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凉山彝族地区末世知县的法政人生:章庆史实考
《清史稿》与档案互证,考察清知县的行政司法史迹,意义不仅在于还原知县的工作人生,更重要的是论证《清史稿》表达的高度概括性和历史真实性。同时,对历史档案记载的客观、真实性也是一个考量,两重互证虽然与历史学上的双重证据法(考古与史料的互证) 不同,但用该方法研究历史人物,却有重要的价值。以一个知县为视角来考察,可以再现县...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1-31 05:37:35
彝与夷:民国时期凉山彝族的称谓
在彝族的发展历史中,他称和自称皆不断变化,但是“夷”的称谓却总是伴随,许多民国时期到凉山地区去考察过的民族学家,在当时撰写民族调查报告时,也用“夷”这一称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特别是进行民族识别后,用“彝”字替代“夷”字。而在之后有关该地区民族的著作之中开始渐渐采用“彝”字,这也导致后期在对民国时期有关彝族的民...
分类: 历史 点击: 日期: 2021-02-02 05:33:30
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价值协调 ——以婚姻习惯法为例
首先从凉山彝族婚姻习惯法的价值追求的考察入手,进而分析影响彝族婚姻习惯法价值追求的因素,然后再以凉山彝族婚姻习惯法为例逐步揭示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价值冲突,阐明二者进行价值协调的意义、即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协调价值,并努力提出二者进行价值协调的建设性建议。...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1-21 05:17:31
杜梦甦:凉山彝族毕摩仪式音乐形态研究
毕摩是彝族原始宗教的祭司,是族群生活中的核心人物,是享有族人特殊尊重的群体,是彝人聚居区的保护神;毕摩仪式在民间广泛流传,毕摩在仪式中用山歌式的旋律和歌谣式的语言唱诵族群的行为规范,反映了彝族民众的心理特征、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通过对毕摩仪式音乐形态的考察分析,揭示该仪式音乐的特征所在。...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1-12 05:19:21
凉山彝族习惯法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探讨
彝族习惯法在凉山非诉讼纠纷解决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定纷止争作用,本文探讨了彝族习惯法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等积极作用;也分析了其挤占现代法的治理空间,使得恶俗纠纷难以有效治理等消极作用。进而提出了加强“德古”培训、成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等构建凉山彝族习惯法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一些建议。...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1-22 19:34:53
摄影师郑伟彝族年人文摄影作品:《大山深处》
2018年11月彝族年期间,我随2018大凉山彝族年金小孔人文纪实训练营一行深入大凉山腹地,进行了一次深度摄影创作采风。只有到了大山的深处,才能感受得到彝族人的淳朴、勤劳和善良,彝族同胞们那种乐观、坚韧和生生不息的精神。...
分类: 报道 点击: 日期: 2021-01-11 05:18:34
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习惯法探析
凉山彝族地区在1956年民主改革后,从奴隶社会过渡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政治、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凉山彝族习惯法对凉山彝族现实社会生活仍存诸多影响。1956年民主改革前的凉山彝族习惯法与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等级制度、家支紧密相连,严格维护着等级秩序、奴隶主的财产权利及家支组...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1-03 05:45:55
送灵归祖佑子孙 ——大凉山美姑彝族“尼木措毕”祭祖仪式
生活在大凉山腹地美姑县的彝族,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神秘仪式,“尼木措毕”就是其中之一。2011年12月,美姑县毛洪觉村阿克家几兄弟将举行一场盛大的“尼木措毕”仪式,征得了主人家的同意,我们一行四人,赶赴阿克家参加这个盛典。...
分类: 信仰 点击: 日期: 2020-12-31 14:59:35
凉山彝族习惯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凉山彝族习惯法传承至今,体系完备,在凉山彝族社会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在当地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时至今日,随着凉山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与外界交流的增多,传统社会的习惯法逐渐受到国家制定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作为社会行为准则、凉山彝族特有的文化遗产,习惯法仍具有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应...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12-15 05:22:44
首个大小凉山彝族文化国家级项目获批立项
由西南民族大学国家民委彝学研究基地主任李文华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课题《大小凉山彝文经籍文献语音资源库建设》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并于2020年12月4日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了开题论证暨项目推进会。
...
分类: 资讯 点击: 日期: 2020-12-10 05:20:03
彝族地区农民信息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
了解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是有效开展农村信息服务的基础。笔者通过随机抽样和发放问卷,再辅以个别访谈的形式,对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两百余名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快凉山彝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12-09 05:35:45
一部记录凉山彝族社会文化变迁的影片:《初醒的山寨》
这是一部拍摄制作了十年的影片。十年前,我们召集了一批志愿者,准备拍摄一部禁毒防艾的电视连续剧。由于影视公司违约渎职,最后没有制作出来。但剧中的一名演员(甲巴尼古)不甘心失败,自学影视编辑制作,把剩下的还比较清晰的画面重新编辑剪辑成了这部电影。...
分类: 影视要览 点击: 日期: 2020-12-01 22:25:49
解析跨越千年的民俗艺术——凉山彝族女性头饰
让人充满遐想的,实用的,有着显著族群标志符号原生态彝族女性头饰艺术跨越千年,美轮美奂,彝族人民用它梳理着凉山千年的历史、经济、文化艺术的脉络,解析出许多不能破解的奥秘。凉山彝族女性头饰以它的 “色彩组合之美、造型风格之美、材质图案之美、工艺制作之美”为凉山文化艺术的发展谱写着灿烂的诗篇。...
分类: 服饰 点击: 日期: 2020-11-24 05:48:04
巫达:从诓鬼的烧肉到宴客的烧烤——彝族饮食文化的同质化和异质化
本文以凉山彝族宗教仪式中所使用的诓鬼的烧肉和新兴的用于宴客的烧烤为个案,探讨彝族饮食文化的变迁过程。彝族文化忌讳在户外烧肉散发出焦味,因为彝族人相信烧肉的焦味会引来鬼,轻者致人生病,重者会把人的灵魂摄去,使人死亡。彝族饮食文化的变迁过程包括同质化和异质化两种形式。由于彝汉族群互动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内地汉区的烧烤...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11-21 05:08:25
疾病诊疗的地方性经验与民族医学价值的探讨:以凉山彝族“斯色那”
社会文化属性是疾病的特征之一,医学人类学的“疾病叙事”与“解释模式”为疾病研究提供了路径。基于社会文化情境中的疾病分类、诊断、治疗实践,在与生物医学的风湿病诊疗互动中,凉山彝族产生了与风湿病相对应的“斯色那”诊疗的疾病隐喻与本土逻辑。凉山彝族“斯色那”诊疗实践为我们从地方性经验中的民族医学疗效,仪式治疗类民...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11-09 05:42:26
沙马加甲:浅谈凉山彝族送祖灵
凉山彝族送祖灵,汉语又称为做道场,也有称为送祖归宗、超度送灵等的,五花八门,有多种说法。彝族称错毕或利木错毕,也有叫“送走父母”,或“送走老人”,叫法有多种。...
分类: 信仰 点击: 日期: 2020-11-05 05:49:34
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之力作——评王菊新作《凉山彝族传统
2019年12月,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王菊所著《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一书,该书首先对四川省凉山彝族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分类: 文献 点击: 日期: 2020-11-01 05:45:26
刘蜀川: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自发移民问题研究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改革开放以后自发移民规模不断增大,给搬入地、搬出地及移民户带来了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政策设计上要注重既不挫伤自发移民积极奔小康的热情,同时又能有效控制自发移民搬迁的负面影响。...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10-30 05:17:37
文学地理学视阈下的凉山彝族史诗《勒俄特依》研究
《勒俄特依》是凉山彝族流传广泛的一部创世史诗。其中对天地万物的形成、人类的产生,彝族先民迁徙,以及其内部各支系之间的纷争都有着形象生动的描述。《勒俄特依》作为民间智慧的结晶,它反映着凉山彝族人的地理认知、体现着独特的自然意象,并且受地理变迁的影响,其内容和风格也有着明显的变化。本文拟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对以上问...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10-29 05:33:41
视频:凉山彝族传统舞蹈《朵洛荷》
彝族“朵洛荷”舞是凉山彝族火把节活动中的主要歌舞节目,一般在火把节的第二天举行,姑娘们穿着艳丽的服装聚集到宽阔的草地上,围起一个个圆圈,或手拉手,或牵着连到一起的头巾,打着黄伞,踩着细碎而富有韵味的舞步缓缓而行,其间领舞者不断领唱民歌“朵洛荷”,其他人齐和,一般有几十圈,姑娘们端庄而美丽,场面蔚为壮观,让人叹为观止。
...
分类: 歌舞 点击: 日期: 2020-10-28 05:22:40
大地之子(四):摄影师聂堃镜头下的凉山彝族[多图]
彝族新年,彝语称为“库斯”,“库斯”一般选定在农历十月,庄稼收割完毕的季节,为期三天。从古到今,彝族同胞对过年十分重视,也很热闹,过年中的许多仪式均与祖先崇拜相关,整过节日充满浓厚的祖先至上色彩........
分类: 报道 点击: 日期: 2020-10-27 05:48:12
大地之子(二):摄影师聂堃镜头下的凉山彝族[多图]
“索玛花年年开放,男人们的月琴把快乐弹响......你看那条宽敞的大道,有人来这里,改变了往日的模样,有人离开时,闪烁着幸福的泪光...."这首《索玛花开》的主题曲及剧中情节充分反应了脱贫功坚战场,精准扶贫第一线的真实情况,也表达了深度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强烈愿望........
分类: 报道 点击: 日期: 2020-10-25 05:43:43
大地之子(三):摄影师聂堃镜头下的凉山彝族[多图]
层峦封堵的大凉山深处,同一片蓝天下,有这样一群孩子,因环境造成的贫穷和落后如大山般紧紧围困着他们,年幼的他们早早的就用瘦弱的身躯挑起家庭的重担....可艰辛的生活,却从没有把他们的童真磨灭,逆境中依然保持纯真,贫困中依然渴望学习.......
分类: 报道 点击: 日期: 2020-10-26 05:18:25
大地之子(一):摄影师聂堃镜头下的凉山彝族[多图]
由于大山的阻隔,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彝族的传统文化和自然风貌保留较为完整。这里苍凉俊秀的风景,古朴的生产生活状态,五彩缤纷的彝族服饰,气氛浓烈的民俗活动.........无时无刻不感动着我,让我一次次投入大山之中去感受她的原始,古朴.....感受她的变化........
分类: 报道 点击: 日期: 2020-10-24 05:26:16
路菊芳:马边彝族尼姆撮毕仪式音乐的多声形态
尼姆撮毕是彝族大型的祭祖仪式,四川凉山彝族习惯认为“义诺的祭祖和过年,所地的火把节”,意在表明义诺土语区祭祖仪式的隆重历来有之。而马边彝族自治县属凉山彝族义诺区一偏远县城,尼姆撮毕仪式独具风格:仪式每部经文内容或经语都有适用对象和独特功能;经文复杂冗长,至少连续唱诵三天;诵唱采用纯人声为主的祈祷式诵经调,由两位或三位...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10-21 05:08:35
凉山彝族毕摩宗教仪式的教育功能探究:教育人类学的视角
凉山彝族毕摩宗教仪式除了独特的宗教和文化特性外,还具有其他传统教育类型无可替代的教育内涵和功能。凉山彝族人正是通过这种集体性的参与,深受演绎场域的熏陶,保存和丰富着村落的集体记忆,增强了社会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同时也承继了彝族的传统文化。...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10-20 05:56:29
传递美好 歌颂脱贫攻坚:凉山歌舞新作《新情深意长》和《金不换
近期,州歌舞团还将携《新情深意长》和《金不换银不换》两部新作,参加省委宣传部承办的“向祖国汇报”、“耕读传家兴文化,脱贫攻坚小康年”四川省委脱贫攻坚文艺晚会。...
分类: 演艺 点击: 日期: 2020-10-18 11:11:37
凉山彝族习惯法中“盗猫案” 的人类学解读及其启示
习惯法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法律的条款和判例为人类学了解民族文化的基本原则提供了便利的渠道。如何解读习惯法内容,并发现其背后的社会法则,对法律人类学提出了重要的挑战。这里将从凉山彝族习惯法独有的“盗猫案” 出发, 发掘出习惯法背后的社会结构, 并尝试以此为基础, 将法律人类学重新引入社会人类学的舞台。...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10-18 05:30:14
杨渝坪:民国时期彝族服饰文化变迁所反映族群问题研究
民国时期的彝族服饰资料一直以来,少有学者关注和研究,本文就民国时期的彝族服饰为研究对象,从当时的文献和民族志调查所得的资料,探寻彝族传统服饰所反映的文化变迁、族群变迁过程,研究并探讨彝族服饰在近代凉山地区“现代化”尝试。运用服饰文化学的理论首次提出了民国时期凉山地区汉族服饰上的“彝化”与彝族服饰文化的“民族化...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10-16 05:45:52
十年八个第一!彝族山娃扬威赛场当尖兵
阿木子布,四川凉山人,彝族,现任第72集团军某旅步兵十二连班长。入伍以来, 先后被评为“优秀义务兵”“优秀士官”“优秀共产党员”,获各级嘉奖五次。“当兵就要当尖兵”的信念一直陪伴着他。他用自己的执着,浓墨重彩的书写了属于他的军旅华章!...
分类: 纪事 点击: 日期: 2020-10-13 10:58:33
曲比阿果:凉山彝族毕摩卡巴调查研究
本文结合大量的田野访谈资料和相关毕摩经籍分析凉山彝族卡巴从结合大量的田野访谈资料和相关毕摩经籍分析凉山彝族卡巴从传统 到现代发展过程 及特点。传统毕摩卡巴是献给神灵的物品、种类多样化,摩卡巴呈现神圣性的特征。如今凉山彝族神职人员毕摩的卡巴呈现出神圣与世俗二元性共存的特点。毕摩卡巴的收受方式反映了凉山彝族...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10-13 10:30:09
罗明:《彝风》摄影作品集赏析
大概在2007年的时候,我随几好友上了凉山。开始时只是出于好奇,想看看这个最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族群是一种什么样子,大凉山有多么雄奇险峻。谁料这一去,大凉山的壮美特别是彝胞们那热情淳朴的情感,像磁石般深深地吸引着我,令人痴迷,不可阻断。...
分类: 报道 点击: 日期: 2020-10-10 05:12:32
曲木铁西:试论彝族社会传统教育的教育形式
传统教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它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一样,它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既有形式结构又有它的内容结构。本文就凉山彝族社会传统教育的教育形式提出个人浅见。...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10-09 05:28:26
凉山彝族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调查研究
研究选取206名彝族为调查对象,探索凉山彝族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本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增强各族群国家认同提供现实依据。结果表明:凉山彝族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总体态势良好,国家认同略高于族群认同,没有出现两者相冲突的情况;年龄、家庭所在地区、父母族别等客观变量对彝族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而文化程度、职业...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10-07 05:33:10
凉山彝族传统体育文化阐释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人民凭借这里多彩的自然环境、丰厚的资源,用勤劳与智慧创造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书写着独具特色的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彝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家庭、村寨、家族等诸多方面环环相扣,可以说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至关重要,特别是彝族群体。...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09-29 06:54:57
何梅:凉山彝族现代诗歌的魅力
从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现实生活中选点取材,这是彝族现代诗保持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个性的根本,也是从事文化写作的标志,是有深度的彝族现代诗的共同特征。放弃文化的彝人写作,是一种无根写作,写成的诗不能算是彝族现代诗。这是许多彝族诗人在以诗出名成家后难以避免的一个悲剧。...
分类: 评论 点击: 日期: 2020-09-13 16:23:32
凉山彝族火把节整体性保护路径研究
凉山彝族火把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章分析凉山彝族火把节的特点,指出凉山彝族火把节的文化内涵,总结凉山彝族火把节文化空间的保护现状并提出保护路径,认为应在整体性保护的框架下从空间上保护其荞麦生产系统、火把场与社区的关系,从时间上保护火把节活动的完整序列,从价值观上保护火把节的火崇拜和祖先崇拜。[关键...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0-07-30 08:53:01
王家训笔下的凉山彝族水墨人物写生作品
王家训的画既形神兼备又从容淡定,不事张扬,不炫耀技巧,一切随心性率意而为,笔墨则在工笔与写意之间依题材、内容确定。用线流畅,色彩淡雅且富于装饰性与空间平面化,人物在约定俗成的符号化表现中融入了鲜活感和生动性;在承继了古老的传统形式表现中,赋于其民间世俗生活的生命力,并从中焕发出浓郁的东方文化气息与诗意底蕴。...
分类: 名家 点击: 日期: 2020-07-15 10:04:33
历时30年,摄影家郭建良用心记录的凉山彝族火把节作品集(五):节日盛装
建良倾注着全部的爱去摄取火把节的美定格瞬间。通过一组组有变化的光影、线条、瞬间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他用了三十年时间来记录了大凉山的彝族火把节,他的作品有炽热的情感、明快的画面、生动的造型、丰富的色彩,全新地诠释火把节最美的生活空间。...
分类: 节庆 点击: 日期: 2020-07-02 16: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