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文学 Literature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散文/随笔/小品

​何宗林:长征精神永远引领我们前行

作者:​何宗林 文/图 发布时间:2022-05-07 原出处:彝族人网 点赞+(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载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史册,在世界史中,它同样也是永远不可忘记的重要一笔精神财富。长征的开始,是被国民党反动政府逼迫的。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惨重。红军在长征的途中,一路上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考验,更要防备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使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经验。特别是在长征中面对着国民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红军立刻掉头, 1935年,中央红军分别于2月18日、19日和3月21日、22日四渡赤水,第二次和第四次从太平渡一带渡过赤水河。中央红军从一渡赤水进入古蔺县境,到四渡赤水离开古蔺县境,辗转54天。太平渡是“四渡赤水”的轴心地区和重要渡口,第二次和第四次渡过赤水河都是从“太平渡口”渡过,前后进行大小战役十余次。有名的太平渡阻击战,红军战士接连击溃军阀部队与地方反动民团超过三千人。四渡赤水是红军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彻底扭转了战略转移中的被动局面,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1935年5月22日红军长征经过凉山州冕宁彝海子“彝海结盟”纪念碑

1935年3月21日至22日晨,那神速地再次东渡赤水河。使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民党反动政权对峙。他们强渡大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飞夺泸定桥,实现胜利的第一天。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中国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精神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浴血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乐观的英雄气概!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1.jpg

红军长征路线图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在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进发路上,挥笔写就了这首充满中国共产党人、中国红军、中国人民革命理想主义、乐观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睿智魄力的著名诗《七律.长征》,今天吟诵起来,依然是那么气势磅礴,那么开放豁达,那么坚定有力,那么鼓舞人心,那么激人奋进。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读《七律.长征》,彷佛让我们这一代人和新生代们再一次上了一堂党史和历史大课。铭刻革命先辈和烈士的丰功伟绩,珍惜、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走好我们这一代人自己的新长征路,在内心深处扎根,在祖国各地扎根。同时,进一步让我们感受到,新中国来之不易,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今天和平、安宁、繁荣、幸福的日子来之不易。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七律.长征》全诗八句,五十六字,精辟地慨括了长征路途的艰辛以及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慨,读诗句它让我们感受到红军在征途中留下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等等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可是布衣草鞋的中国人在枪林弹雨中徒步创造出来的一个又一个神话。但这“神话”是真实的,所以我们必须虔诚地仰望。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003.jpg

红军长征过会理示意图

今天,距红军长征胜利已经87年了。在向先辈致敬的同时,遥想英雄们当年的壮举,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脊梁们,在血与火中开创了一条属于中国人民的道路;我们看到的是中华儿女们,在家与国中选择了国的利益,舍弃了家的牵挂;我们看到的是炎黄子孙们,踏出了历史的脚步,走出的与其说是一条为后人所景仰的路,不如说是被千古传诵的革命魂!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想想今天的我们,作为新时代幸福而快乐生活的我们,我们是否还有红军先辈吃着红米饭、喝着南瓜汤的井冈山精神和不畏艰难的昂扬斗志!是否还有布衣草鞋的艰苦朴素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想想我们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停滞不前,想想当饭菜不香就随便吃一点,甚至不吃,还满腹牢骚,再想想我们今天的飞速发展、欣欣向荣的伟大祖国,不知大家心里会是什么滋味?我想我们有必要在困难面前想想红军长征路,在挫折面前去忆忆革命魂!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建设现代化的中国,建设和谐家园,是否也是一种长征?当然是!一个人的一生,是否也是一种长征?当然是!作为一名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这种不倦的追求美好生活的漫漫之路,是否也是一种长征?当然也是!红军先烈们的精神必将在时间的长河中弥久而愈新,熠熠生辉,也必将指引我们时常以红军长征精神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在今后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主席对长征的概括,从这儿我读出了红军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他们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1935年5月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老一辈指挥红军渡江时住过的一排穿山洞

长征途中,发生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不会忘记曾经读过的《长征之旅》《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军神》《丰碑》《草地夜行》《三人行》等感人至深的长征故事。故事展现给我们的有激烈的战斗场面,有钢筋铁骨般的战斗英雄,有舍己为人的普通战士,有同志间浓浓的亲情。在这些故事中,那篇《金色的鱼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久久不能忘怀。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位年过半百的炊事班长,为了让患病的几个小战士吃到足够的食物,宁愿自己啃他们吃剩的鱼骨头,喝漂着一点菜叶的所谓的野菜汤,最后因饥饿晕倒在钓鱼的小水沟边。即使在他生命垂危时,也不愿浪费一点儿食物。他为了红军队伍,为了革命,为了长征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当年长征途中的红军战士相比,真是生活在天堂里呀!鸡鸭鱼肉,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服装鞋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红军过草地时,一人只带了一包青稞面,吃完了挖野菜,啃树皮,吃草根,最后甚至连皮带也煮着吃了,除了饥饿寒冷,还有枪林弹雨,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红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呀!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1935年5月毛主席指挥红军巧渡金沙江时住过的山洞

在我们的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也会像工农红军遇到的大雪山、大草地一样,遇到许多挫折和失败。有的时候,我们因为学习、生活、工作不顺心就叫苦连天,或因实力不足而在比赛中失利;或因自己的错误受到亲人、朋友的冷落等等,这些时候我们都不能灰心丧气,甚至悲观失望,放弃自己的努力与进取的勇气,因为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面对那么多艰难险阻都能克服,我们所面对的失败和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敢于面对、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自己、坚持不懈,一定能像红军战士们一样,走出困境,走向成功。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诱惑,面对生活的大千世界,我们需要长征精神。学习乐于吃苦,工作乐于吃苦,生活敢于吃苦,只有具有不惧艰难的长征精神,那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战胜。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今天我们学习党史,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长征精神,接过先辈的旗帜,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加油面向未来,意义更为深远。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学习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硝烟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高山与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英雄的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围堵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正是这种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精神支撑着红军,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1935年5月3—9日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简介碑

学习无私奉献,团结拼搏的长征精神。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神不散的整体,使敌人无法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根本实现不了各个击破的图谋。而当下,长征精神一直在延续,正激励着我们战斗在各条战线上人们,以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在国防、科技、航天、航海等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在铺路架桥、遨游太空、上天揽月、下海会龙,航母巡疆、5G通讯等方面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点赞。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富强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不忘初心,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弹指一挥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已经有 86周年了。时光如流水,当年一脸稚气的红军小战士,现在大多是饱经岁月沧桑的白发老翁了。一切的一切,都早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物似人非了。然而今天,当我们追忆那段红色的历史,重走那段红色的历程时,仍旧会热血沸腾,感慨万千。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今日1935年5月3日红军长征曾巧渡金沙江皎坪渡口

观看影片《长征》,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段让人永远难以忘怀的历史,眼前出现了一支斗志激昂的队伍—红军。这是 1935 年的 6 月,正是南方最热的时候。可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们却要翻越长征路上的第一座雪山——大金山。红军中有许多是南方籍的战士,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来没有看见过雪山,更别说去翻越它了。但困难吓不倒我们坚强的红军战士,摔到了,爬起来继续走;没有粮食,就啃草根吃树皮,甚至吃皮带。为了党,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广大的劳苦大众能过上好日子,有许多红军战士永远留在了雪山上,他们献出了自己最绚丽的青春、最宝贵的生命。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感人的事迹数也数不清,说也说不完。我们英勇的红军战士总是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记得书中介绍,有一个名叫邓仕俊的红军战士,在战斗中负了伤,不幸又患了伤寒病,实在是走不动了。面对茫茫大草地,他痛苦地流下了眼泪。师长杨朝礼同志得知后,决定留下 4 个战友照顾他。邓仕俊在战友们的悉心照料下终于追赶上了大部队,但是照顾他的 4 个战友却倒下了 3 个。革命胜利后,邓仕俊同志以“想到这儿,我就越发感到我的生命不是属于自己的。”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在长征路上还有很多很多,我不能一一叙述。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一般的国家,一般的政党,一般的人能够完成的,他只属于我们坚强的中华民族,只属于我们勇敢的共产党人,只属于我们英勇的中国人民。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看完影片后,我陷入了无限的沉思中。与那些英勇顽强的红军战士相比,我觉得自己与他们相差得太远太远了。一位伟人曾经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任何一座高峰。”红军战士就是这样征服 40多座高山险峰,先后跨越了近百条江河,作为生活在今天幸福新时代的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我们同样需要拥有红军战士的顽强拼搏精神。我想,我以后不会因一点点困难就畏畏缩缩了,我要向红军战士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毅力;学习他们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而勇于献身的无私奉献精神。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

1935年5月12日红军长征在铁厂召开“会理会议”纪念碑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长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正是凭着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史也将证明,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还将继续激励中国人民坚定地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发展迅速的强大的中国,有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的中国梦。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nbsd.jpg

1935年5月3—16日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碑

当年参加长征的红军就是靠着这种无私奉献、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于牺牲、团结互助的精神走出草地,走完二万五千里路的。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神话,令世界动容! 87年过去了,在和平建设的今天,还需要长征精神吗?需要!长征精神是我党我军在战争年代用血肉锻造而成的,它已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根。虽然时代不同,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今天,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继承红军的长征精神,并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让它代代相传,万古不朽,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以长征精神激励自己正确去面对任何困难,不畏惧,不退缩,勇向前。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长征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0LJ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作者简介:何宗林,彝族,1963年生,四川省会理市人,高级教师,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会员,四川温江微篇文学协会会员,会理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散文在线网、中国诗歌网、经典文学网、四川省情网、方志四川微信平台、《诗文杂志》《微篇文学》《凉山日报》《西昌都市报》《凉山教育研究》《会理文艺》等网站、新媒体平台及报刊;有作品入选书刊,有作品参赛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