悬棺密码》之后,最近又推出新著《千年一问》。本书由凉山州民族文化研究基金资助,中国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图文并茂,每一章节每一主题,大都以图为证,直观,生动,好看。
 
 
  安东于2008年推出的《龙腾鹰翔虎啸蜀——一个凉山彝人的三星堆遐想》,就别开生面,以丰富的资料,对比阐述了三星堆文化与彝族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探寻今日彝族文化的渊源,而三星堆的神秘面纱也在此一层一层被揭开,该书雅俗共享,获得普遍好评。
 
  最近几年,作者到祖国各地访问,所到之处均能发现异域文化与彝族文化相同之点,他站在跨文化的立场上,探究了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对应和相互反应,在它们交汇、碰撞与融合中汲取营养,在进步文化的参照中,移风易俗,益于民族文化良性发展。随后推出了《悬棺密码》,在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新著《千年一问》是安东基于上述两部学术积淀,广泛游历大江南北,通过深入研究与文化对比的基础上写成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比如,在《千年一问》 “楚风浩荡”中,作者以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被誉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的《天问》起头,作者在此要问天的是,古彝文记录下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勒俄》,这一部被称作彝人的《诗经》、彝人的《楚辞》的古老的彝文典籍与《天问》,一楚一彝,两者的内容为何如此互渗相透?比较,总是在两方或两方以上的对象中进行,他们相互孕育、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成就,营造了一个特定的人文情景,形成了一定的关系。马王堆里的乐俑与彝族乐器乐事对比,海南黎族的善兰酒和彝族的杆杆酒对比,2000多年前的楚木勺和彝族木勺对比,等等,太多太多的对比,其相似相通性,着实叫人惊叹、叫绝并生疑。其中让我联想到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史前原始艺术的同源混生现象。最后一辑以“龙的传说”戛然而止,隐含“龙的传人,生生不息”之意,旨在以保持华夏民族文化的统一性。文化间的关系是辩证的,这种辩证性正是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统一。本书图文并茂,每一章节每一主题大都以图为证,看图说话,使得所述事物真实地展现,增强了观察和揭示的说服力。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出口向源头逆流而上,从《史记》“金戈铁马”的楚河汉界,到《诗经》中“坎坎伐檀”的江边;从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到郦道元的《水经注》;听青藏高原的脉动,看黄土高坡的起伏;感悟烟花苍茫,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领略群峰腾跃,平原奔驰,长河扬鞭……冕宁彝人安东,在实地、在书本、在网络、在文化中穿梭游走流浪。
 
  在青藏高原,他看到了建于十六世纪“漂浮”在湖中的瓦板房寺庙和一个最后的瓦板房村寨;在吐鲁番盆地见到了和彝族人用来喂羊的盐槽一模一样的木槽;在马王堆还看到了彝族漆器“以吃”(木勺,又称马勺子)、彩绘乐俑、漆鞘角剑;在金沙遗址,三星堆器物的缩小版与代表彝族毕摩法力的金冠带简直是太像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彝族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相似性让他感到惊讶,“我发现僰人岩画中居然竖着彝族人的英雄结,我还发现半坡图符、巴蜀图语、甲骨文与古彝文是那样惊人的雷同,还有,台湾高山族男子居然斜挎着彝人的英雄带,海南有个黎族村寨的黎族博物馆里挂着的黎族祖先像和凉山美姑彝族的装扮别无二致……”安东健谈,对记者讲起这些年的行走足迹和发现的乐趣,这里面有太多的不可思议啊!受到刺激的他,这下“不得不问”。
 
  有人说,推动人类进步的并不是财富和资本,而是好奇心,人类之所以能从千百万种生物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的主人,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好奇心。好奇的安东,便开始了《千年一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易华博士,在本书序言中写道,“《龙腾鹰翔虎啸蜀》追述千年历史,《千年一问》访谈万里风情。正视历史和民族,两书都会给我们启示和警醒。一年千问,万里求知。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真正独特的文化是绝少的。求同存异,追寻民族认同的同时,不要忘记欣赏和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本书序言作者阿一女士评价安东新著《千年一问》是一部逾越了民族文化间的障碍、逾越了狭隘的自我中心主义,从内部看其他世界,从外部来看自己的世界,用好奇的、开阔的、探究的眼光看远方,看自己的母族,客观、平实地找寻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相通之处及随之而来的疑问文本。他说这些疑问是作者抛出的话题,这些疑问是一个处于永恒探讨之中抑或具有永久性的问题。正是有这些探究和追问,我们才获得一种开放的和追本溯源的眼光和胸怀,遨游世界,徜徉古今,实现各文化形态的交融及真诚的对话。这对于一切民族、一切时代的人都会有启示意义。
 
  作者构筑了民族发展从“源点回到源点”的宏大构架,即“从民族同源”到“民族融合”的构架(民族从一个源点——祖先,不断的分支、发展、壮大到几个十几个几十个到56个到不断的融合发展为一个民族——中华民族)的宏大构架,他认为:构筑和谐社会,从文化认同上突破是一条有效通路。
 
  总之,安东新著《千年一问》撩开了文化的神秘面纱,叙述与论证深入浅出,感性与智性交汇跌宕,观点新鲜而独到,涉及文学、哲学、神话、传说、历史、宗教、习俗,涉及生活形态、物质形态、艺术形态、审美心理等,读来饶有兴味,令人品评、思索。
 
  《千年一问》将为你打开一次有趣有益的文化探寻之旅,不失为一本值得翻阅的文化走笔之书。
 
----------------------------------------
 
  安东,彝族,学名安纹忠。曾当过教师、记者、任过地方杂志和电视台责编、主编、总编,著有《龙腾鹰翔虎啸蜀——一个凉山彝人的三星堆遐想》、《悬棺密码》等……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