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Litera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普显宏:雨露八景诗话

作者:普显宏 发布时间:2024-02-25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我们南华县有一个乡,小坝塘特别多,全乡大大小小的坝塘有八百多个。因为这一方灵山秀水,景色优美,1949年前,被人们称之为玉泉乡,她就是今天的雨露白族乡。雨露,古称雨落,是楚雄州四个民族乡中唯一的白族乡。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ajing00.jpg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不会就此停止脚步,占全国绝大多数面积和人口的广大农村还要持续提升和加快发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任务。雨露白族乡党委和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想到了要打造雨露八景,以期推动本地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南华县文联通过一段时间广泛征求文艺界人士的意见,又经过反复磋商、酝酿,根据景点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一致定下了雨露富集人文底蕴的八大景观。她们是:龙顶晓日、力戈清潭、灵石唤月、古祠灯影、五丛献彩、杨方风雅、耐桥烟雨、向天遗迹。为此,县文联主席李天永欣喜之余,赋《雨露八景》诗一首: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顶寺傍观日出;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力戈潭水听清音;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胎盘罗摩显灵石;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祠神灯传世久;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丛宗祖取暖处;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方村上白乡雅;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耐桥烟雨雾濛濛;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向天遗迹传彝韵。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准确地向外界推介雨露八景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受雨露乡党委政府的邀请,2022年3月19日,南华县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十余人来到雨露乡采风,再次对已经确定的雨露八景现场踏勘,情景再现,听取建议,以期形成定位准确、文字形象精炼的八景文案。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ajing001.jpg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顶晓日

龙顶寺位于雨露罗文村委会力戈龙潭山巅最高处,这座山因而也叫龙顶寺山,与旅游胜地紫溪山毗邻成景。我们驱车来到山脉高处,停车于一荒地边,仍需徒步向上攀爬数百米远方能到达龙顶寺遗址。坡陡且林间无路,山上森林茂密,植被密不透风,脚下腐叶尺余,我们手脚并用,攀支拽叶勇敢前进。不小心脚下一滑,屁股墩先砸地上,摔个仰面八叉,呲牙咧嘴,甚为痛苦。我们三张车十五人前往探秘龙顶寺,最后只有五人登上绝顶。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顶上旧时因建有龙顶寺而闻名于南华及楚雄两地。龙顶寺遗址上,树木参天,感觉庙宇毁没少说也有几个世纪了。唯有几堵残垣断壁,还有一些规整的五面石料,凌乱于树根旁,方能看得出点原先寺庙的影子。人迹罕致,却留下了人们来此祭祀的痕迹,我们看到一堆野炊时尚未燃尽的柴棍,树上吊着几个盛水的五升塑料瓶,断墙下的树叶间,摆放着一尊彩绘的观音瓷像。龙顶寺处于绝顶,为雨露乡最高峰,我们在手机上定位,测量龙顶寺山顶海拔为2370米,经度101.318100,纬度为25.055246,当日西风,气温12-29℃。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顶寺,从南华文献之祖陈元编纂的康熙《镇南州志》始,到民国年间郭燮熙编纂的《镇南县志》,历代志书均有记载,旧时为南华名胜古刹。龙顶寺,崇祯年,僧方逵建,楚雄县土县丞杨宗儒重修。现存《重建龙顶寺碑记》一块,被罗文村委会护林员彭宪福保存在山上的一间护林房里。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光绪《镇南州志略》记载:龙顶寺在城东南三十五里。明崇祯间僧方逵建。楚雄县土县丞杨宗儒重修(谨案:《滇系》载:“杨宗儒传子春盛,国朝平滇,春盛投诚,仍授世职。”以此考之,则龙顶寺之建,当在崇祯初年,重修当在崇祯末年也)。由此可知,龙顶寺建成与重修的年代,应该在1628-1644年间。坊间传闻,曾有一位落魄流亡的皇帝,欲遁迹于龙顶寺,主持拒留,后来龙顶寺莫名焚毁。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龙顶寺规模大小,志书无记载。但据当地白族向导介绍,龙顶寺建筑宏大,从我们开始徒步向上的荒地边始,往上的十二个小山包上,当年均为连片的禅房,逐台向上抬升。我们也看到一些地上祼露的瓦当,但上面没有发现图案及相关文字信息。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们五人豋上龙顶寺时,正值上午九时,只见东方红日破晓,青山映苍穹,野花沐朝霞,景象蔚为壮观。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ajing02.jpg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力戈清潭

力戈龙潭位于龙顶寺半山腰,我们从龙顶寺东北方向下山,逐渐走入一片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这就是如今仍保护良好的力戈龙潭水源林。说是森林,却与龙顶寺密不透风的森林不同,这里的树木高大挺拔,全是百年千年的古树,有的四五个人方能围拢,高大的树冠,树荫华盖,下面却是空空荡荡,空气清新。见到这些古树,我们一是惊叹,二是敬畏。因为在我们还未来到这个世界之前,这些古树已经在此生长了几百年;可以意料的是,当我们百年之后,这些古树仍然会顽强地屹立于雨露的大地上。在我们彝族,百年以上的树木,不论她生长于何地何处,都以神灵祭拜,一枝一叶,神圣不可侵犯。力戈龙潭的古树,感觉就是受到了当地民众这样一种善待和敬畏。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诗豪的刘禹锡有诗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正好验证了龙顶寺和力戈龙潭久负盛名,载入历代志书的缘由。龙顶寺的名和力戈龙潭灵,三百多年前就被载入史册,康熙《镇南州志》载,龙潭:一在州治东十五里多蕨厂山箐,灌溉甚厂;一在州治南三十五里力戈村山箐,灌溉尤广;一在州治西北十五里见性山山箐,灌溉亦广。巧的是,志书中提到的这三个龙潭,我都寻访过。2015年秋,我与李天永踏勘见性山,来到响水河源头,看到了那块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二月二十八日立的“神民永庇”封山碑。今年2月5日,我随“镇南户外徒步”走清水河线,踏勘金珠河源头的龙潭,经瓦窑村返回,步行二十余公里。今天我们来到雨露力戈龙潭,又看到了山中不一样的景致。三个龙潭所处的地质结构、自然环境极其相似,水均从石缝、树根处涌出,甚至龙潭周围的古树品种、品质都是一样的。这三个龙潭所储存的地下水,应该是基岩裂隙水,出水口位置处在构造裂隙、风化裂隙发育的断裂破碎带上。是未受污染的优质地下矿泉水,含杂质极少,矿化度<0.5克/升,水质良好,可供生活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力戈龙潭面积3平方公里。这里古木擎天,虬枝峥嵘,藤蔓攀附,林木葱郁,绿影婆娑,可谓千年秀林。清澈神奇的泉水就从石缝里汩汩涌出,顺箐而下,有上、中、下三处泉眼,每处泉眼又被人为挖沟横截引流。就这样,力戈龙潭自古到今有三股泉水。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族向导神秘地告诉我,在这千年秀林里有一座龙王庙。平时我们常说:“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得自家人了。”这龙王庙是什么样子,还从来没有考察过,就请他领我去看看。我们来到龙潭右侧的山冈上,大树下确有一间一米多高盖瓦的土坯房,中间贡奉一座神像,旁边是祭祀时留下的杯盘狼藉。两边贴着一副对联:力得龙盘千古秀,戈站虎城震灵威。横批:万古长青。很显然,楹联作者喜欢力戈龙潭,挥笔前是下了一方功夫的,把“力戈”二字镶嵌在对联里。向导解释说,这是民间人士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恢复的龙王庙,原先的龙王庙是一座大宫殿,就在旁边。我也看出来了,旁边看似墙脚的地方也摆放着一些祭祀品。白族向导说,过去周围村子办喜事请客,如果那家碗筷不够或住宿的铺盖不够用,主人只需写张纸条放在龙王庙,第二天就能如愿借到你所缺的东西,用完归还即可。但后来有人失信于神,这方法就再也不灵了。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力戈龙潭是雨露方圆十里民众崇拜的神潭,旧时曾经是文人雅士春游踏青,夏日避暑的好去处。古人曾赋诗: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力戈龙潭风景美,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游览圣地舒心田。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千年古树拔地起,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万代龙王喷清泉。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1年春天,南华老书法家张承德游雨露乡,回来后赋豪迈大气五言律诗《力戈龙潭》一首: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方圆三五里,古木越千年。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但见藤缠树,时闻猿啸天。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中莺啭啭,岩下水潺潺。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慢步登峰顶,新诗揽大千。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华县老年诗词协会会长刘锡海也赋五言绝句《力戈龙潭》一首,赞美了力戈龙潭的神奇和优美的生态环境。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森林茂密间,处处涌清泉。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水生灵气,无仙胜有仙。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雨露本土白族文人杨嘉喜,也有《力戈美景颂》七言律诗一首在《龙川江》上发表: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自古力戈好地方,山高林密气温凉。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杜鹃花卉迷人眼,野树杨梅遍梁冈。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泉水哗哗石上淌,莺声啭啭箐中扬。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风光秀美资源盛,助力白乡进小康。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南华九十二岁的老史志工作者张兆钫,游雨露后也写下了一首《力戈一日游》: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驱车二十里,蜿蜒力戈山。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层层皆绿染,崴崴壮大观。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天古树密,负氧时时鲜。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怪石奇形状,藤葛向上攀。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幽深苍翠处,潺潺流玉泉。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花香伴鸟语,游兴意绵绵。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雨露柏枝力村九十四岁的杨忠卫填词《满庭芳·力戈龙潭》一首,也写出了自己游力戈龙潭的喜悦心情。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万古龙潭,风光秀美,白乡雨露奇观。茫茫林海,巨树擎云天。春夏秋冬碧绿,藤葛绕,似蟒高攀。清泉水,四季长流,万物命之源。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林间闻鸟唱,此伏彼起,阵阵声欢。漫野山花艳,蝶舞翩翩。怪石嶙峋散布,千百状,似兽如仙。原生态,人人爱护,共度小康年。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ajing04.jpg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灵石唤月

秘境雨露有奇石,一为罗摩石,位于河头村山坡上。《南华县志》记载,罗摩石高、胸围各约3米,形似鸡蛋,小头立于地面一块石板上,大头朝上,顶上稍平,长草一蓬,冬黄夏绿,留下了罗摩娘娘美丽神奇的传说。倾斜30多度的山坡上,突兀出现一个上大下小的巨石,金鸡独立,成为千万年来的不倒翁,有些让人匪夷所思,让人感到十分奇怪。更鬼异的是那巨石上生长的一篷还阳草,冬春死寂,夏秋复活,农人从其长势就能预测当年庄稼的收成。这罗摩石和还阳草有着神秘、魔法般的力量,人们常来此祭拜。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为胎盘石,位于力戈村河边,呈横卧状,中间有一孔,酷似人体胎盘。康熙《镇南州志》记载:“州治南三十五里,在力戈村,元初龙现于巨石中,化为婴孩,时土人经过,闻啼声,觅之得孩,欲抱归抚育,行一里许,风雨交作,遂化为石,土人立庙化为神,今石胎形尚存,称为‘龙神石’”。在这里,民间留下了雨露土主降生的传说。这胎盘石的形成,我查阅过地质资料,得出的结论是:在两百多万年前地球第四纪冰川时期,在冰雪的融蚀作用下,滴水穿石形成的冰臼。我老家牟定白马山上就有许多“马脚迹”,实为第四纪冰川遗迹。牟定天台有个村叫食臼村,也因过去有天然石臼而得名。这在我2020年初夏到雨露采风时写的《草木有心知雨露》一文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只是后来雨露原乡长何桂康反馈我说,热烀噜刺没有写太可惜了。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热烀噜刺就在离胎盘石不远的一个背风处,似乎与当年狂风大作,婴儿变成胎盘石的灵异事件有关。当省级“非遗”传承人杨正荣向我们介绍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时,大家都不以为然,故我没有把它写入文章中。热烀噜刺是一篷神奇温暖的刺,每当刮风下雨之时,四处冷风嗖嗖,唯独这里温暖如初;就是到了冬季天寒地冻的时候,这篷刺的周围也是显得难于置信的温暖,平时人们都习惯于来这里取暖。据何桂康说,这篷刺自古到今都非常神奇,他小时候放牛时就亲身体验过,是真实存在的,老一辈当地人对热烀噜刺十分崇敬。我的学识,无法解释这一自然现象。我原来在离城五公里的吕合煤矿医院工作,这一带的地热比较高,故一到冬天,从高峰哨到钱粮桥一带总是雾气弥漫,见不到太阳,直到中午12点方散。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为天阳石,位于大坪地前往石门的山头上。奇石高约3.5米,胸围约3米,近似圆柱状,顶部圆润似盖,有冠状沟,形似男子阳具,留下了白马王子与白族姑娘凄美的传说。雨露胎盘石、罗摩石、天阳石,有传说故事,被民间演绎神化,被志书记载,人们崇拜之余时常祭奠。淳朴的乡风民俗,根深蒂固的宗教信仰,传递出原始浓郁的生殖崇拜痕迹,是我们研究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的活标本。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如今,雨露奇石被越来越多的南华人所关注,我的文友刘锡海老先生对此也很感兴趣,写了首《胎盘石、罗摩石、天阳石》的五言绝句: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阴阳三巨石,件件蕴神奇。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演绎人间事,篇篇爱恨诗。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ajing09.jpg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祠灯影

祠堂,是旧时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许多豪门旺族过去都建有家族祠堂,但几乎都在“文革”破四旧时消失殆尽。雨露至今还保存着两座百年以上的古祠堂,一个力戈祠堂,一个是果乐的杨家祠堂,均为白族走马转角楼庭院建筑风格,我曾多次到这两个祠堂采风,体验白族风情。在这古老的祠堂里,至今还传承着一种古老的祭祖习俗,那就是从正月初一到初八,在祠堂里举行的“雨露正月白族传统灯会”,俗称“唱灯”。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雨露白族信奉土主,每年正月初八是土主生日,从正月初一到初七的早晚,力戈、雨露、罗文、果乐、石门五个灯班(现在还有四个灯班),在各自祠堂里举行隆重的“唱灯”仪式。雨露白族“灯会”有独特的仪式和礼俗,正月初一开始“闹灯”,初二“引灯”,又名“接灯神”,初七要按照古老形式在祠堂进行祭祀,接高亲,到了初八是灯会的高潮,上午四个灯班在各自祠堂祭拜祖先,敬奉神灯,然后五个灯班齐聚五丛大庙,为土主祝寿,祈求土主保佑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安康幸福!又名“土主圣诞庆典传统灯会”。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南华境内旧时流行花灯,从地域来讲,共有四大灯班,除雨露灯班外,还有沙桥灯班、藏当灯班和河硐灯班,各种花灯小调、洞经音乐在乡间兴盛一时,雨露灯班尤其以狮子舞、大刀舞在县内最为有名。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适逢改革开放,这些灯班又都陆续恢复演出,在文化生活极度贫瘠的乡村,曾经红极一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鼎盛归于沉寂,只剩下了雨露灯班还在传承。这与雨露白族土主崇拜,信奉神灵、民风淳朴有很大关系。因此,龙潭的天然林、罗文的两棵文武桅杆、力戈祠堂、杨家祠堂、白族传统灯会就都得于完整地保存下来。雨露白族唱灯,除了女性,老中青幼不同年龄的人均参与其中,从小耳濡目染,喜欢者众,就不会出现断代失传的情况。我对很多“非遗”项目的传承非常悲观,就是担忧在老艺人病故之后会失传,而对白族“唱灯”,我就比较乐观。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早几年,张兆钫老先生写了首七言绝句《正月初八雨露庙会》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初八庙会自古兴,风情万种白族情。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街处处人欢跃,漫舞笙歌颂太平。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人抒怀雨露“唱灯”的诗很多,这首词牌名为《鹧鸪天·正月初八赶庙会》的词是刘锡海采风后写的。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寺年年香火红,神明土主五方崇。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唱灯班子齐齐聚,贸易商家早早拥。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锣鼓响,炮声隆,雄师起舞赛腾龙。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颂歌献给新时代,雨顺风调好运通。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首《西江月·正月初八赶灯会》是雨露柏枝力村杨忠卫写的。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商贾云集雨露,人群接踵摩肩。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欢歌笑语漫云天,灯会如期再现。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古式大刀飞舞,金毛狮子腾翻。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白家儿女舞蹁跹,个个孜孜不倦。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老年诗词协会去雨露采风,杨嘉喜也写了一首七言律诗《白族灯会》: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正月初八盛会开,穿红戴绿四方来。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经商服务抓机遇,摆点设摊销品牌。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狮子大刀才舞罢,花灯古戏又登台。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大街小巷人潮涌,阵阵欢歌唱不衰。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ajing01.jpg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丛献彩

雨露祭祀土主的五丛大庙,位于雨露乡政府对面的山巅。在过去,雨露几个村子结为一丛,五丛即今天的力戈、雨露、罗文、果乐、石门,后来石门退出,故现在还有四丛,有四个灯班,即力戈灯班、果乐灯班、罗文灯班、雨露灯班。据《南华县志》记载,雨露五丛大庙建于元朝初年,即公元1271年,由五丛群众集资合建,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原来的五丛大庙连院心有正殿三间,厢房六间,面房三间,外边有戏台,院心里有石凳子一对。正殿正中上排是钱氏土主的金像,下排是土主的儿子和媳妇塑像,两旁塑有山神土地和天公地母,墙上有壁画,大门两边有大泥马四匹。1942年民间祭祀时因不慎失火烧毁过一次,后来恢复。上世纪六十年代,五丛大庙在破“四旧”运动中被拆毁,木材用于建盖学校,仅剩断墙一截、“灵佑方里”大匾一块、大石香炉一个、石狮子一个。但人们仍在五丛大庙原址把碎石垒起,每年正月初八日,四个灯班齐聚于此祭祀,为土主庆贺生日,从未间断过。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9年,雨露民间又筹资一百一十多万元,终于在2020年春节前完成了五丛大庙的主体建筑,消失了六十多年的五从大庙又在原址上恢复重建,各种塑像、彩画、铜钟大放光彩。本来准备在正月初八日“唱灯”祭祀土主的时候隆重庆典一番,不巧遇到全球新冠病毒肆虐,尊政令不得聚会,连同“灯会”一齐被取消,至今已有三年没有在五丛大庙祭祀了。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雨露白族祭祀的土主叫钱三老爷,是一个会人语的神石,食兽乳成人。他在兵戈四起、灾害频繁、民不聊生的年代,率领雨露民众奋起反抗,百战百胜,为民消灾消难。战乱平息后,百姓安居乐业,人们把钱三老爷视为民族英雄,是龙神石(胎盘石)的化身,故立庙奉为土主。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钱氏土主有四子一女,四个儿子英勇善战,分东、西、南、北把住四个关口,钱土主坐阵中央,统领五丛(几个村子为一丛)。钱土主的女儿嫁到楚雄东华上棚门土主家后,称为钱氏娘娘,以联姻方式避免纷争,为两地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丛大庙还有一大盛事就是“接佛”。每到隔年的正月十四,雨露五丛百姓就从大庙出发,一路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到楚雄东华上棚门村接“姑老爹”和“姑奶奶”,而且是接两个姑奶奶和两个姑老爹。两个姑奶奶一个是娘家住罗文村的罗摩娘娘,另一个是娘家住雨露村的上棚门姑奶奶。接佛人数三十至五十不等,双方互称“高亲”,情同手足,亲如一家。雨露人正月十四去楚雄东华接姑奶奶,第二天刚好赶东华“十五会”,然后十八日抬着三笼佛轿回雨露,沿途杀鸡,烧纸敬神。第二年,楚雄东华上棚门村人正月初七来雨露接佛,第二天赶雨露初八白族灯会,初十一回东华,如此年年轮流接佛。接佛的仪式,东华在十五寺举行,雨露就在五丛大庙举行。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志书记载,雨露白族灯会始于元朝初年,是因民众顶礼膜拜自己的土主而兴起。因为土主生前爱看花灯表演,就在正月初八这一天举行灯会。所以,雨露传统的正月初八灯会又叫“土主诞辰庆典传统灯会”。雨露灯会传承至今,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晚清福建军旅诗人黄大琮在其《镇南杂咏》一书中有诗云: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不知土主是何神,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雨露村头岁祀新;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笑煞痴狂众男女,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会场百戏沸如尘。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黄大琮的诗把雨露村头那种百戏上演,民众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唱灯场景留在了历史里。2017年,“雨露白族正月灯会”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ajing05.jpg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方风雅

杨方村原来叫杨方坝,位于雨露乡政府所在地,是一个用于蓄水灌溉的小坝塘,到栽秧时能供水四五十亩。2017年在雨露乡脱贫攻坚过程中,这里被选择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现在这里是漂漂亮亮的一排排具有浓郁白族风情的小洋楼:格子门、横披、耍头、吊柱,玲珑剔透的三五层透漏雕,山水动物、花鸟虫鱼栩栩如生。独具特色的白族照壁民居,宽敞大气的民俗文化广场,美丽的水体景观三者合一,如此漂亮美丽的人居环境令人羡慕。2018年12月,我们政协教文卫体专委来杨方村参观时,获得了委员们的一致赞扬和好评,有几位委员甚至说杨方村的人居环境,比南华县城的私人小别墅还强,自己退休后都想来这里生活。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雨露村有张、苏、杨、何、李、赵六姓,在村中心(原雨露小学旧址)有六姓祠堂,在正殿内,放置六姓祖宗牌位及孔子牌位,左厢房供有“姑老爹”和“姑奶奶”塑像。过去雨露的庙会很多,除正月初八会的灯会,还有二月十九观音会,三月十五财神会,四月初八太子会,七月十五地宫会,八月大成会,九月初一九皇圣会,十一月十八地母会,每月十五做月会,二月或三月择三天时间举行太平会,数年一次,平时家中遇事喜欢烧太平纸祈祷平安。雨露这些庙会约定俗成,千百年来在民间有劝善劝孝劝学,尊规守纪从良,教化后人的作用,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与福祉。这也是雨露历经时代更迭,至今民风淳朴如初的社会缘由。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雨露白族过去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叫耕牛诞辰日,就是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日,专门给耕牛过生日。即便是在那没吃没穿的年代,也要用糥米面做茴香粑粑喂牛,来感恩水牛帮助人们耕犁田地。人给家畜过生日,大慈大悲观世音,可见白族人心地何等善哉!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雨露人杰地灵,曾有一位志向抱负宏大的方丈,欲广度众生,劝人从善,募集善款建了一座光明寺,表达“佛光普照,前景光明”之意。地址就在现在雨露中学的这个位置,可惜寺庙短命,建好没多久就被一场大火烧毁了。据今年88岁的雨露村人何联明讲,建设光明寺时,方丈曾得到一位高僧的指点,凡事不能求百分之百圆满,《易经》乾卦有“九五至尊”之说,故光明寺要建“九十九间半”。九是最大的阳数也是个吉利数,“九”谐音“久”,意为长久,过九到十就到头了,而到头就意味着要走下坡路。“半”寓意为“五”。需要说明的是,“九十九间半”不是说寺庙要盖九十九间房子,这在民间的好多叙述中似乎都被讹传了。“九十九间半”是我国南北各地都有的一种建筑风格或形式,一般是指宫殿、坛庙、祠堂。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位高僧还告诫方丈,光明寺建好后,需诫斋九十九天,否则会有灭顶之灾。于是,这位方丈严格遵守高僧训导,三个多月都没有在光明寺生火做饭。到了第九十九天,眼看光明寺即将迎来众多信徒,却发生了意外。这天方丈在寺庙里的太师椅上瞌睡,一群耗子叽哩喳啦你追我逐,他没忍住就拿起手杖在石柱上敲了一下,结果冒出了火星。没想到这也会破了高僧的诫律,当晚一只老鼠碰翻佛灯,引燃了帘蔓,烧毁了光明寺。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于杨方村,张承德老先生有《参观雨露杨方村》七言律诗一首在《龙川江》上发表。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面脱贫才一年,神州处处小康天。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方村里呈新貌,雨露乡间改旧颜。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面高楼家世界,一方宝地水云间。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乡村振兴开先导,户户安居大乐园。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ajing07.jpg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耐桥烟雨

雨露袁家垭口、白溪冲、三层楼,每年夏天我都会去这个地方品尝杨梅,冬腊月还去吃杀猪饭,已经有十来年了,白族人好客,对人真诚。喜欢雨露的杨梅,酸酸甜甜;喜欢耐桥水库的风景,碧波荡漾,田畴阡陌,空气清新。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月19日采风,陪摄影家们环湖巡视一圈,来到坝埂上,感觉水库选址甚佳,最窄处的坝埂,拦住了上游的所有来水,省工效显。看到一块水泥碑,上刻“卫星水库”大字,1958年12月动工,1959年3月完工。我们叫的耐桥水库怎么变成了“卫星水库”?原来,坝埂边上的村子叫耐桥村,人们一直习惯于叫耐桥水库,灌溉下游石门、车子塘等稻田四五千亩。而这“卫星水库”原来是当年大跃进时期“多快好省”“放卫星”的产物,大干快上仅用三个月就建成,故起名为“卫星水库”。但因赶工期而质量低劣,造成后来涵洞严重漏水,经多次修复才有了今天的模样。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17年3月,雨露袁家垭口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如今,在耐桥水库旁,是南华县建林枣业袁家垭口基地,种植冬枣、杨梅、沃柑、脐橙、软籽石榴三百多亩,夏摘杨梅石榴,冬摘脐橙冬枣,一年四季瓜果飘,城里人都乐于来此垂钓休闲游乐。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年八十四岁的南华书法家张承德五言律诗《雨露袁家垭口村》赞美了这个白族风情浓郁的特色村寨。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远望丛林里,山间灿晚霞。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村容初换貌,新路已开挖。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田种烟和稻,坝游鱼与虾。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全村数十户,尽是小康家。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杨忠卫填词双调三十六字《长相思·游耐桥水库》一首,发表于《龙川江》2021年冬季刊。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山岚岚,水岚岚,大坝中央荡小船,歌声阵阵欢。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天也宽,地也宽,湖畔周边花果山,杨梅石榴甜。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耐桥水库旁的“阿呀噜田园农庄”是近年来楚雄州的网红打卡点,农庄建有白族“非遗”扎染文化体验坊、田园健康步行骑行跑道、户外帐篷宿营、户外马术骑行,也是省级“非遗”雨露正月白族灯会传承场所,平时演出《大刀舞》《霸王鞭》等白族传统花灯节目。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阿呀噜田园农庄风景秀丽,花海迷人,农庄古朴,白族风情浓郁。来到这里,你尽可以远离都市喧嚣,沐浴田园自然,体验农耕文化,感受“梦里犹听鸟音脆,醒时顿闻泥土香”的乡土生活。春种油菜,油菜花开满地金;秋种菊花,灿烂如霞万寿菊;美人美食美景,让游人流连忘返。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22年3月20日,雨露白族乡首届“云上金花乡愁文化节”在阿呀噜田园农庄举行,通过云报客户端、抖音、今日头条、一直播、新浪微博、文旅头条新闻客户端、云南省公共文化云、中国移动和商务直播、腾讯新闻、百度、爱奇艺、红火楚雄客户端、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视频号、就爱去楚雄等十余个网络平台现场直播,向大众全方位展示了雨露白族正月初八灯会,传统白族婚礼,白族刺绣,白族扎染、竹编工艺及各种农特产品,还有红烩白肉、瓦片凉粉、羊汤锅、炭烤香猪、白家土八碗、金花菜品宴、茴香粑粑等白族美食。线上观看人数达二百二十二万多人。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晚上,南华文艺界人士与雨露乡政府在阿呀噜农庄举行“遇见楚雄•乡愁雨露”为主题的星光诗会。本土诗人、作家卞启忠、吕慧芝、徐社川、李天永、普显宏、普金华、周汉德、蔡波、罗先发、杨德智、夏先龙、何沐纵、李璐等人纷纷登场,或口吐华章,或引吭高歌,用诗歌和音乐礼赞美丽富饶的雨露白族乡。诗会结束回城的时候,天空满是闪烁的星斗,当日正值春分时节,李天永余兴正浓,随即赋诗一首《咏雨露》: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夜春风梦醒来,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梨枝素衣身如雪。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轻雨莫忘启竹窗,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独看庭院香满园。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金花相约阿呀噜,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星光诗会遇春分。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文人墨客题八景,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福泽方里知雨露。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ajing11.jpg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向天遗迹

李家山火葬墓群位于雨露乡政府东北方向的山冈上,为宋、元时期彝族火葬罐墓,现在保存较完整的还有二座。1990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大道教授等人来雨露实地发掘,出土彝族火葬罐18件,有彩陶、夹砂陶、灰陶、白灰陶,其中有3件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2016年,李家山火葬墓群被南华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文物价值,在于它是典型的表达十月太阳历法的彝族向天坟。雨露李家山的这些彝族向天坟,葬于山岗北边,呈南北向,处于观察天象的最佳位置,便于傍晚观察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以确定寒暑,即观察斗柄正下指北时为大寒,正上指南时为大暑;此大寒、大暑两个重要季节确定之后,便可据之推算其22个季节。这是符合科学规律的,天空北斗星的位置变换,与地球上的季节相对应: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雨露李家山彝族向天坟是新中国第一个彝族教授、彝学泰斗刘尧汉(南华马街沙坦郎人)1989年8月发现并亲临踏勘,并记载于《南华县志》。彝族向天坟与古老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有关,是“门朝着天开的墓葬”,是观察天象的地上坐标,被誉为“东方金字塔”。刘尧汉教授跑遍云贵川彝族地区,考证彝族向天坟,研究彝族十月太阳历,完成了《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专著,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先民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对天文学有一定研究,民间有很多彝族毕摩是星占师,他们信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把日月星辰、天文宇宙、阴阳八卦应用于星占术。十月太阳历是彝族人民创造的天文历法,一年分为五季十个月,每季度两个月,每个月三十六天,合计360天,余下的5-6天为过年祭祀日,是古代历法中最为精确的一部历法。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彝族向天坟是古人用以观测天象星斗的天文台,雨露李家山彝族向天坟为我们研究十月太阳历,提供了一个活化石标本。彝族十月太阳历是悠久神秘的古老历法,它与中国儒学、道学、阴阳学有着深厚的渊源,至今还有许多密码有待破解。在我们南华,现在有很多老人还把月亮叫做“太阴”,与我们说的太阳相对应。在楚雄十月太阳历公园,在一个三圆台金字塔结构的祭天坛上,人们可以用太阳历法测算季节、日期和时间。我也对彝族十月历法很感兴趣,2009年,曾写过一篇《彝族十月新年》的风情散文,发表在甘肃兰州的《丝绸之路》和海南的《椰城》杂志上。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继彝族十月太阳历之后,又一种更古老神秘的历法——彝族十八月太阳历被人们发现。1990年3月,还是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彝族学者刘尧汉在大姚县昙华乡丫古埂彝村,发现了“中国彝族十八月太阳历”。十八月历即一年为18个月,每月20天,另加5天“过年祭祀日”,全年365天。2015年二月初八彝族插花节,我到大姚县昙华山参加第九届“我与春天有个约会”,参观了昙华山上的彝族十八月历碑,回来后写了篇《昙华山上的世界文明》,发表在《云南日报》文史哲版上。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雨露李家山向天坟,揭示了雨露远古时代曾经辉煌灿烂的文化,反映的是先祖们的聪明才智,这是值得我们今天雨露各族民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刘锡海写了首七言绝句《彝族向天坟》给予褒扬。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火化罐装深土埋,茔头宝顶向瑶台。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夜观星象知寒暑,历法文明自此来。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bajing10.jpgYeN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人-网是创建最早,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彝族文化网站。网站的目标,是构建彝族文化核心数据库。

所属专题:

彝族作家普显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