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毕摩文化概述
毕摩文化是世界民族宗教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国彝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文化,是由彝族社会中特殊的神职群体,毕摩们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以经书和仪式为载体,以鬼神信仰与巫术祭仪为核心,同时涉及和包容了彝族的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教育伦理,天文历法,文学艺术,风俗礼制,医药卫生等丰富内容的一种保存完整的活态原始宗教文化。...
分类: 信仰 点击: 日期: 2021-10-10 05:12:04
口头叙事与身体叙事中的凉山彝族巫舞文化形态——以苏尼皮鼓舞为
凉山彝族苏尼巫舞依托彝族民间口头叙事和经籍叙事的内在结构,呈现出丰富的身体叙事形态。彝族宗教祭仪为苏尼巫舞的叙事提供了鲜明的功利性内涵,而民间口头传说与经籍叙事则为苏尼巫舞的身体动律铺垫了文学叙事的基石。苏尼巫舞身体符号的叙事展演是口头叙事、经籍叙事和宗教诉求相结合的视觉表达。彝族民间口头叙事、经籍叙事...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10-02 05:25:04
凉山彝族风情歌舞剧《山岗上的歌与舞》在北京领奖
2021年9月24日,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圆梦奖获奖剧目名单揭晓并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四川省选送的大型彝族风情歌舞剧《山岗上的歌与舞》,从全国各地申报的百余台剧目中脱颖而出,喜获“优秀剧目奖”。...
分类: 演艺 点击: 日期: 2021-09-28 12:51:39
西南地区“东西向文化带”假说——探索凉山彝族的迁徙路
目前,高坡湾湾遗址的发现已经引起四川、贵州、云南三省考古学家们的高度关注,三省考古专家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大凉山。据悉,下一步,省、州文物单位将对高坡湾湾遗址做更深入的研究。...
分类: 观点 点击: 日期: 2021-09-26 05:48:21
族群标识与象征——凉山彝族披衣服饰的符号指向初探
察尔瓦、披毡是凉山彝族的一种基本服饰。这种古老的披裹形态的衣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仍得以保存其较为初始的物态形式,并成为凉山彝族的一个标识,积淀着世代相传和约定俗成的集体表象,具有符号性的指示内蕴。...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9-02 05:05:55
凉山彝族常装服饰中的平常美学
平常是一种美学境界,也是民间艺术的特质之一。平常而普通的彝族生活服饰,因为基于实用的考虑,经过了传统的积淀,并由群体共同创造,而具有了与生活相适应的美,也才能被视为一种艺术。本文从审美的视角,通过对凉山彝族常装服饰的造型、色彩、装饰、材质的分析,探讨其中体现出的真诚与平常之美学精神。...
分类: 服饰 点击: 日期: 2021-08-28 05:31:07
生命、团结与繁荣的庆典——凉山诺苏祭祖仪式考察
祭奠祖先的仪式是凉山彝族毕摩综合性仪式中最为重要者之一。这样的仪式通常需要请有名望、有经验的毕摩来主持。毕摩也通过这样的仪式来展示自己的知识、才华和技能。由于参加仪式的人们来自互相关联的不同群体,这又是一个观察各个群体之间关系及其互动的良好机会。本文通过考察凉山越西县一个诺苏氏族超度祖先亡灵的 “搓毕...
分类: 田野 点击: 日期: 2021-08-24 05:58:26
论凉山彝族社会生活中的舅父
凉山彝族社会生活中,舅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民间流行的谚语,还是日常遵循的婚丧嫁娶、习惯法及人们之间的称谓等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反映了凉山彝族社会中浓厚的母系遗风。...
分类: 礼仪 点击: 日期: 2021-08-16 05:57:12
凉山彝族毕摩文献《妮日尔果》与哭嫁歌《妈妈的女儿》比较研究
从内容来说,毕摩经文《妮日尔果》的内容比哭嫁歌《妈妈的女儿》要丰富得多,感情也更加复杂。同时,在唱腔上,祭司毕摩常随经文内容的不同而不断变换唱腔,因而经文的唱腔丰富多彩,而哭嫁歌的唱腔则比较固定。...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8-06 05:02:58
传统与现代冲突下凉山彝族“火把节”商业化分析
民族传统文化商业化成为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经济存在形式。彝族火把节以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浓厚的民族色彩吸引了大批游客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参与火把节、关注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以民族文化为动力促进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本文以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分析在当今时代经济文化背景下传统民族文化商业化发展的境遇。...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8-04 05:06:47
以家族史梳理凉山彝族社会文化脉络
马林英对她的家乡——凉山彝族社会充满学术兴趣,最近新问世的这本《凉山彝族社会文化百年发展述论》(民族出版社)就体现了她的学术意图。本着从事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的专业细致与敏感,她对两个姻亲家支在不同时代大背景下鲜为人知的寻常往事和特殊经历进行梳理、归纳,还原长久以来被学界忽视的彝族社会文化信息和细节。这一新视...
分类: 资讯 点击: 日期: 2021-07-27 07:19:49
彝家三代红军情:86年前彝家人与红军的一段深情故事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有个红军树村,村口有一棵巨大的榕树和一座雕像。榕树高达30多米、直径达4米,宽大的树冠几乎覆盖住了旁边的小广场。这就是红军树,旁边是罗炳辉、何长工两位红军将领并肩而立的雕像。这里记载着86年前彝家人与红军的一段深情故事。...
分类: 史海 点击: 日期: 2021-06-30 05:23:45
四川凉山彝族:由奴隶社会一步跨进社会主义社会
2019年9月,笔者第五次深入四川凉山进行调研。这次来到了凉山腹地昭觉和布拖,进行了田野访谈、座谈、采访和实地观察、考察。我们在当地志愿者的协助下做了近300份的问卷调查。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凉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由奴隶制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凉山彝族,他们的跨越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如果说制度的变化比思想的...
分类: 发展 点击: 日期: 2021-06-28 05:00:15
凉山彝族摔跤比赛述略
凉山彝族流传于民间的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多彩,这与彝人喜好体育活动,尤其爱好娱乐性和观赏性强的体育活动分不开。凉山彝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摔跤(ꀉꑣꇱ)、登山(ꁦꅂ)、游泳(ꒈꏸ)、爬杆(ꌩꁧꅂ)、掷石子(ꇓꂵꅥ)、跳火绳(ꄔꏣꐂ)、扳手劲(ꇇꃀꇱ)、赛马(ꃅꋩꋓ)、射箭(ꉹꅥꋓ)、射击(ꍥꅥꋓ)、荡秋千(ꌒꑘꃀꈩ)、木尔秋(ꌩꏮꈩ)、斗牛(ꇂꁱꇱ)、斗羊(ꑿꇁꋖ)、...
分类: 节庆 点击: 日期: 2021-06-28 05:11:13
凉山彝族丧葬中礼物的研究
凉山彝族在其丧葬仪式中的礼物往来主要分为:牲畜、现金、酒等形式,这些不同礼物形式的流动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从中可以解读出“礼”方与逝者的各种关系;本文试从此角度出发来研究凉山彝族丧葬中礼物的流动。...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6-26 05:55:25
关于凉山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凉山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内涵底蕴深厚,极具代表性和鲜明性,具有传承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战略构想。...
分类: 传承 点击: 日期: 2021-07-06 05:23:32
浅谈彝族“毕摩”法具与经书调查
远古的时候,在彝族先民部落中,由于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产力极其低下,饥寒交迫,瘟疫流行。各种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因而人们将生死病亡都归咎于各种妖魔鬼怪作祟所致。于是在社会分工中便产生了以“咒鬼”、“驱鬼”、“治病”为主要职业的“毕摩”及作毕习俗。...
分类: 信仰 点击: 日期: 2021-06-22 05:18:03
凉山彝族“天菩萨“的传统和风俗
天菩萨是彝族男性的传统的民族发式,长期以来,凉山彝族自治州群众赋予了其精神内涵,是一种民族形象和精神象征,本文试图研究天菩萨的传统及有关风俗,期望引起彝学研究专家和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分类: 礼仪 点击: 日期: 2021-06-18 05:48:06
凉山彝族民间叙事中稻作文化的文学人类学解析
稻米在凉山彝族农耕文明进程中, 经历了一个由外来农作物传入、逐步走向本土化直至成为平坝地区彝族人的主要农作物和主食的演进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凉山彝族人居住环境的迁移、农耕文化的变革及社会生活的演变等历程。生动地反映出人类文明进程中与动植物, 特别是与农作物发生的深层关联, 对一个新物种的接受就意味着对一种包括生产力、生...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7-12 05:43:23
藏彝走廊:尔苏藏族与凉山彝族婚俗文化比较研究
在藏彝走廊东端,尔苏藏族与凉山彝族和其他民族长期和谐共处,相互间的文化涵化现象显著。尔苏藏族与凉山彝族婚俗文化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态势。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从尔苏藏族与凉山彝族的婚姻制度、婚俗礼仪和本土信仰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6-24 05:47:05
尝试创新使用彝族部分称谓的探索
彝族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族亲戚观念强,重情重义,不管隔几代,住多远,只要理上家谱,论上亲属,五湖四海都是亲戚,是一家人。因此,对部分称谓要求不高,比较单一,他们认为都是亲戚,大概区分即可,不用那么复杂。所以相对汉语称谓简单一些,本文尝试创新彝族一些称谓,补充完善部分称谓,让其他民族更好区分彝族同胞的称谓,促进沟...
分类: 观点 点击: 日期: 2021-06-08 05:56:04
亲历大凉山彝族老人葬礼
彝族是川滇黔交界处的古老民族,数千年岁月里,他们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分解在生活的各个领域:语言、文字、服饰、器具、饮食......为了走进这个神秘的民族,笔者特到四川大凉山腹地的宁南县松星镇六铁乡树基村,亲历一位彝族老人的葬礼。...
分类: 报道 点击: 日期: 2021-05-19 05:37:28
对凉山彝族婚嫁高价彩礼问题的调研——以甘洛县为例
彝族婚嫁彩礼(身价钱)就是其中一个重要习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婚嫁彩礼呈现上涨趋势。当前,高价婚嫁彩礼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个人和家支的问题,而是逐步演变成社会公共问题。...
分类: 焦点 点击: 日期: 2021-05-18 05:37:08
凉山彝族毕摩和苏尼的来源及其特异功能
本文主要阐述彝族民间毕摩和苏尼的来源、承袭过程、两者之间的关系、基本职能、地位以及毕摩苏尼的特异功能(法术)。通过彝族民间传说和现存的实例来证实彝族毕摩和苏尼是的的确确有一定特异功能的,但这些功能(法术)有很多东西是使人说不清、道不明,目前还无法完全用科学的方法把它解释清楚。因而抛砖引玉,让更多的彝学专家和学者们...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5-13 05:56:01
阿木布哈:凉山彝族岭氏土司政权史
凉山是我国川西南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地区,元王朝开始,中央王朝就在此区域全面推行土司制度直至清亡。岭氏土司居凉山四大土司之首,其祖上从唐朝的凉山邛部部落首领及其后裔逐渐演变承袭为土司,土司职袭近七百年之久。凉山邛部部落首领岭氏家族的历史,从唐宋开始逐渐演变,至元朝由封建王朝任命敕封为土司治理其地施政,至二十世...
分类: 历史 点击: 日期: 2021-05-16 05:16:48
浅析凉山彝族女性头饰的地域性特色及文化功能
以四川凉山彝族女性头饰样式为研究对象,归纳了凉山彝族女性头饰样式的区域类型与特色,总结了凉山彝族女性头饰的文化功能。...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5-08 05:33:22
凉山彝族农民工城市适应性困境及解决路径 ——基于凉山彝族成都
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促进城市和地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成都凉山彝族农民务工情况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发现,该群体在成都寻求发展,遭遇了各种适应性困境,重视人文关怀、加强经营帮扶、维护权益保障、加大教育支持、丰富文化载体等措施,可以消减多元社会张力并构筑族际整合,从而为促进少数民族...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4-23 05:03:56
马小米:我想为我的家乡代言
马小米14岁便出门打工,2017年偶然在网络上发布穿彝族服装的视频,从而走红,在短视频平台累积了不少粉丝。2021年20岁的她成为了四川一家生物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努力和上进一直是她身上的标签,也让她具备超乎同龄人的成熟与稳重。即便身处磨难、经历曲折之时她也能够坚强面对,不屈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这也令她收获了很多彝族同...
分类: 纪事 点击: 日期: 2021-04-10 05:57:25
彝族.父亲:李泛丝路影像系列
大凉山是李泛作品关注的热点,我们选取了李泛关于凉山彝族的作品,拍摄于2003年~2018年,李泛历经十六年跋涉,走遍大凉山彝族聚居地,以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视角,记录的不仅仅是大凉山彝族的生活变迁,更是一个时代的生活写照。这些影像具有极强的文献性、历史性和艺术性,是人类学、社会学和摄影艺术研究难得的视觉档案文本。...
分类: 人像 点击: 日期: 2021-04-06 05:35:52
挖掘好、利用好传统生态智慧——以彝族“尔比”为例
以彝族“尔比”(彝语音译,含“格言”“警句”“谚语”等意)为例,作为当地广泛流传的民间文化形式,“尔比”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短语和格律诗的形式表达感情和哲理,在彝族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对其中蕴含的传统自然知识和生态智慧进行挖掘,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有助于推进凉山生态文明建设。...
分类: 焦点 点击: 日期: 2021-04-07 05:14:30
浅析凉山彝族习惯法中的调解员
彝族民間调解员分为德古、莫、苏依(家族头人)三类,而三者之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在处理案件方面,德古的地位最高,主要处理复杂重大的案件;其次是莫,莫主要处理两个家支之间产生的纠纷;最后是苏依,大多负责处理家支内部的矛盾纠纷。凉山彝族民间调解员是凉山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和继承,但调解员当前面-临着趋向老龄化、汉语功底...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4-05 05:40:34
疾病仪式治疗的地方经验与文化认同研究——以凉山彝族“斯尔几”
文章选取凉山彝族疾病仪式治疗中具有普遍性的“斯尔几”仪式为个案,讨论疾病仪式治疗的地方知识、地方经验与文化认同。该仪式在凉山彝族社区普遍受到认同,源于彝族独特的疾病信仰与仪式治疗信仰体系。毕摩仪式实践、世传毕摩的文化资本及社区成员长期的经验积累,使“斯尔几”仪式治疗成为彝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斯尔...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4-03 05:13:07
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凉山彝族生产生活老物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新产品和新东西的不断出现,淘汰更新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现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要遵循这一规律,都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自从我能够记事以来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凉山彝族生产生活老物件有的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有的正在消失之中。...
分类: 科学 点击: 日期: 2021-03-31 05:55:43
曲比加甲:浅谈凉山彝族送祖灵
凉山彝族送祖灵,汉语又称为做道场,也有称为送祖归宗、超度送灵等的,五花八门,有多种说法。彝族称撮毕或尼姆撮毕,也有叫“送走父母”,或“送走老人”,叫法有多种。凉山彝族送祖灵,是一种传统的宗教活动仪式,根据居住地、不同时期、仪式主持者毕摩和仪式主人贫富的差异,所使用的神枝、家禽家畜种类、多少和具体做法都有所不同,但都大同...
分类: 信仰 点击: 日期: 2021-03-24 05:50:43
简述凉山彝族苏尼文化——以越西县为例
苏尼与毕摩一样,在凉山彝族社会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是驱魔治病的神职人员。当人生病时,邀苏尼在家中敲鼓来驱魔招魂。苏尼文化与毕摩文化共同组成了彝族宗教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 信仰 点击: 日期: 2021-03-20 05:28:43
对凉山彝族监狱想象、仪式及行动的认识——读《“依次拉巴”仪式
刚刚开始笔者看到这个题目并不知道这是彝族的什么仪式,单单读“依次拉巴”这几个字都读了好几遍,由于是汉语音译过来的,也不知道怎样读才是彝语正确的读法。笔者读了本文后,问了一些自己身边的彝族朋友,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个“依次拉巴”是个什么东西。笔者通过对本文的学习,真正收获到了很多东西,并觉得本文不仅对彝族文化的开发、...
分类: 观点 点击: 日期: 2021-03-16 05:40:05
凉山彝族图案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凉山彝族图案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其美也让世代人们赞不绝口。彝族图案是由历代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通过智慧、灵魂、感情创造出的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图案,彝族人民把本民族的图案当作民间艺术的精华。彝族图案的形成不但展示出了彝族人民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精妙结合,更是将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记录了下来。...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3-16 05:07:15
彝族“天价彩礼”对脱贫致富的影响及整治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
在了解凉山彝族“天价彩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彩礼进行了问卷调查与采访,分析出彝族“天价彩礼”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彝族婚姻习俗中陋习文化的存在;国家出台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文化教育水平较低。进而剖析了彝族“天价彩礼”对脱贫致富的影响:不利于婚姻稳定,容易造成婚姻上的贫困;容易造成经济上的贫困;麻痹人...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3-08 05:59:57
家支在当前凉山彝族乡村治理中的功能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
在推行“乡政村治”的基层行政体制改革之后,彝族家支观念迅速复兴于凉山彝族社会中,家支活动频繁,对凉山彝族地区的乡村治理产生了深刻的正负面影响。因此,应建构现代性与内生性相统一的凉山彝族乡村治理模式,为促进基层民主、提升管理效能提供有益的启发。...
分类: 论文 点击: 日期: 2021-02-18 05:27:21